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关老俞上网的博文,引起媒体和网络关注。有点始料不及。新浪网的单篇博文,访问量居然超过了十五万,东方网的博文访问数,也是较为可观的。这说明,至少老俞上网这件事,网民是有兴趣的。这是好事。我也看到很多留言,给予高度的肯定,心里有一股欣慰之情。谢谢大家了。
不过,我也注意到了不同的声音。新浪网和东方网都有。批评的重点,则是说我拍马屁,是心术不正,有什么“目的”云云。呵呵。老俞怎么样,确实不是我这样的人来评价的。他的好坏与否,历史自会评说。仅从这一点而言,我有点“多此一举”。
本来,这两天很忙。我和我的一帮同事,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接待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业界的领袖们。张朝阳、马云、丁磊、曹国伟、马化腾、李开复、周锡生、何加正等100余人,正在探讨有关互联网发展与合作的大问题。因此,对网友的评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再去回应什么。然而,今天,我在博客中看到一则留言,据落款判断,是一位“老朋友”写的。留言只有一句话:“一身媚骨,申公可悲”。既然朋友都不能理解的事儿,我便觉得有回应的必要了。
我今年五十岁了(虚岁哦)。说我有“媚骨”,我是不认同的。倘若说有“反骨”,那还差不多。我这个人,从小就不会拍马屁,也不会恭维人。我当记者写文章,向来以批判为己任。心直口快,毫无遮拦。这一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打听打听。至于“心术”之类的话,我也是一笑了之。做官做到现在这个份儿上,早已没有什么想法了。古人讲“无欲则刚”,没有欲望之人,何有“媚骨”之为呢?我不得而知。或许,最近受三聚氰氨影响,牛奶倒是真的喝少了。有点“缺钙”?从此判断,我以为,这“媚骨之说”,肯定是从这篇博客里的文章得出来的。
我曾在博客留言里,写下一言半句。意思是说,希望大家认真读懂我的文章。我的目的,也是明确的。这就是希望中国能够上网、而且理解网络的高官越来越多。因为中国庞大的网络群体,已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群体之一。昨天,我还听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同志说,未来几年,中国网民可能突破五个亿。显然,不熟悉、不了解他们,我们妄想和企求什么“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就是一句地地道道的空话。
中国社会的基础,现在究竟怎么样了呢?许多高官,不愿意去正视这个问题。我却是一直在想的。我的孩子,他们这一代人,用专业的话说,他们是“数字的一代”和“网络的一代”。生活方式、思想方法,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他们从网上得到信息,他们在网上进行消费,他们在网上进行交流。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有时候,我惊诧地发现,他们的话语系统,也早已同我们熟悉的那一套东西,相去甚远。我们的媒体语言,我们的新闻语言,我们的会议和工作语言,在他们看来,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两种人。他们对我们的语言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不说反感,至少是不喜欢的。
可是,这一代人,却是正在成长的一代人。我在想,若干年后,他们就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影响中国社会的进程。因此,对这一代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一是视而不见。不去在乎他们的感受,也不去注意他们的想法。至于网络,有也好,无也罢,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照做他们的官。毕竟,他们的升职与否,不是网络定的,而是上头定的。这种态度,我认为是危险的。什么时候,一觉睡来,咱可能会发现,咱这批人已被进步的社会完全抛弃了。二是积极关注。对网络群众,采取一种接触和沟通的态度。只要有可能,咱就去了解庞大的网络群体在想些什么,他们有什么诉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诉求,然后去制定自己的执政策略,想方设法地用我们坚持的价值观去影响他们。唯如此,我们才可能站稳脚跟,影响大众,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轴。中国社会的未来,才真有希望。
正因为如此,我才由衷地希望,中国的高官们,应该正视网络,正视网络群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学会用电脑,学会用网络。我不清楚,像老俞这样的高官,有多少人是喜欢和熟悉网络的?还有,比老俞小一点的官员,这个更大的阶层,又有多少的“网络比例”?我们的官员选拨体系,是不是也考虑到了网络技能的因素?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这个比例应该是不太高的。现在,老俞大张旗鼓地搞了一个“网聊”活动。对这一举动,你们说说,我是不是该写点东西“高度肯定”呢?倘若也像有些人一样,站出来口诛笔伐,将老俞骂个狗血淋头,逞口舌之快,其他的高官,今后谁还敢站出来呢?谁还敢同网民“面对面”呢?因此,作为网民,咱应该想想,我们该是肯定老俞,还是否定老俞?用脑子好好想想吧。
老俞此来,听没听到想法,汇没汇聚到民智,我不在乎;老俞此举,他老人家高不高兴,我也不想知道。申公只是觉得,老俞能放下手段,在乎“草根”意见,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至于本人,位不高权不重,也没有什么良好的自我感觉,被人骂,无所谓也。值不值,咱心里头明白着呢。
仅此作答。给各位作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