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莱多古城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总算来到热闹的苏克德贝尔广场,警察给我指了条小路,不料刚进去,很快又迷失其中。就这样,边走边问,边问边走,终于在一条幽暗的小巷里发现了旅馆的招牌。托莱多城中如迷宫一样复杂的狭窄小路,我可算是领教了。著名的《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曾一边回忆托莱多所特有的、到处都是清一色狭窄错综的没有尽头的陡斜小路和耸立在这些小路上代表黄金世纪的大教堂,一边评价托莱多是一座“建在岩石上的,代表西班牙光荣的城市中的城市”。
同样,在起源于伊斯兰时期,原封不动地保留了16世纪面貌的托莱多特有的复杂小路中,剧作家蒂尔索·德·莫利纳仿佛听到了“传来西班牙的心脏搏动声”。
就在这诸如“光明的天使路”那样的狭窄小路上,存在着一种唤起浪漫主义的诗一般的力量。无数的艺术家、哲学家以及內省见长的诗人们,作为历史见证人,徜徉在保持原貌的建筑物身旁,被这座城市石头材料所营造出的氛围倾倒,如今走在小路上的我,感同身受。
在西哥特时代,托莱多对于阿斯图里亚斯、莱昂这样的西北部诸王国来说,堪称是模范的基督教首府,因此这里也常常成为宗教会议的中心。711年,这座城市被柏柏尔人的首领塔利克征服。他下令建造一个以清真寺和市场为主的坚固城区。今天称之为“苏克德贝尔”的广场,就是来源于阿拉伯语“市场”这个词。374年间,伊斯兰教徒们一直居住在这个他们称之为“托拉依托拉”的城市里。因此,这座城市充满了东方情调。
圣地亚哥·阿拉巴尔教堂是建在比萨格拉城门旁的一座纯粹的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
传说西哥特最后一个国王罗德利克,就是在这座桥上引诱了休达伯爵堂·弗里昂美丽的女儿。身为伯爵的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发誓报仇。他和被罗德利克王暗杀的先王的儿子们联合起来,计划从非洲率领伊斯兰同盟军远征。结果,西哥特王国灭亡。
不过,说它是哥特式,其实是一个各种风格的大熔炉,这也反映了这座城市混乱的历史。穆德哈尔元素在内部装潢中随处可见,西班牙文艺复兴的足迹也遍及排列在教堂中央广场两边的许多小礼拜堂建筑上。
醒目地矗立在犹太区中心位置的圣胡安教堂及修道院,是火焰式哥特建筑达到顶峰的作品之一,它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为纪念旨在巩固其王位的托罗战役取得胜利而建的。大方的灰黄色装饰尽显流行的佛兰德哥特式风格,并用永远不会出错的穆德哈尔装饰加以平衡。
沿河一直往左走,感觉离古城越来越远了,想想不对,调头回去,再对照地图,应该是在河对岸,又继续前行,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古城的身影渐渐显露。
为选个更好的角度,我甚至越过公路护墙,沿着悬崖边的小路走了一段,直到前方无路可走,才爬上公路继续向前,又过了20分钟,终于来到这处最佳观景台。从这里居高临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建在东、南、西三面临塔霍河的岩石山上的古城。
看得出,这座用石块建筑起来的城市,因为没有富余的土地,致使所有的建筑物不得不一个挨一个地连在一起,其结果便是无法对城区做明确的划分。因出生地而被人们叫做埃尔·格列柯(希腊人)的画家多米尼科·迪奥托科普,开始描绘这座昔日为国王居住地的城市,是1577年以后的事情了。找遍伊比利亚半岛,在诗人、作家的心目中,没有哪座城市能比托莱多更生动、逼真地还原出传统中的托莱多乌姆的样子。所谓的托莱多乌姆,是传说中在约2000年以前,大胆地建在被塔霍河冲刷的花岗岩石山顶上的一座城市。眼前的托莱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