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1598年,阿巴斯一世决定把萨法维王朝的首都从伊朗北部的加兹温迁到中部的伊斯法罕。次年春天,按照阿巴斯一世的意愿,对新都大规模的改造开始了,目的是使其不仅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要成为宗教中心。广场最初是举行仪式或是起源于波斯的马球竞技场所。四周是二层小楼构成的拱街,现在的一层是土特产品商店。位于广场西侧的阿里·卡普宫是在原有宫殿基础上增建两层建筑后,形成今天的样式的。正对面是谢赫·路特福拉清真寺,小且重要,是阿巴斯一世的个人礼拜堂。广场北侧建有庄严的加萨里亚大门,里面是市场。
伊玛目清真寺的建设始于1612年,完成于1630年。阿巴斯一世来不及看到清真寺的落成就辞世了。清真寺的建设使广场的南侧被封闭起来。入口处的柱子与带有四座宣礼塔的穹顶耸立于广场的二层拱街之后,非常壮观。
《古兰经》中有如下记述:“安拉许诺给信男信女以小河流淌的乐园,并且许诺他们永远居住在那里。”今天,创建者阿巴斯一世的愿望静静地展示在装饰美丽的穹顶、宣礼塔及中庭的泉水之中。那正是模拟的乐园。现在成了伊朗人真正的乐园了。
中庭绿地很快被铺上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地毯,像瞬间绽放的花朵,穿梭其间的男男女女拎着大塑料箱、手捧西瓜走向各自的营地,孩子们奔跑、玩耍,笑声在广场上空飘荡。
伊朗人真是酷爱野餐,虽说之前在尼尔萨见识过,但如此大规模的野餐盛况还是头一回看到,相当震撼。我欣赏这样的生活方式,一具随身携带的烧茶炉子,一壶浓郁醇香的热茶,几小盒简单的干果点心,即使风餐露宿也要享受生活,即使物质条件匮乏,也要全家人在一起。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可以彼此传达爱、表达爱。而换个角度又不禁感慨,这些伊朗人告别游牧生活几个世纪,可血液里那份热爱自然和自由的基因却从未消失。面对眼前百家欢聚的热闹场景,形单影只的我更觉孤单,“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不过,涌上心头的孤寂情绪很快被热情、好客的伊朗人打消了,他们争相与我拍照,还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家庭聚会。这家的女主人是位会说点英语的中学女教师,她很好奇为什么要一个人出来旅行,我说:“可以全身心投入,有更多机会与当地人交流,交到更多朋友。”“那为什么还不结婚?”婚姻问题对于伊朗女人来说,被认为是最重要,也是她们最常问的,我只好如实回答:“因为每年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写旅行的故事,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的家庭了。”这样的回答让她大笑不止,过了会儿,才说了句:“我理解,很有意思。”
大柱子的内侧也是以黄色为主,使用了许多纹形彩釉瓷砖。从墙壁到天棚是用钟乳石装饰的。
礼拜者穿过蓝色彩釉瓷砖装饰的入口,面前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圆顶通道,最后到达礼拜堂。
这座被称为伊朗最美、最重要的清真寺是奉阿巴斯一世之命,于1602年到1608年间为沙阿的义父路特福拉建造的。该清真寺的名字正是其义父的名字。因为是迎接王族的场所,所以没有普通清真寺中常见的中庭和宣礼塔。接着来到伊玛目清真寺。
伊玛目清真寺被称为男性清真寺,相对而言,谢赫·路特福拉清真寺可称为女性清真寺。
这座寺院与谢赫·路特福拉清真寺一样,为使米哈拉布面朝麦加方向,也把建筑轴线设在广场南北的正中间。
为此在入口高26米的柱门正后方设计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空间,通道沿45度曲折到中庭。
在有沐浴池的中庭周围是纯波斯式的四个柱门,主柱门旁有高44米的宣礼塔。
穿过主柱门是装饰豪华的穹顶礼拜堂。球根状穹顶分上下两层,高47米。圆顶部是由彩釉瓷砖马赛克和先描绘好图形后烧制而成的彩釉组成的阿拉伯式的花草图案,整体的华丽装饰以“乐园的树木”为主题。
支撑穹顶的下部刻有《古兰经》的章句。为更好地感受穹顶的回声效果,我独自站在中央,唱了一首“外面的世界”,听众只有那位默默坐在角落里的工作人员。
从阿里·卡普宫向西到四十柱宫殿的庭园部分,据说曾建有许多宫殿,但现在只剩下两座,其他的由于战乱而不复存在了。阿里·卡普宫原本是这些宫殿的大门,同时也是观赏仪式的地方。阿巴斯一世曾在这里眺望鳞次栉比的宫殿和庭园,迎接前来拜访的宾客。
二层的一个像亭子一样用细木圆柱支撑着顶盖的平台,是阿巴斯二世(1642年-1667年在位)为眺望广场上的仪式下令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