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藏线上的骑车族

(2007-11-22 19:32:48)
分类: 行走故事
 

在然乌镇那两天,每天早上站在公路边等车时都会目送一批批骑车的年轻人踏上新的征程,同时又迎来更多的年轻骑手来此休整。那天上午迎来的两支队伍有些特别,途中发生的意外使得其中一名男队员的脸上血迹斑斑,听说摔掉了3颗牙,当即被其他队员连车带人送上开往波密的班车,前去疗伤。另一名女队员的左眼下部则是一大滩淤青,但她坚持留了下来。这名意志坚强的女队员来自其中一支自由组合的4人小分队,这支队伍除了她的广西同乡男友外,其他2名队员则都是来自武汉某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就住在我们经常吃川菜的那家饭店楼上,四辆自行车并排摆放在楼下大堂,非常显眼。

喜欢交朋友的小居很快与他们打成了一片。吃晚饭时,他特意多点上几道菜,邀请这四位骑手与我们边吃边聊,尽管得知他们才刚刚吃完晚饭。我们可是领教过他们超大的胃口,前天就曾亲眼目睹这四位是如何将桌上的四菜一汤一扫而光的,甚至连菜里的葱、姜、蒜及盘子里残留的一点点油水也不放过,尤其是那位在武汉读书的天津人夏,虽然吃相非常优雅,但却能一刻不停、连续不断地吃上10多碗饭。夏告诉我,有一次他在海南骑车时,曾因为在一家饭店里连续吃了10多碗饭,而被老板当即免单的。不过这种好事并不常有,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一般不敢在一家店里吃上两次,除非老板是位好心肠的人。夏的10碗饭可不是白吃的,这位从高中一年级便开始骑车环游中国的年轻人,几乎骑遍了中国的角角落落,除了台湾,并且打算三年后从中国一路骑到欧洲,他还表示今后想做一名教练,培养出中国未来的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这次走318国道,细心的夏收集了沿途经过地的泥土,分别放入随身携带的小瓶子里,每个瓶子外都贴有小标签,注明泥土的来源地。另外,每到一处地方休整,他都会在当地邮局向关心他的朋友寄明信片,留作纪念。

在饭桌上的谈话自然免不了一个“吃”字。那位广西的女骑手小陈告诉我们,有一次她和男朋友在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钱也花光了,饿得前胸贴后背。当时,她男朋友居然走进路边工棚,厚着脸皮向修路工讨饭吃,米饭讨到了,但没有菜,两人只好将酱油倒进米饭里拌着吃,酱油拌饭对当时的两人来说真可算是世界上最棒的美味了。

就在大家聊的开心之际,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个娇小可爱的女孩,上身穿一件白色宽松的毛衣,下身一条牛仔裤,一副都市女孩的装扮,怎么看也不像是来西藏旅行的。她一进门便劈头盖脑地问道:“你们愿意带上我吗?”原来这位在川藏公路上单枪匹马来回走了两遍的小女孩,早就被那些年轻骑手浑身散发出的活力,以及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深深打动,非常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以前有骑车经验吗?”夏关切地问道,女孩的两眼顿时放光,似乎感觉到他的话里包含着某种承诺,赶紧问答:“当然,在南京骑过。你们能借我一辆车吗?”小陈告诉她,自己的车摔坏了,如果实在想骑,可以先坐车到波密去买一辆。这时,坐在一旁的小居忍不住了,不禁问了句:“你为什么来西藏?”小女孩不以为然地答道:“当然是为了寻找刺激。”小居哑然失笑道:“什么刺激?”“高原反应呗,我到现在还没有体验过呢。”听到这样的回答,小居顿时大笑着对我说:“看来,我们是老了。”

第二天早上,小居烧了壶土耳其咖啡,算是为夏等三人饯行。小陈因为伤处受到感染,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于是只得跟我们坐班车先行前往波密,同行的当然还有那位“小南京”,她决定先去波密买车。

中午,我们在波密与她们道别,并很快找到一辆小货车直奔排龙乡,那儿是我打算进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出发点。没想到,就在排龙乡,我们又遇到一位73岁的骑车人。不过,这位骑车游中国的浙江老人与其他骑车族不同,他的那辆车居然就是平时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带兜筐的女式自行车,而且既没有头盔也没有装行李的驮包,一切都普通至极,令人佩服不已。后来在饭馆吃饭时,得知还有一位60多岁的骑车人昨天走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了,此时他的车正静静地停放在饭馆的一处角落里,耐心等着他的主人回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