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出来的缘分

(2014-10-23 12:44:37)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这次在伊斯法罕呆了三天,入住的酒店房间是此行最奢侈的,一个带厨房的套间,而且早餐由专人送房服务。最后那天在酒店休息到中午12点,退房,将行李暂放前台,然后再次来到伊玛目广场的伊玛目清真寺,在门口大理石台座选了处阴凉地坐下,打算在此消磨半天时光,再搭乘晚上的巴士前往伊朗西南重镇阿瓦士。正觉无聊,旁边一位看书的年轻人主动朝我打招呼,“看什么书呢?”我很好奇,“我在学习西班牙语。想着有一天可以去委内瑞拉旅行。”他爽快答道,一听是驴友,顿生好感,两人聊起了彼此的旅行经历,他说自己刚从尼泊尔旅行回来,正努力挣钱为去委内瑞拉做准备。他还说,旅行是件有意义、有意思的事,花再多钱也值得。要知道,人之将死时,想到的只有家人、朋友、爱情,以及美好的时光,但永远不会惦记着银行里还有多少钱。这番话令人心生敬佩,我开始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年轻人,他身穿破旧的牛仔裤和一件上写“尼泊尔”字样的T恤,一头卷曲、杂乱的中长发,凹陷的双眼,性感的嘴唇,“你不觉得自己长得像南美人?”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挺像的,所以我喜欢南美国家,想去委内瑞拉,如果成行打算先呆上12个月,真喜欢就一辈子住下去。”他回答道。得知我下一站去阿瓦士,他微微一笑,“我就出生在阿瓦士,家人和朋友都在那儿。”“太巧了,你能推荐个旅馆吗?”之前酒店前台打电话问过,好几家客满,现正为此事犯愁呢,“没事,大不了可以住我亲戚家。如果需要,可以让我朋友到车站接你,并提供包车服务。”他非常慷慨,于是我被带到旁边他打工的那家店,先帮我泡茶,再打电话,很快便谈好价钱,定好时间,临了还嘱咐我,别忘了上车后请司机给他朋友哈桑打电话,告知停车地点,以便接我。顺便提一句,他也叫阿里,阿里都是好人啊!更想不到的是,通过这次与阿里的聊天,我有幸结识了哈桑一家。

    从店里出来,逛了逛巴扎。下午2点半,再次来到那家餐馆,点了蔬菜色拉和烤羊肉米饭,味道不错,难怪这里座无虚席。傍晚,又来到伊玛目清真寺门口,换个地儿坐下。不一会儿,来了一家人,其中一位女孩突然站到我面前,惊喜万分,“我在卡尚的尼尔萨村见过你。”“是吗?”当时与太多人合影,记不清了。得知我今晚去阿瓦士,女孩乐开了花,“我们家就在阿瓦士,这次是全家出来度假的,明天傍晚回去,到时如果你还在,就打电话给我。”她边说边写下号码。剧情发展得太快,实在出乎意料,之前有关这趟阿瓦士之行的所有疑虑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晚上约9点半,巴士出发了。第一次乘坐VIP大巴,感觉相当好。想不到伊朗居然有如此高大上的巴士,宽敞的空间,整洁的环境,再加上飞机头等舱的座椅,票价也不贵,还发盒点心,总之,舒适的没话说。同车的几位伊朗人是去阿瓦士工作的,听说我从中国来,其中一位当即打电话,说要给我一个惊喜。很快,手机那头传来一个中国人的声音,我连忙充满歉意地解释道:“不好意思,我是过来旅行的,冒昧打扰您了。”“我们在阿瓦士工作,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可以过来找我。”那位还算客气。我赶紧挂断电话,他们却很开心,一定认为在异国他乡遇到同胞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怕没见面只是说说话而已。

    第二天清晨7点左右,到达阿瓦士。刚准备起身,一位帅气的年轻人走到我身边,“我是哈桑,跟我来。”说完转身下车,拉上我的行李箱雄赳赳朝前走去,来到一辆白色小车旁,打开后备箱放好行李,再招呼我上车,整个过程快速、利索,酷!打开后车门,才发现副驾驶座上还有一位漂亮女子,哈桑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妻子。”看来他们要陪我一起玩,这样的安排倒正合我意,否则还真有些尴尬。今天我们将前往位于阿瓦士北部的三处古迹,分别是苏萨、乔加赞比尔金字塔和舒什塔尔,首先去苏萨。迎着朝阳,小车朝200公里外的苏萨驶去,车厢内一阵寂静,只会说几句简单英语的哈桑努力营造气氛,看得出他是个精力充沛、热情开朗的年轻人。这次夫妇俩为迎接我这个外国客人,都精心装扮了一番。哈桑身着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戴副墨镜,小卷短发,其精致的装扮与阿里的邋遢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哈桑的夫人看上去也就20多岁,花色中长衣,黑色紧身裤,手腕上的金手镯闪闪发亮,黄、黑相间的头巾下露出一张精心妆扮过的脸。来到苏萨,哈桑将车停在路边,去买早点,这时经过一位乞讨的老妇人,哈桑夫人当即下车,塞了些钱给她,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早点是塞了些蔬菜和肉的长条面包,饮料是可口可乐,我没要,宁愿喝水。吃完早餐,继续上路,经过一条小河,哈桑将车开到河边,夫妻俩下车了,正纳闷,只见他用杯子接了些水,往车盖上浇,原来是给爱车降温呢。

