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事旧友 |
分类: 如烟旧事 |
夏永烈,《新民晚报》老摄影记者。我们做记者的时候,几乎都尊称其为夏伯伯。
这两天,夏伯伯的新闻摄影作品,正在文新大厦大堂展出。据说,这是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老摄影记者系列图片展《我们记录历史》的开篇之展。由此足见夏伯伯的地位和影响力。
夏伯伯生于1935年。属猪的。比我大两圈。今年应该73岁吧了。那天摄影展开幕,徐克仁兄也来了。我们三个人,都是属猪的。不过是三个轮次的猪了。我们三个,曾合了影。可惜,不知道是现场哪位记者拍的,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这张照片。呵呵。夏伯伯是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太仓师范学院。解放后曾在《新民晚报》、新华社上海分社、《解放日报》、《文汇报》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单位任摄影记者。他也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理事,上海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市文代会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摄影展揭幕那天,捧场之人甚多。亦足见夏伯伯的人缘。现任文新集团的诸多领导同志来了。《新民晚报》的前两任总编辑丁法章和金福安先生来了。上海摄影家协会的主席来了。上海摄影界的新老同仁来了。还有一批夏伯伯当年的新闻界的同事也来了。呵呵,当年《新民晚报》对门那家小饭店的老板和老板娘也来了。我还见到了当年《新民晚报》体育组组长、当年的顶头上司赵有余(笔名赵雨)先生。不过,我似乎没有看到现任的《新民晚报》领导哦?或许,我的眼神有问题。
夏伯伯展出的百余幅照片,可以说记录了新中国五十余年的翻天覆地变化。时代变迁、世间百态,新闻价值、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都集于一身了。夏伯伯的镜头,似乎也触及各行各业。不过,我特别喜欢夏伯伯的黑白照片。比如,《路灯下的宝贝》,《救人》等等,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照片。
我当年进《新民晚报》的时候,夏伯伯主要跑体育。八十年代初,贝利所在的美国宇宙队访华,曾经在江湾体育场踢过一场比赛。其中,球王贝利倒钩射门的镜头,就是被夏伯伯抓住的。很耐看的一张好照片。美国重量级拳王阿里曾到《新民晚报》作客,夏伯伯抓拍的角度也是独到的。他选择了阿里在《新民晚报》门前遭遇体育迷围堵的镜头。总之,我感觉,夏伯伯的许多照片,似乎是不用写文字说明的。这就是新闻图片的力量。
九十年代,夏伯伯已届退休年龄,但他仍没有放下体育摄影工作。不过,精力和眼神,似乎已大不从前了。那个时候,我们常同他开玩笑,说他拍的篮球比赛照片,只有篮框是清楚的,其余都是漠糊的。夏伯伯则以幽默回应:“侬晓得伐?这叫动感”。
夏伯伯现在身体还算硬朗。究其原因,估计同他年轻时候喜欢运动有关系。他的篮球和乒乓球都打得不错。基本功还行。我们都叫他“花架子”。当年《新民晚报》的篮球队,似乎还打进过黄浦区的职工业余比赛的前八名。夏伯伯,也是主力之一。尽管,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过,夏伯伯打篮球,主要的毛病是话多,喜欢批评别人。所以,我们当年开玩笑,《新民晚报》篮球队的水平,取决于有两个人,是否戴了口罩。一般而言,只有球打得还可以的人,才有资格批评别人。
夏伯伯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喝酒。早年在《新民晚报》小食堂里,经常可以看到夏伯伯自带一瓶绍兴酒,就着一点大锅菜,喝得有滋有味。《新民晚报》搬到新大楼后,这种习性也没有丝毫的改变。他的办公桌旁边,酒是少不了的。只是后来的食堂太大了。用夏伯伯的说法,喝酒没有劲了。喝酒也是要有情调的哦。不过,夏伯伯虽说好酒,但酒量是不行的。依我看,最多黄酒一斤,白酒二两,啤酒一瓶。
夏伯伯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我同他相处十余年,经常听他说笑话,享用了足够多的精神食粮。他似乎也从来不生气,凡事都不计较。我想,不生气的人,估计都会是长寿的。我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