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克索神庙向北徒步近3公里,一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经历代法老不懈努力在漫长的1500年间逐步完成的神庙群——卡纳克神庙出现在眼前,尽管神庙已是劫后余烬,但依然宏伟壮观。
在辉煌的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底比斯是埃及的权力中心,而卡纳克又是底比斯的中心。当年的卡纳克既是行政中心,又集中了大量财富,拥有大片土地,雇佣了数以万计的工人。那些优美的神庙区是专供祭司和王公贵族们活动的地方,普通百姓不得擅入。
卡纳克神庙群分为三大园区。主园区是献给阿蒙神的,位于中心,那里有阿蒙大神庙和一个巨大的圣湖。这是祭祀底比斯三神的主要场所。其南侧是阿蒙的妻子穆特的园区,北侧是底比斯的鹰头神蒙图的园区。
这座巨大神庙群的建造者主要是新王国时期的法老,其中包括哈特谢普苏特、图特摩斯三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但是阿蒙大神庙中的圣所却是中王国时期(约前1900)的产物。以后的历代法老以这个圣所为核心不断扩展,神庙的第一塔式门楼(现在是入口处)是公元前370年前后才建成的。法老时代以后的托勒密王朝的人、罗马人,以及早期的基督教教徒们都在这里留下了各自的痕迹。所以越往里走,接触到的时代就越久远。
三大园区中,仅阿蒙神庙区本身就足以使埃及的任何其他建筑物相形见绌。这个园区的布局相当复杂,大致围绕着东西和南北两大轴线,尤以东西轴线为主。
从前有一条运河将阿蒙神庙区与尼罗河连结起来,使运送创造之神阿蒙和其他两位神祇的雕像前往卢克索神庙的太阳船行驶其间。拉美西斯二世在运河边修建了一座码头,一侧有一条排列着羊头狮身像的短甬道,每座像的两只脚爪之间都有这位国王的小雕像。


现在这座码头成了通往第一塔式门楼的入口处。塔式门楼结构宏伟,但其两侧高度不等,可见当时没有建完就停工了。

进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阿蒙神庙的大庭院,这里集中了名目繁多的古迹。左侧是谢提二世祠堂,对面有一座面部酷似图坦卡蒙的羊头狮身像,祠堂右侧是小型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庙。大庭院中央还有一根孤零零的纸草状立柱,这是原先曾有的一座25王朝努比亚法老塔哈克时代的结构独特的亭子所遗留下来的。

拉美西斯二世比塔哈克早600年,他那粉红色花岗岩巨型雕像屹立在大庭院后面,第二塔式门楼的前面。

坚守3200多年不下岗的哨兵:拉美西斯二世巨石雕像中的一尊
拉美西斯二世其实并不是这座门楼的建造者(真正的建造者是荷伦布),但他习惯于将自己的印记和形象加在前任国王们的建筑物上。走过第二塔式门楼,一个千古奇观——使人目眩神迷的立柱大厅映入眼帘。

立柱大厅的油彩虽早已剥落,但其结构气势恢宏,不愧为终神的殿堂。
在古往今来无论哪一座建筑物中,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地方像这里的立柱大厅那样能使游客自觉其平凡和速朽。有数字为证:大厅内共有134根立柱,除了中央12根高约21米外,其余各根高约15米。6个成年人手挽手才能合抱一根立柱,而且据估计在每根立柱的喇叭状顶端可以绰绰有余地站下50个人。

穿过立柱大厅便来到第三塔式门楼,这是卢克索神庙的创建者阿蒙霍太普三世修建的。门楼后面有个狭窄的庭院,这里原来有4座方尖碑,由图特摩斯一世和三世遗留下来的,现在只有一座还挺立着,其余三座只剩下一堆断石残碑。
继续往东走,来到图特摩斯一世(前1504-前1492在位)修建的第四塔式门楼,从这里进去便是神庙中最早建成的部分。首先看到一个小型立柱厅,那里原来有两座后期添加的哈特谢普苏特方尖碑,现在也只剩一座还挺立着,这是埃及最高的方尖碑,约30米高。虽然是用一整块花岗岩雕凿成的,但看起来好像是由两块不同颜色的石头拼成的。其中有个故事。当图特摩斯三世几经周折终于登上王位以后,他筑起一堵墙用来挡住这两座方尖碑上的铭文,因为铭文中颂扬的正是他深恶痛绝的继母哈特谢普苏特。但是他无法遮盖石碑的顶端部分,因为那上面的铭文是献给阿蒙神的。于是千百年来石碑的上面部分暴露在外,历经日晒雨淋,其颜色自然与下面部分不同了。






再往里走,看到的大多是一些断垣残壁,越来越难以猜测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做什么用的。

第五和第六塔门相距很近,但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点痕迹。往前走便是圣船祠堂,祠堂内还保存着当年放置阿蒙太阳船的基座。这些船都是按比例制作的模型,代表着神祇们在空中往来时乘坐的船只。

墙上的浮雕如同一本画册,详尽记载着法老们的文治武功。


现在的中心庭院是当年最早修建神庙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图特摩斯三世节庆神庙,是这位法老为自己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奇怪的是,这座神庙周围的立柱都是方形的,而中间的立柱却是圆形的,顶部大底部小。埃及学专家们猜测这些立柱模仿图特摩斯三世最为熟悉的军用帐篷的支柱,因为这位法老曾经带兵经历过无数次战事。后来在早期基督教时代这座大厅被改建成教堂。
终于来到“圣湖”边了,当年神庙的用水都是由圣湖提供的。

圣湖里的水来自地下,可供祭司们沐浴用。

圣湖边的一处圣地
附近便是阿蒙神庙区南北轴线上的第一个庭院“宝藏院”。这条南北轴线基本上是卡纳克各神庙区之间的仪式行列通道。

南北通道上残存的门楼

大道通往大部分都已毁坏了的穆特神庙区。返回阿蒙神庙区的路上,左边还有一座壮观的门楼,这座门楼属于洪苏神庙,是羊头狮身像大道的起点,这条大道联结了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