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一次出行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对此旅馆保安显得非常紧张,一直手拿对讲机低声说着什么。这种紧张气氛其实昨晚就已经感受到了。出去买吃的东西,得向他汇报;想吃冰淇淋,也得有人陪我去买。真是不自由。
很快我们来到当地人称之为“扎维耶特-埃勒-马义廷”,意为“死亡城”的公墓。门口两个看门人执意要陪我进去,再加上“保镖”和司机,这下有4个男人前呼后拥,顿时感觉自己像是位便衣出访的公主。站在山包上,这一大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墓葬群呈现在我眼前,粗算大概有着数千座陵墓。
凡是埋葬在泥砖圆顶底下的都是穆斯林,十字架底下的都是基督徒。20世纪70年代以前,灵柩都是用帆船从河上运来的,后来在尼罗河上修建了一座新桥,陆地交通便捷,便结束了几百年来波载亡灵的历史。
又是半小时过去了。渡过尼罗河,驶入小村子,孩子们“Hello,hello”的叫声响彻上空,有的甚至向我们敬礼,感觉有点像在西藏。
终于来到景点门口,两边各有一岗亭,里面全是荷枪实弹的警察。“保镖”和司机下车后便与他们聊了起来,还互递香烟,悠闲的样儿可惹急了我,“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走了?”随口问了句。司机赶紧解释道:“我们得等管洞窟钥匙的人来。”又是10分钟过去了。身穿长袍、手拿钥匙圈的中年男人急匆匆赶来了,并与另一名胖乎乎的肩挎冲锋枪的警察一起坐进了小车。好嘛,又是4个男人。为了让我坐的舒服些,那个管钥匙的当地人硬是与我的“保镖”挤在了一块。
他以惊人的速度建设起一座新城,其中有宫殿、公共建筑物、大神庙等,样样俱全。
这里是尼罗河东岸的一个半月形平原,周围有山石环峙。
我首先参观了在北端的6座坟墓中最引人注意的1号胡亚墓和4号梅里-瑞一世墓。
在4号墓两根支柱下面的右侧墙上有一幅画描绘阿肯那顿及其神庙,考古学家们根据这幅画想象出当年这座城市的模样。在壁画下方一角的浮雕上有几个要饭的瞎子在等待人们的施舍。阿玛尔纳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着重刻画大自然和人的生活,而不是突出阴曹地府。从前那种刻板的宫廷画风格被一种近似于自然主义的风格所代替。接着来到南端墓葬群,参观各墓中最漂亮的25号阿依墓。墓中的壁画上表现的是宫殿和街头日常生活的情景,有站在门口议论家常的邻居,也有士兵和妓女。可惜墓里面不允许拍照,又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就连用手机偷拍的机会都没有;无论我怎样死缠烂打,看墓人就是不同意,塞钱或请警察说情也都不管用,真是个固执且尽心尽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