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很少涉及单位的事情。毕竟,身份关系,有些话放到网上去,似有不妥。
其实,我每天思考最多的事情,肯定是同东方网有关的。东方网的事业发展,既是上海的事情,也是网友的事情,员工同仁的事情,更是我的人生理想之一。七年前,当我与一批志同道合者,投身到东方网的时候,便立志要打造一个虚拟世界的“东方明珠”。这种情感,是无法淡漠的。
大约一年前,因为组织安排,我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东方网。我记得,那段时间,我还写过篇文章,题目是《重回文新大厦》。当时的感悟,大抵都写在里面了。这一年,作为一个领导人,我一直坚持做几件事:坚持尊重民意,倾听呼声,着力解决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坚持征集民智,奋发有为,努力推动事业发展;坚持建章立制,集体决策,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坚持振奋精神,努力提振员工士气;坚持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努力开创美好的明天。总之,我始终认为,一位称职的单位领导人,一定要以德服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不希望所有人,都因为利益的诱因来迎奉讨好领导,说几句没有价值的好话。但是,我希望,至少在背后,说你坏话的人,仅仅是个别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始终应该是领导人心中最大的天平。
东方网,目前已是上海拥有重要影响力和重要话语权的网站。东方网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以市场化运作、有股份制机制、且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点新闻网站。东方网也在努力争取上市,努力实现内容、市场和资本的完美结合。这都是东方网员工七年来努力工作的结果。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东方网正面临一个复杂开放的竞争环境,制约因素很多,困难自不待言。古人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该怎么办?
年初的时候,我提出一句口号:“每个人一小步,东方网一大步”。我深感,东方网员工的巨大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这是令人可惜的。有时候,员工的士气,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活力。因此,我真诚地希望,东方网的每一个员工,以创新开拓的思维,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使东方网的每一项工作,都能给东方网带来收益。这种收益,既有流量方面的,也有经济效益的。没有流量的影响力,无疑是空谈;没有效益的竞争力,无疑是扯蛋。我们的社会责任,其实是最终体现在流量和效益之中的。责任在左边,效益在右边,两张皮的说法,是不负责的说法。
我主张,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职权利相统一的。因此,我主张推行项目化。东方网做到今天,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都是同行们羡慕的。然而,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有几种态度。一是视而不见,其结果是坐失良机;二是随意为之,其结果是浪费资源;三是不讲机制,其结果是缺乏活力;四是不问效益,其结果亦可想而知。唯有市场机制下的项目化,才能将这些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现在的问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跳出来”。跳出来的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牺牲”了;还有一种就是成功了。我想说,牺牲和成功,都是有价值的。
有位员工曾说,互联网时代,既是一个“草莽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变草莽”的时代。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草莽英雄”,而不是变成草莽的英雄。在东方网,有想法,有才情,肯付出的人,相当多。我敬佩。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制度,可以让更多的人,出来创业,出来创新,出来创造,便成了一个重大的课题。让每个人有创业的冲动,是这项制度的灵魂所在。我听说,马云旗下的淘宝网,便是其手下员工冲动的结果。马云的高明,是他设计了一种机制,让手下人的才干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东方网是一个地方的重点新闻网站。但是,新闻不是它的全部内容。有人以为,东方网是政府网站,或者说它是一家新闻媒体网站,这都是不确切的。东方网首先是一个平台。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这七年来,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努力的。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既讲自己的社会责任,也讲我们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资本属性。尽管,我们还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东方网曾有一句口号,叫“天罗地网”,既做线上,也做线下,既做新闻,也做服务。做一家对网友而言是“或许有用”的网站,始终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网友既愿意在东方网消费时间,也愿意消费金钱。或许,东方网今后将在提升有价值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服务方面,倾注更大的心血。
然而,如今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了。细化的分众,专业的市场,合作的精神,悄然流行。因此,东方网非常愿意,以合作的精神,以资本的方式,以互惠的原则,同任何人合作,与别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必须放下身段、调整策略,抬头看世界,低头做事情。为一个共同的愿景,我们完全可以做任何事情。
这些想法,由来已久。今天写出来,也是有感而发。我知道,我的博客,有不少受众来自东方网。写下这些话,唯愿与同仁共勉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