聊出来的缘分
后来发现,哈桑确实很宝贝这辆车,每次都让他老婆关门,嫌我手劲太重。休息片刻,继续出发,很快来到了苏萨古迹。说起苏萨,就得提及有2000年历史的伊拉姆王国。伊拉姆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建筑、雕刻和彩色陶器上。

聊出来的缘分
作为一个国家的伊拉姆是一群小国的联合体,经常受到周边美索不达米亚的强国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的威胁,国土多次遭到蹂躏。但是,伊拉姆有时也反过来侵略、占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其政治中心就是苏萨。20世纪初在对苏萨的挖掘中,出土了阿卡德朝的艺术品及《汉谟拉比法典》等,由此可见当时伊拉姆形式活跃的文化交流。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刚进去,便得知一个坏消息,最值得一看的苏萨博物馆周一闭馆,要知道里面可是珍藏了很多从遗迹内挖掘出来的带翼人面狮身浮雕、士兵浮雕等。我不死心,哈桑只好叫来了管理员,他用钥匙打开大门,里面还有一扇带锁的玻璃门,这是在用事实证明他们也无能为力了,于是隔着玻璃门拍了张马头的照片,算没白来。

聊出来的缘分
我们登上旁边一座城堡,俯瞰苏萨全城,这是法国考古学家于19世纪末兴建的。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城堡下面是宫城遗址,可惜剩下的也没什么看头了。

聊出来的缘分
走出遗址,心情郁闷,有点不想继续,生怕那两处古迹也关门了,可哈桑却信心十足,脚踩油门,又出发了。中午时分到达乔加赞比尔金字塔。打开车门,热浪袭来,有近摄氏50度,夫妇俩不再跟过来,而是躲进了旁边的平房,我一个人头顶烈日走进遗址,放眼望去,里面只有我一个游客。

    在伊拉姆王国的黄金时代,公元前13世纪中期,依照伊拉姆王翁塔希·加尔的命令,开始在首都苏萨以南修建小城市,它就是今天的乔加赞比尔。然而,翁塔希·加尔之死,使这座都城的建设半途而废。大约过了600年,公元前640年亚述侵略伊拉姆之际,与首都苏萨一起,遭到彻底毁灭,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了。1935年,新西兰的地质学家在勘探油田的飞行调查中发现了“不可思议的土山”。一年后开始最初的挖掘,结果判明这座山系古代繁荣的伊拉姆王国的城市遗址。

聊出来的缘分
    这里是祈祷守护伊拉姆王国和臣民全家安宁的神圣城市。这座神圣的都市被三重城墙环绕,外墙全长约4000米,里侧是有七座门的内墙。墙内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这部分被称为“圣域”。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在圣域中有围墙围起的圣塔、神殿、带塔的中庭,还有收藏了伊拉姆艺术精粹的武器和装饰品的仓库等。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遗迹的中心耸立着巨大的神庙塔。从远处看塔呈五段阶梯状,实际上是由套匣状的五个部分组成。这种建筑形状起源于苏美尔,使人不由想起埃及的萨卡拉阶梯状的金字塔。形状上似乎独具特色的乔加赞比尔的建筑,从中仍可明显看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极大影响。乔加赞比尔的神庙塔,规模和保存状态现在都可成为西亚第一。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建造神庙塔用的是烧制砖和日晒砖,首先建起的第一层,是由厚厚的围墙围住中庭的围墙状建筑,然后在第一层的中庭部分建第二层,这个第二层也是围墙状建筑。就这样越往里越高,总共5层,每层塔底部都与地面相接。这一不可思议的建筑形式隐含着某种宗教寓意。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离开“火炉”,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哈桑对老婆呵护有加,常常情不自禁凑上去吻她,亲昵的动作让人看了眼红。后来通过他简单的英文单词加手势比划,大概得知他们是大学同学,新婚没多久,现在老婆怀孕了,所以要特别小心,还说自己非常喜欢孩子,越多越好。

