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哥窟

(2009-04-02 20:52:06)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第二次摸黑进吴哥窟看日出,终于得偿所愿。

吴哥窟

那5座从莲花圣池畔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尖塔,在初升旭日的光芒照耀下,充满了梦幻和神秘色彩,不由人不相信这里正是展现了柬埔寨大千世界和六道轮回的宏伟圣界。

吴哥窟

 

吴哥窟

    早在9世纪至12世纪的高棉王国,印度教寺院就已经惹人注目地相继建起。受到人们虔诚信仰的是掌管毁灭和再生的湿婆神与掌管宇宙、救济万民的毗湿奴神。统治整个宇宙的两位大神,不仅代表着神界,而且比较具体地活在人们的信仰之中。人们甚至相信,在神殿供奉的神像中,湿婆和毗湿奴确实在呼吸。

吴哥窟

    在高棉王国人们认为神就存在于身边的现世中,而君王被认为是神的化身。完成了国内征伐的吴哥王朝第一代国王阇耶跋摩二世(802年-834年在位)在圣山,面对王国的达官显贵们发表“神王”宣言,确立了“神王信仰”。从此以后,国王作为神的化身具有肉体,是天与地的中介者。国王不仅是神的象征,实际上也作为神而受到崇拜。

    国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只是暂时来到人间,住在木造的宫殿中。同时,作为神,国王的雕像被供奉在寺院中。本是印度教的男性生殖器象征的林伽或者佛教诸神的形象被安上国王的容貌,作为寺院的本尊。神王如果驾崩,供奉其本尊像的寺院就变成了继承人祭祀他的场所。新国王再重新建造表现自己的寺院。用石头建造的寺院,在精神上象征着永恒,并且在政治上无疑也象征着王国的永续长存。

    在印度教的宇宙观中,大地的中心是传说中诸神居住的须弥山。其周围是6片同心圆状的大地,将同心圆状的大地隔开的是7片海洋。如同喜马拉雅山脉那样的岩壁将其全部包围其中。因此吴哥的寺院为高墙所隔开,设计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恐怕就不是偶然的了。被墙围起来的区域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周围环绕着象征大海的灌溉用水渠。位于寺院的四角与中央的5座高塔与传说中须弥山的5座顶峰相对应。须弥山不仅是诸神居住的场所,而且是世界的中心,是上天、大地与地狱的结合之处。在吴哥,建在3层台基上的寺院很多,便是遵循了这种传说。另外,大多数寺院向东而建,平面模仿象征宇宙的曼陀罗,各层建在同一轴线上。10世纪之前建筑材料用的是砖瓦,其后的建筑是用砂岩石块砌成。正面、各处的门楣及外墙上都雕刻有许多浮雕和雕刻。

    苏耶跋摩二世(1113年-1150年左右在位)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建造的吴哥窟,是吴哥古迹群中最大的建筑,代表着高棉艺术。可以说,它把金字塔形大寺院的建筑技术发挥到了顶点。

    吴哥窟是“由寺院组成的城市”之意,更确切地讲是指附属于都城的寺院。

吴哥窟

这座寺院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寺院的主殿建于最高的尖顶宝塔内,4座同样形状的宝塔立于四隅,呈烘云托月之势。据说,这5座宝塔象征着须弥山,四周围墙象征着喜马拉雅的灵峰,护城河则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海洋。

吴哥窟

中央尖塔中供奉着国王与毗湿奴神合体的毗湿奴罗阇神像。在这里展示了要把高棉国神的世界表现于地面寺院建筑中的思想背景。

吴哥窟

    吴哥窟向西而建。穿过塔门连接着石铺的西侧参道,通向5米高的平台,穿过第一、第二层回廊便可见到第三层回廊和中央尖塔。爬上13米长的坡度很陡的大台阶就来到了正殿。站在这里便可对这座寺院强调几何学上的左右对称美的设计构思一目了然了。

吴哥窟

 

吴哥窟

    第一层回廊边长200米左右,整个壁面上刻着精致的浅浮雕,看起来宛如浮雕的画卷。

吴哥窟

以苏耶跋摩二世的出行仪式、印度教神话及印度的叙事诗为题材的这些浮雕在吴哥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其中印度教神话中“乳海搅拌”的故事被刻成50米长的浮雕,画面出色地展现了扣人心弦的生动场面。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中的浮雕、图案、建筑装饰等都是用来供奉苏耶跋摩二世所笃信的毗湿奴神的。在山墙、门楣以至壁柱上都画有神像或神的化身像。庙堂的柱子和墙壁上有3000多尊女神的浮雕。

吴哥窟

女神端庄秀丽的姿容是高棉独特的雕像造型。

吴哥窟

    不过究竟为什么要建这座宏伟的庙宇呢?人们至今无法确切解释清楚,但有一种推测认为,目的是要把它作为王陵。按照这种说法,可以认为浮雕上所表现的苏耶跋摩二世的荣耀,是阇耶跋摩七世向先王表示的赞誉和敬仰。而且沿着浮雕上叙事诗的情节走,成逆时针方向,这正好是当时葬礼的行程方向,最后到达西部的大门口。与其他寺院一般向东而立相反,吴哥窟之所以向西而建,大概就是想表明这种礼仪的意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暹粒老军人
后一篇:吴哥王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