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山南还有一个重要收获,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摄影实践课,从她那里不仅得到一些很有哲理性的实用提示,同时在她的启发和鼓励下,无论是表现风光还是拍摄人物,都大胆突破了之前一直束缚我的条条框框。透过她的敏锐目光,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熟悉的东西在她的镜头中焕发光彩;以不同的视角捕捉和表达所拍内容的神秘和力量,使我大开眼界;而她不顾自己的心脏病,忘我投入的精神又着实令我敬佩。这一路,她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并激励我努力拍出更好的照片。
刚进入山南,群便喊“停车”,原来是路边的丰收场景吸引住她的目光。
我们三人跟着她来到打谷场,四、五个藏族妇女头戴帽子,站在烈日下,正忙着筛谷子,其中两位用竹簸箕盛入谷粮,倒进另两位手中的竹簸箕里,不断颠动,扬去糠秕,然后高高举过头顶,将筛好的谷子倾泻下来。我从不同角度抓拍了好几张照片,但都不太满意。这时旁边的群却喜孜孜地说了句:“出片了。”大家立即围了上去,通过回放,整个画面是正倾倒谷子的藏族老妇笑脸的特写,这恰好反映出藏族人民丰收的喜悦心情。再比较我拍的照片,只注重了人物的身体动作,却忽略她们的表情,使得这些照片顿时失去了拍摄价值和意义。
中午,我们在泽当镇找了家清真饭馆。刚坐下,就听门外一阵喧闹,出去一瞧,只见群正将镜头对着一位坐在地上的藏族老人,旁边围满了看热闹的当地人。我和王老师见状,赶紧抓起相机,扒开人群,闯了进去。这位藏族老人由于长年没有洗澡,也从不换洗衣服,显得极其龌龊和邋遢,头上戴的浅色帽子、穿的浅蓝色内衣、蓝色夹克外套全被蒙上一层污黑,只有右耳垂挂着的一只绿松石耳环才是他全身唯一的亮点。
难怪之前从他身边走过时,丝毫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除了群这位摄影师。面对眼前的老人,我拍了几张他的坐姿,就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可拍的了。一旁的群却兴奋地说:“太棒了,又出片了。”我发现她非常注意寻找传神的细部,大胆将镜头贴近老人的脸,拍出的特写令人震撼,同时也使我深切感受到:孤立的细节对所拍内容的表述并不比范围广的照片少,或许还更多。群看我总不敢靠前,便鼓励道:“广角镜也能拍出好的人物特写。大胆将广角镜头靠近他的脸,夸大的视角会产生强烈的效果,从而更加突出你个人的内心感受。”于是,我鼓足勇气来到老人跟前,将镜头对准他的脸,老人没有躲闪,也不害怕,取景器中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令人产生织构感,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与我紧紧对视,强烈的视觉震撼让我透不过气来。
由于距离老人是如此近,我似乎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听到他那低沉的呼吸声,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我甚至感受到他的痛苦。
以前我从不敢尝试这样做,也许是因为害羞,也许是觉得会惹人厌,不过更多的恐怕是发自内心的罪恶感。我想起有一位国外著名的摄影师曾谈过这样的感受:“当一个人看着我,像在说:‘帮助我’,可是他说不出来,因为炮火刚炸掉他的下颌。我只能用眼睛回答他:‘我听见了,我看见了,我但愿能帮你。’我还是把他拍下来,一边拍,一边觉得可耻。因为我不但没有帮助他,还加深他的痛苦。我所能做的只是有尊严地去接近他。“
当天晚上我们决定在桑耶寺内住宿,是为了一早能及时爬上前面的哈布日山拍摄整座寺院的椭圆造型。第二天清晨,刚准备出发,群便直呼:“糟糕,还是起的不够早。”果然,尽管此时太阳还未露脸,但天边已火红一片。更令人着急的是大家都不识路,幸好有多吉和他的司机朋友帮忙,这才来到山脚。我首先爬到最高处,群边在山腰喘气边忙着对镜头,王老师已坐了下来,完全爬不动了。等我和群、多吉及他的朋友在山顶终于会合,太阳才渐渐翻过东面山头,将桑耶寺以及这整片山谷染成金黄。在群的指导下,我以桑耶寺为背景,将身穿红色喇嘛服的多吉作为前景放在右侧,面朝东方,拍下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
喇嘛多吉即将赴北京学习英语,我想此时他的心恐怕也早已越过寺院高墙,飞向了遥远的北京。
这次山南之行,穿上红色喇嘛服的多吉不仅是司机,更是我们的导游、背夫、翻译兼模特,当然还是我们非常要好的朋友。正是因为有了多吉如此本色的模特,才赋予那些单调、乏味的照片以生气,更令其耐人寻味。

只是每当群灵光一闪,让多吉摆出各种姿势时,面对寺内的众多喇嘛,那时的多吉真恨不能在地下挖洞钻进去。有时等我们拍完,他刚想离开,又被四周围观的国内外游客叫住,请求他保持原来的姿势,好让他们也拍几张。
为拍摄黄昏时分的雍布拉康,我们已是二度拜访。昨天到达雍布拉康时,由于是正午,因此并未久留。今天下午再次来到雍布拉康,首先爬上后山。此时太阳钻进云层,为整片云朵镶上了金边。群边拍边指导我说:“对准云层中的灰色部分点侧光,然后锁定,雍布拉康放在右下角,将这整片云拍进去。”之前,我从不会使用点侧光,也不敢将镜头对着太阳,当看到群使用点侧光,将阳光拍的如同星光般照耀在逆光的雍布拉康之上,顿时被其增强的神秘气氛所感染,而当自己也拍出同样的效果时就更是兴奋不已了。
接着,我们来到昨天就已选好的从远处拍摄雍布拉康的路边高地。群向我解释道:“站在这里可以拍出雍布拉康的气势,右边层次分明的大山又极具动感,如果此时夕阳再将整个雍布拉康染成金色就太完美了。”正说着,云层深处的夕阳在扎西次日山洒下一条光带,沿山势勾勒出一条金色轮廓,虽不如想象中那样辉煌,却有另一番韵味。
画面左方,雍布拉康这只温顺的“母鹿”高高仰头静卧于山颠,右上方连绵起伏的高山,明暗交错。正当我还在回味时,眼前美景却已转瞬即逝。
这次的西藏之行,因为有两位女摄影师相伴,使我的摄影技术和水平突飞猛进,受益匪浅。魏老师让我体会到:风景摄影的一大乐趣,就是把许多时间花在大自然里的理由。而群对我的最大教诲是:你需要了解你的器材能做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