    终于来到最后一站舒什塔尔,哈桑先带我们找了家餐馆填饱肚子,然后再去参观古城的大型水利系统。

聊出来的缘分
从桥上往下看,眼前景象令人难以置信,在这么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居然也有“桃花源”。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该系统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具备供水、磨坊、灌溉、内河运输、防御等功能,并在萨珊时期得以重建。目前还有条河道仍在使用,通过水磨坊和地道向舒什塔尔城供水。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下午近3点,结束所有行程。我不想再给哈桑夫妇添麻烦,决定不住他家,而是乘坐当晚的巴士前往设拉子。哈桑拨通阿里的手机,经他翻译,了解意图后,先带我去巴士站买好当晚去设拉子的车票,然后一起回家。哈桑的家在路边的一处平房,他父母出来迎接我们。进门照例是一个宽敞、整洁,铺满浅色地毯的客厅,厨房、淋浴间,以及三间卧室围绕两旁,而卫生间却在门外的院子里。哈桑母亲端来茶、点心和水果,会说几句英语的父亲边抽烟边与我聊天,还特意将电视频道调到韩国台,也许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和韩国人长得都一样。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他妹妹也从房里出来了,一袭吊带花长裙令人眼前一亮,丰满的身材,十分性感。不过很快,她又回房套了件黑色外套。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哈桑洗完澡换了便装出来,感觉变了个人,居然一屁股坐上厨房的操作台,吃起干果来,顽皮的像个孩子。

聊出来的缘分
随后出来的夫人也换了装,她让我进去洗澡,我嫌麻烦,忍住了。

聊出来的缘分
聊了会儿,夫妇俩示意要进屋休息,我被请进他妹妹那屋,当时铺满地毯的中央放了张厚床垫,那是妹妹睡觉的地方,可她却执意相让,我婉言谢绝了,心想:这么脏的身体怎么能睡上她的床!躺在地毯上已足够舒服了。妹妹为我打开窗式空调和电扇,自己在一旁玩手机。然而,浑身汗津津的我怎么也无法安睡,于是干脆起来与妹妹聊天。她会说些英语,聊起来比较方便。她说自己22岁,打算25岁结婚。“可你整天呆在家里,怎么结识男朋友?”我很好奇,她回答:“全靠我父亲和兄弟的朋友介绍。”她告诉我,她有个朋友才18岁就结婚了,嫁给一个30多岁的男人,还在读书就生了个儿子,开心极了。妹妹似乎很羡慕这位朋友,从其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渴望,她还说,只要结婚,自己就搬到男方家,婚礼费用全由男方出。接着拿出手机,给我看里面收藏的照片,其中不少是参加朋友婚礼时拍的。照片里的她一身华丽的礼服,袒胸露背,不戴头巾,还大方地与异性朋友亲密拥抱,这让我大开眼界,半晌才回过神来,奇怪,来伊朗几天,怎么就不习惯看到这样的装扮呢。再瞧她的朋友,其他伊朗女孩,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仿佛砖头下的嫩芽,在这里被压抑,就要从别的地方冒出头来,而且似乎她们所有的个人欲望都留着在私人空间里舒张。
正如美国记者Christiane Bird在她的著作《非东非西:一个女人的伊斯兰共和国之旅》里写的:每个伊朗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公共的和私人的。公共的世界是穿暗沉颜色、遵守伊斯兰社会的律法、向世界普遍展现一副严肃虔诚的面孔。私人的世界是穿明亮颜色、大笑、与家人朋友社交,以及精思默祷。所以说,有机会观察伊朗人如何在这两个世界间转换自如,也是不虚此行。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临了,妹妹从衣橱里取出两件礼服秀给我看,并递上一个用塑料袋包着的东西,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打开一看,居然是件吊带紧身小礼服,黑色亮片配灰色小波浪裙,高贵、典雅,我很喜欢。想来惭愧,之前在上海从未买过一件礼服,甚至是旗袍,在这方面,真是自愧不如。

    傍晚,哈桑夫妇和妹妹送我去巴士站,顺道去了哈桑夫人家,见到夫人的母亲、哥哥,以及亲戚等,大家挤坐在夫人出嫁前住的小屋里,聊聊家常,哥哥则帮我上网找旅馆。

聊出来的缘分
              哈桑的丈母娘
聊出来的缘分
                 哈桑的大舅子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哈桑的夫人
聊出来的缘分
                 哈桑的妹妹
聊出来的缘分

聊出来的缘分
                 热爱孩子的哈桑
聊出来的缘分
然而很快,我们要走了,大家依依不舍,女主人还极力挽留我们在她家吃晚饭。吃饭是来不及了,哈桑在路边买了新鲜出炉的馕,分着吃,香极了。

    来到巴士站,临上车前,两位女士与我行告别礼,就是在脸颊两边来回亲两次。这样的场景之前在巴士站经常见到,全家人为出行的成员送行。现在她们的举动让我有家人的感觉,温暖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天堂花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