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暹粒老军人

(2009-03-28 14:31:23)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近11点,终于来到暹粒。在一位年轻司机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一处僻静的旅馆住下,并约好下午带我去买票、上巴肯山。趁这点难得的空闲时间,我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换下一身脏衣服,又像个人样了。

    下午5点买好票,小司机带我来到距离吴哥王城以南大约400米的巴肯山,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站在山上欣赏吴哥窟的日落美景,然而不幸的恐怕也正是因为这点,才使得如今的巴肯山完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成群结队的游客气喘吁吁地往山上爬,而山上早已无立足之地了。

暹粒老军人

 

暹粒老军人

 

暹粒老军人

    巴肯山是由耶输跋摩一世(889年-910年在位)选定在此修建的位于吴哥附近的第一座寺庙山。寺庙山共有五层,七个层面(包括底层和屋顶)。底层有44座塔,其他五层各有12座塔。寺庙屋顶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塔,中间是中央圣殿。当然所有这些数字都有其象征意义。七层代表印度教中的七重天;而塔的总数,包括中央圣殿共有108个,非常吉祥的数字,且与阴历有关。

暹粒老军人

 

暹粒老军人

    不过如今来到巴肯山的游人对这座寺庙本身并不感兴趣,大家行动一致,或站或坐,面朝西方,只为等待夕阳西下那幅壮丽画面的出现,态度近乎虔诚。而很多摄影爱好者也早已支好三脚架,准备拍张吴哥窟的日落,但现实情况是,吴哥窟还远在1.3公里之外,至少得换个300毫米的镜头才行。

暹粒老军人

 

暹粒老军人

游人越聚越多,面对眼前这人山人海、人潮涌动的壮观场面,我这个刚钻出丛林不久的“野人”还真有些手足无措,不过很快便有了灵感,找到了除拍摄吴哥窟日落之外更有意思的主题,那就是人。

暹粒老军人

 

暹粒老军人

    从巴肯山回来,我与小司机约好明早5点旅馆门口碰头去吴哥窟看日出。不料,第二天清晨从5点等到近6点还不来,这小子居然放我鸽子,连门口的师傅都替我着急,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从路上随便拦下了一辆摩托车,一位老先生坐在上面,得知我要去吴哥窟,二话没说立即出发。利用路上短短的十分钟时间,我们很快谈妥了三天的游览计划和费用,想不到的是老先生居然会说英语,而且要价便宜。

    那天在吴哥窟并没有看到真正的日出,观赏的最佳地点也照样人满为患,

暹粒老军人

 

暹粒老军人

于是赶紧撤退,尽管当时的寺庙门口犹如电影院散场时那般拥挤和热闹,不过我还是很快在人群中找到了老先生,其实在马路对面就瞧见了他,高高瘦瘦、腰板挺直,像棵松树立在一边,不像其他司机大多坐着,再加上其装扮也实在与众不同,浅色帽子,小格子围巾,土绿色外套,迷彩裤,大军靴,还戴副太阳眼镜,怎么看都像是个训练有素的军人。这点还真让我猜对了,人家确实在军队服役超过30年,难怪在之后三天的接送服务中既守时又听话,让我非常满意。当然也正因为军人出身,他又具有不同常人的强健体魄,老人家不仅陪我攀登1.5公里去看高布斯滨的石雕,还跟我一起爬上高高的荣寺俯瞰洞里萨湖,也许有人会说这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当我得知老先生已78岁时,敬佩之情是油然而生,当然也有些于心不忍,尤其当他脱帽露出花白头发,牙齿脱落而说话漏风时,更加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应当多多照顾才是。

暹粒老军人

而我对他的好,人家也全记在心上。那三天,天天早出晚归,老先生没有半句怨言,也从不提任何要求,相反倒是乐在其中,有一次居然乐呵呵地对我说:“我像是带着自家闺女逛吴哥窟呢。”人家真把我当自家人看待了,最后一天上荣寺前非要领我去他家看看,原打算请我吃鸡,结果去亲戚家串门的老伴尚未回来,只得作罢。后来趁我先上山之际,老人家偷偷买了两塑料袋米饭和烤香肠带上来与我分享,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尽管用塑料袋盛放米饭实在不太卫生,但我还是不假思索地从他手中接过狼吞虎咽起来,当时一起爬山的来自韩国的一家三口见此情景惊讶不已,难以想象这塑料袋中的米饭怎么咽得下去,不过我想更令他们猜不透的恐怕还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吧。

暹粒老军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