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乘坐深夜的大巴离开锡瓦的,同行的还有阿牛和那对韩国情侣。田中前来送行,他将在此地多呆一周。隔着空调大巴那密闭的车窗,田中一边拼命挥舞双手,一边不时做出各种古怪表情,非常搞笑。车起动了,他居然紧跟其后边跑边挥手,很快,那瘦小的身影便渐渐消失于夜色之中。阿牛轻声告诉我:“他哭了。”
一夜颠簸,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回到了亚历山大。与阿牛等人道别后,我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很快钻进一辆开往罗塞塔的小巴,打算去看看这个曾经是埃及与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实,罗塞塔还算小有名气,因为这个小镇的名字与一块著名的黑色石碑联系在一起,这块石碑为解开古埃及的许多谜团提供了一把钥匙。石碑现在保存在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里供人瞻仰,而发现石碑的那个尼罗河畔的小镇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史书上的一条脚注而已。我对罗塞塔感兴趣,也只是因为那里有从土耳其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漂亮住宅。
小巴从亚历山大港出发向东行进,这条公路几乎就是一条堤道,一边是地中海,另一边是芦叶萧萧的湖泊,湖水淌过路边的水渠,灌溉着果实累累的枣椰树丛。车上只有我一个外国人,其余全是不会说英语的当地人。到达终点站后,我赶紧翻开旅游书向司机展示那栋房子的照片,他当即点了点头,示意我不要下车,然后直接将车开到了景点。

好在这些建筑非常好认,它们的墙面都用红黑相间的砖砌成,这在埃及是独一无二的。不过,我来的确实早了点,这里要一小时以后才开门。好心的司机又开车送我到小镇广场,这才放心离开。
小镇以东有一条罗塞塔河,离广场不远,宽广的河水静静流向地中海,水面上白鸟飞翔,波澜不惊。几条捕鱼船停泊在岸边,可见捕鱼业是三角洲北部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便从广场再次钻进小街小巷,凭着记忆向老房子走去。售票处还是空无一人,门外也依旧只有我一个外国游客。又等了半小时,终于盼来了卖票的,身后还跟着一位英语讲解员,只为我一个人服务,真让人有点受宠若惊。
位于尼罗河西支流入海口处的罗塞塔,中世纪时是埃及最繁忙的港口,然而这个小镇的命运却与亚历山大港相克相联——19世纪亚历山大港重新崛起之日,却是罗塞塔备受冷落之时。不过,古代的罗塞塔还是非常富裕的,眼前这些漂亮住宅便是证明。

这些房屋都是有钱的市民和商人建造的,大约有20栋,彼此之间距离不远。这些17或18世纪建成的楼房一般为3层或4层,呈明显的三角洲风格,代表着埃及古代最出色的住宅建筑。

许多房屋都带“马希拉比亚”式窗户,女人们透过这种木格子窗可以看清楼下的情景,但楼下的人却看不见她们的倩影。


有的房屋利用了从三角洲的古代遗址上搬来的石块和石柱。还有一些楼房形式怪异,有点像英国的半露木式建筑。

住宅内部结构更是非常奇特,一楼是马厩和仓库,二楼住男人,三楼住女人。最上面一层是露天阳台,炎夏季节可以在那里睡觉。男女居住的楼层里都有客厅,厅内装饰着精致的护墙板。在二楼与三楼之间的楼梯中央有一个特殊的转台,女人可以把食物放在转台上递交给男人,自己又不会被男人看见。
当地人见我对房子感兴趣,就又推荐了一处。虽说规模小些,但里面的浴室却设计的极富想象力,夜晚在五彩星空下沐浴,古代的罗塞塔人还真会享受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