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去了才会真的知道

(2007-06-11 15:34:14)
标签:

麋鹿

四不象

回归自然

失去的感悟

分类: 思想沙漠
 

去盐城,便掂记着要去大丰。

去大丰,则是为了麋鹿。那里,有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

知道麋鹿,大约是在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位大学同学, 李培禹先生,他当时在《北京日报》的农村部工作,曾经专门报道过麋鹿回归中国的新闻。这件事,曾听他眉飞色舞地谈论过。

1985824,一架飞机,把22头麋鹿(其中两头转送上海动物园)从英国乌邦寺庄园运抵北京,当晚便转运到了北京的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在流落海外100年后重返家园。但是,这个麋鹿种群,仍然是一个人工放养的种群。

麋鹿,俗称四不象,据称其头尾角蹄分别像“马驴鹿牛”,故名。其原产于黄河下游,以及江淮平原的沼泽地带,古时数量众多,有一亿五千万之众,超过当时的中国人口。但至康乾两朝,野生的麋鹿已经绝迹。于是,清朝便在南海子的皇家猎苑,散养麋鹿。1890年后,因永定河水泛滥和八国联军入侵造成麋鹿灭绝。当时,在欧洲各地的动物园里还剩下18只麋鹿。英国的贝福特公爵,花了大价钱把这18只麋鹿全部买回,以半野生的方法豢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里,使之成为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群。

但是,北京的南海子,并不是麋鹿的真正故乡。1986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帮助下,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回到它的故乡,中国的黄海之滨,一片它们可以栖息生活的湿地。这个地方,就是江苏盐城地区的大丰县。昨天,我们见到了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丁玉华先生。这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他和他的同志们的努力下,我们知道,这39头麋鹿已经繁衍了第五代。目前,仅在大丰,已有麋鹿1000多头,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更为可喜的是,在丁玉华的努力下,2003年,他们选择了18头麋鹿,将其放养到更广大的自然区域,使中国出现了真正野生的麋鹿群。目前,这一野生种群,已有100余头。也就是说,麋鹿种群在中国,可能已经“复活”了。

在大丰,有一个独特的墓碑。墓的主人,就是当年从英国归来的39头麋鹿。据说,麋鹿的寿命,一般只有二十年。这些归来的麋鹿,在他们的故乡繁衍了后代,如今都已作古。与其说,这个墓碑是纪念故去的麋鹿,以及纪念为麋鹿回归作出了不朽贡献的人们,倒不如说,这是在提醒后人,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动物,如何善待自然。因为,我们生存的世界,早已是危机重重。昨天可能是麋鹿,明天可能就会是我们自己。

我的同学李培禹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题为《失去》。未经同意,兹抄录如下:

《失去》

失去是一次苦涩的落潮,

失去是永远不再得到。

失去是铅重的心忽地悬起,

失去是晚风吹累了的螺号。

失去是解脱来得过于突然,

失去是倦旅中有了意外的歇脚。

 

懂得失去总是来得太晚,

螺号的回音已是那么飘遥。

然而,有些却永远失不去——

失去了才会真的知道。

 

“失去了才会真正知道”。这句诗,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这首诗,他不是为麋鹿写的。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有一种猛然警觉的味道。我们曾经失去了太多,但是我们却从来不曾知道。知道了,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人对于自然的索取,如果不注意回报,那么自然对于人类,就会有无情的报复。我不知道,李培禹先生得知大丰麋鹿野放的事情,会作何感想?

    连夜从大丰赶回上海。长三角的繁荣,都市化的进程,似乎正在将许多东西逼进死角。太湖臭了,空气脏了,本性没了,传统丢了。自然如此,动物如此,传统的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