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大课题组招100名处女供血做研究
(2013-09-13 11:55:45)
标签:
转载 |
分类: 科学环保发明 |
前日,北大未名BBS和北师大论坛“蛋蛋网”上,分别贴出一则招募“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大学生提供静脉血用于课题研究的网帖。帖子落款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室”。对此,有网友表示不解,为何“非处不可”?(《新京报》09月13日)
据报载,网帖称,为促进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肿瘤的防治工作,本课题组正探索HPV血清抗体流行及其自然史特征。拟招募100名健康在校女大学生志愿者,提供静脉血3-5ML,分离所得血清将作为研究所需阴性对照。网帖还针对招募对象作了条件限制,要求年龄在18-24周岁、未发生过性行为、身体一般状况良好。采血后,将给予每人150元的经济奖励。
北大课题组招募100名处女大学生供血做研究,引发网民的热议,网民对此有褒有贬,网民调侃的语气居多,调侃处女难找,调侃世风日下,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从医学的角度看,对探索HPV血清抗体有积极意义。北京协和医学院一位研究HPV生物疫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HPV血清抗体需要没有感染HPV的人群做内参,而性传播是HPV病毒感染的主要渠道,在18至24岁且未经性生活的女性群体中,“感染该病毒的可能性很低。”从这个角度看,探索HPV血清抗体需要处女供血做研究,这是出于科研的需要。
二、从关爱乳房的角度看,这是一项保护女性健康的工程。乳腺癌成危害女性健康的杀手,关爱女性健康,保乳女性乳房。请看下面两个资料:根据IARC (国家癌症研究机构) 2000年数据,世界范围乳腺癌发病率相差很大,高发病国家已达到5619 /10万~129 /10万。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统计资料,仅从国内部分地区的统计资料及临床诊治过程来看其发病率确实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文献报道, 2000~2005年中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417万,死亡人数增加113万[1]。在京、津、沪地区,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中、青年女性年龄病死率明显上升(来此于《健康网》)。新近出版发行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发病第1位恶性肿瘤为乳腺癌,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1.12%,而乳腺癌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6.81%,中国10万人中有23.16人患此病(来此于《和讯网》)。从上面的两个资料可以看到,乳腺癌成为人类的杀手,并且相当严重,为了保护女性的乳房健康,研究HPV血清抗体,是为了保护广大女性的健康,这是为了造福人类,保护人类,让人类健康生活,这是积极的,笔者希望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这项科研活动。
三、从保护母亲的角度看,这是造福千家万户的健康工程。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母亲是一个家庭里爱的管理者,生活的照顾者,保护母亲,就是保护家园,保护孩子。一个家庭,孩子失去母亲,会让孩子忍受很多的痛苦。
笔者认为,社会应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北大课题组招募100名处女大学生供血做研究这个事件,这是一项研究,本身没有阴暗面,不能用阴暗的眼光来看这件事。笔者并且认为,这应是一个朝阳工程,是为人类带来健康,带来幸福的工程。关爱女性,保护母亲,这是美德,是用科学精神来拯救人类。
当媒体一提到“处女”,总会引来谩骂,这是不理性的心态。在男人的心里,有着普遍的处女情结。这是男人内心深处对于血缘繁衍本能的需要,对于安全感的需要。人们对处女的焦虑,其实反映了现代人内心的脆弱面,缺失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