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2008-12-24 20:32:56)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与建在尼罗河东岸,每天清晨迎接东方旭日的这些神庙形成鲜明对比,河西岸则是死者的世界,那些被臣民们奉为神明的法老在西岸为自己修筑的坟茔,每日黄昏随夕阳沉没。

    那天从卡纳克神庙回旅馆的路上,一位出租车司机招呼我上车,说是车钱随便给。之后短短几分钟的交谈,使我对这位曾在银行工作、说着一口流利英文的努比亚人有了些许好感,于是请他明天带我下西岸。热情、直率的努比亚人在向我表达爱意的同时,报出的车钱倒是一分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的车沿着尼罗河岸,穿过大桥,向西岸驶去。此时西岸上空飘浮起热气球,密密麻麻的,煞是壮观。我刚想喊停,小车却已飞驰而过,最后只得在大桥上补拍了一张。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从这里看,热气球成了小点点,已不清楚了。

后来选择同样的时间段再次来到尼罗河边,却怎么也看不到那天的壮观场面了,那幅画面就只能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来到西岸,通往神庙群的公路几乎是笔直地穿过一片由小型河网灌溉的农田,经过埃及的“人民建筑师”哈桑·法迪于1946年设计建造的示范村“新古尔纳”,再往前便是西岸的第一处古迹美农巨石像了,这是埃及历史上一座规模最大的祭庙的孑遗。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这两尊石像都是用整块石料雕凿成的,高达18米。古时候每当清晨日出时靠北边那一尊会发出钟鸣般的声音,因此而闻名。这种神秘的声音使希腊人相信这就是美农神的雕像,每天凌晨美农神用声音来迎接他的母亲黎明女神埃奥斯。不过埃及学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初升的太阳使空气升温,穿过石像上的细孔而发出的声音。公元170年罗马皇帝塞维鲁修补这尊石像后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声音了。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这两尊巨石坐像是新王国时期法老阿蒙霍太普三世的雕像。其脚下的小雕像是他的妻子泰伊和母亲穆太莫娅。这些雕像放置在国王祭庙的塔楼前面,人们相信这座祭庙要比卢克索神庙大得多,而考古学家们推测它的规模甚至会超过卡纳克神庙。可惜到了今天,这么多的建筑物几乎已完全消失,只剩下这一对守卫在田间的孤零零的雕像。

    在左边的小平房也就是西岸售票处买好各景点门票后,我首先来到拉美西斯二世祭庙。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这座神庙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建造者是19王朝时期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79-前1213在位),他是古埃及最伟大的统治者,头戴埃及的双王冠长达67年之久。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不久便开始建造这座祭庙,经过29年的苦心经营才最后竣工。建成之后,这里不仅有主庙,还有祀奉拉美西斯的母亲和爱妻的副庙,以及王宫、管理机构的房舍和巨大的仓库。不过以后的历代国王却将这座祭庙的石头拆下来建造自己的祭庙,如今的拉美西斯二世祭庙只剩下三个小小的废墟。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然而神庙的残迹虽微,但其名声却远播海外。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法国著名埃及学家商博良称之为“底比斯最高贵、最纯粹的古代艺术巨构”,而英国诗人雪莱虽从未到过埃及,但在参观了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后却用一首十四行诗使这一遗址永垂不朽。

    这座祭庙最有看头的是第二塔式门楼的残存部分,有4尊木乃伊形状的拉美西斯二世巨石像,国王的双臂交叉于胸前,手中握着连枷和权杖,模仿俄赛里斯神的模样。这些石像的旁边放着另一尊拉美西斯二世巨石像的头和肩膀部分。这尊原本是独立的石像已经破碎倒塌,在右肩上还能清楚地看到这位国王的专用印记。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据专家估计,这尊石像原来有6层楼那么高,不仅是埃及历史上最大的独立石像,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雕塑作品之一。这整块石料产自阿斯旺的采石场,很难想象当时人们是怎样把它送到240公里远的北方来的。石像的两只脚埋在神庙的第一庭院里,这里也是石像原来站立的地方。

    第二庭院里有4根雕刻着俄赛里斯像的立柱,立柱前面有一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黑色花岗岩头像,这是原来竖立在这里的两尊雕像的一部分。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另外那尊雕像于1816年被意大利人贝尔索尼运走,现在陈列在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里,但其下半部分仍留在这里。

    立柱大厅中原有的48根纸莎草状立柱现在只剩下29根,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都有装饰得很华美的柱头。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周围墙上的浮雕表现拉美西斯二世在各次战争中获胜的情景。

    从拉美西斯二世祭庙出来,对面山坡上那一栋栋色彩鲜艳的房屋吸引了我的视线。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古尔纳村里的居民居然将一排排泥砖房修建在底比斯古墓遗址边的山脚下,而且这种情况已经历了好几代人。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在此以前,根据18世纪旅行家们的记载,古尔纳人就居住在古代的坟墓里,不过这种坟墓多半只是一些洞穴而已。如今这些房屋的墙上除了有法老时代的传统花纹以外,有的还有飞机和轮船的图画,说明这座房子的主人已经去过麦加朝圣。我们的午餐就是在村中努比亚司机的朋友家吃的,几个阿拉伯大饼和一盘炒鸡蛋,外加两瓶可口可乐。这里的村民大多复制小型的法老雕像出售给游客,以此为生。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继续向前参观谢提一世神庙。古时候,谢提一世神庙是底比斯西部的重要建筑物。但谢提一世既不像哈特谢普苏特那样臭名昭著,也不像自己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那样声势显赫,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也就黯然失色了,连他的神庙也很少有游人问津。

    谢提一世(前1294-前1279在位)统治时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他首先使整个国家从阿玛尔纳诸王时代的动乱中恢复平静,随后又把塞浦路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部分地区(现代的伊拉克)并入埃及帝国的版图。而他对艺术的贡献并不亚于其在军事上的成就。在他的支持下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包括卡纳克立柱大厅,这座大厅在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最后完成。他的陵墓是帝王谷各陵墓中最辉煌的一座,墓中壁画精美无比,只可惜这段时间并不开放。

    谢提一世神庙如今只剩下中心部分的建筑物,包括一个有8根纸草形立柱的门廊以及一座立柱大厅。神庙墙上的浅浮雕特别优美,是新王国时期艺术的光辉典范。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太阳船浮雕

    在去帝王谷之前,小车又原路折返停在了“戴尔-麦迪纳”门口,这里是建造和装饰西岸这些壮观的神庙和坟墓的工匠们留下的住所和坟墓。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考古学家们在此挖掘出一个有围墙环绕的工匠村,里面有约70间房屋。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残存的墙壁只有几块砖那么高,却清楚地表示出房屋的布局。

两下卢克索西岸(一)

另外还发现了残存的食物,表明工匠们的主食是鱼和谷物,还有水果和蜂蜜,偶尔也吃肉;以及数以千计的碎石记事片,从中得知主人的姓名、工作性质、多少报酬(用粮食支付)等。这里非常贴近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是其他地方的遗址所无法比拟的。西面的山坡上还有几处简陋的岩穴墓,其中有三处向参观者开放。虽说这些墓外观极不起眼,但里面的壁画却很美,且使用的大多是暖色调,非常值得一看(可惜不能拍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