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消息,上海有关方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学校收缴“热得快”等违规电器。其原因,大家都清楚。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故。这起事故,没有烧死人,却摔死了人。实为可悲。
“热得快”这玩意儿,其实我读书的年代就有了。早在八十年代初,我们就用这玩意儿烧开水、煮鸡蛋。当年,我甚至跑去北京双榆树付食品商点,花很少的钱,可以买回一堆乌贼鱼(当时的北京人似乎不喜欢吃),用“热得快”煮熟吃。味道好极了。“热得快”是一种电加热原理的工具。使用时,直接浸在水里通电就行了。没有想到,这种东西,今天的大学生仍在用。这么多年,居然没有改变,让人惊讶。
按理说,现在的大学条件,比我们那个时代强多了。不管是寄宿的中学,还是各类大学,热水供应是没有问题的。有些学校,食堂供应也是“全天候”的。不像我们所处的年代,吃饭均有时间,过了点就没有吃的了。比如,我儿子就读的大学,晚上九、十点钟,还有夜宵的。住宿的条件,我们过去是八人一间,上下铺,现在几乎都是四人一间,挺宽敝的。房间可以用电器,也都是用于电脑之类的东西。怎么还会有人用这玩意儿呢?
我私下问过一些朋友的孩子。“热得快”仍在用,是有原因的。一是大学生中仍有生活比较困难的人。“热得快”便宜,可以煮便宜的方便面。说实话,当年我也是喜欢用它煮方便面,里面再加个鸡蛋什么的,经济且挺好吃的。二是“热得快”可以煮热牛奶。有些人,不喜欢喝冷牛奶。我也如此,多年没有改变。这可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联。不像老外,早晨起来习惯喝冰水,牛奶也一定是冰的。中国人的胃,可能天生如此。
我以为,世上任何事情,都不能简单化的。“热得快”收缴了,其反映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注意解决。学校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要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比如,可不可在公共区域增加个徽波炉什么的,也可以在公共区域提供足够热的开水。现在的社会,更应该讲求以人为本,要体贴入微。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学校似乎更应该负起责任。我们的孩子,交给学校了,为人之师,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件事哦。
另外,我也想说,上海商学院的事情,还突出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知识的极度贫乏。比如,关于电器使用的常识问题。平时,我们学校有要求吗?平时,我们有正常的教育吗?还有,关于火灾,我们怎么样进行防灾避险的教育,如何增加“逃生技能”,增强“防灾意识”?当年,我送我的孩子进寄宿中学的时候,曾专门对孩子讲过,你住二楼,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从二楼的窗口逃生,但是最好用床单什么的东西,打个结拉着跳下去。如果是更高的楼层,则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除了用绳索床单等物外,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可着力的水管等等。其实,有关的灾害并不仅仅是火灾。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还会面对其他的自然和人为灾害。这些常识性的内容,光家长关照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作为管理方,应该有这方面的职能性安排。
因此,我希望有关的学校,在收缴“热得快”的同时,还要加强各类防灾教育,并列入必备的课程。我们的教育,毕竟不光光是学习数理化。如何教会孩子们做人做事,成长成才,才是正道。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过去是注意全面教育的。比如说孔老夫子,他的教育方式,便值得肯定。诸位不妨可以去看看《论语》。孔老先生当年的教育内容,实在是太广泛了。他的弟子,后来和后来,各个方面,不是都很优秀吗?
教育改革,我们说了很久了。好的东西,国外可以拿来,咱中国也有不少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