在圣城祈祷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一夜无眠。第二天上午11点多,巴士驶进马什哈德,旁边一位身披黑袍的老妇摊开手掌,念诵经文,泪流满面。
清真寺也不只一座,其中最著名、最具观赏价值的是戈哈儿沙德清真寺,15世纪初由帖木儿帝国的皇后下令修建,其蓝色的穹顶高达50米,两座宣礼塔高40米,非常漂亮,从建筑学角度来说,甚至比礼萨神祠更重要。
四周到处可见复杂多变的蓝色马赛克装饰和精美的藻井,令人惊叹!
整个建筑群内有8个庭院,走进其中一个庭院,可以看见带有金色穹顶的神祠,礼萨的墓冢大厅就在里面。金色穹顶在阳光下分外炫目,而通往神祠的门塔同样金碧辉煌。
旁边那扇镀金格子窗前总是挤满了人,好像能看到里面的墓冢,因此也被视作神圣之地。朝圣者拼命往前涌,只为抚摸、亲吻这金色的框架。
女学生带我逛了一圈,很快来到出口处,说是有事,先走了。等她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我赶紧掉头回去。好不容易来一趟,就这么离开心有不甘。此时,天色将晚,在神祠旁的庭院里瞎逛的我,随人流混进了室内,一个银光闪烁的世界,像在天堂。我知道这是非穆斯林的禁区,便尽量低头走路,内心忐忑不安,像做贼似的。出来后,往大门走去,想回酒店休息,不料庭院的大门全部关闭,原来晚上的祈祷仪式即将举行,要等仪式结束后方才开门,于是又走进那个银色世界。既然要祈祷,就选个好地方。找到空地儿坐好,屁股下是光滑、阴凉的大理石,头顶上银光闪闪,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就这样,我坐在“星空”下、“水面”上,开始祈祷。
喇叭里传来阿訇的声音,尽管不懂他在说什么,但身旁的女人是最好的形体老师,鞠躬、跪拜、举手等动作反复做,非常简单,权当舒络筋骨。只不过,人家口念经文,我默喊“安拉”;人家跪拜时将头磕在“小圆饼”上,我用本子代替。大约半小时后,仪式结束了,赶紧回酒店休息,好累。
尽管从宗教意义上来说,马什哈德的重要性比不上伊拉克卡尔巴拉、沙特麦地那等圣地,但自从萨法维王朝将什叶派立为国教后,在阿巴斯大帝等君主的扶持下,马什哈德的宗教地位逐渐重要,如今,每年来自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甚至印尼的2000多万人涌向马什哈德朝觐,当然还是伊朗人比较多,许多迫于安全形势去不了伊拉克的伊朗人,只得全家来此朝觐。
最终,我还是混入了神祠。伊玛目礼萨是什叶派历史上第八伊玛目,公元818年被阿拉伯哈里发用毒葡萄杀害后葬于此地。泛着绿光的墓冢大厅人潮涌动,里面的墓冢被纯金的格子框架罩住,朝圣者像潮水般涌向墓冢,无数双手抚摸、拍打着墓冢外框,像拍岸的浪花,他们抚摸并亲吻外框,泪流满面。
人浪将我不住地往里推,在墓冢大厅入口,出来和进去的人流在此交汇,互相推搡,争先恐后。
我左手拎着一双拖鞋,右手拿着手机,在人浪中挣扎,突然感觉长袍快要被扯下来了,赶紧腾出手来拉住。好不容易举起手机拍照,被人一推,又抖掉了。
我很快决定还是别冲进去了,实在害怕发生踩踏事故,于是站在大厅外拍了几张,便出去了。傍晚,来到神祠旁的另一处庭院,我打算在此参加今晚的祈祷仪式。灯火点亮了神祠的金顶,人们面朝神祠,诵读《可兰经》。
接着,喇叭里传来阿訇的指令,与昨晚一样,反复做着鞠躬、跪拜、举手等动作,偷眼望去,全场整齐划一,场面壮观。
离开博物馆,又在圣陵内逛了一圈后,她带我来到出口处,我说:“你回吧。”她偏不走,非要等我走出大门,没办法,只得提前打道回府了。好在是最后一天才碰到她,否则这趟圣城之旅就太令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