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报纸发行量品牌建设多样性传播 |
分类: 思想沙漠 |
一年一度,世界报业协会第60届年会再次公布了2007年世界日报发行量排名前100位的报纸。中国有25家报纸入选百强,其中,上海的《新民晚报》名列第43位。这条消息,很多网站都登了。
中国共有25家报纸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行列,是上榜报纸最多的国家,也是日报总发行量最高的国家,继续保持了世界报业第一大国的地位。《参考消息》名列第5。上榜报纸数排第二、三位的分别是日本(18家)、印度(17家)。报纸大国日本占据了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其中《朝日新闻》以1002.5万份的发行量名列榜首。
上海历来是中国报业最发达的城市,仅有一家日报上榜,多少有点“豪门没落”之感。《新民晚报》名列43位,虽说比去年进步了,但与曾经的辉煌相比,似乎平添了一丝酸楚之感。据了解,1984年,《新民晚报》同《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一样,发行量均超过百万;1987年,《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则达到170万份以上;1988年,《新民晚报》更创下了184.33万的历史纪录。那个时候,《新民晚报》是毫无疑义的晚报业龙头,日报类的佼佼者。
关于《新民晚报》的兴衰,曾经有过许多说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简单地归结为几个人、或者几件事,我认为都是不科学的。今日报纸的更替,格局的变化,其实有着相当复杂的时代背景。有几条原因,值得一说。
一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大大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中国现有一亿四千万网民。这个群体中间,18到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六成以上。这个群体中间,存在一个传统媒体的“零接触群”。他们几乎正以一种“加速度”在远离报纸。也就是说,中国报业的读者总量,正在不可逆转地减少。报纸的市场份额在减少,你能指望《新民晚报》不受影响?
二是中国报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正在快速扭转。八十年代,中国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都扎堆在发达地区,比如,京津沪穗,相对集中。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影响周边的高发行量的报纸。《新民晚报》刚复刊的时候,长三角周边地区,还没有晚报。我还记得,《扬子晚报》创刊的时候,他们还来了一大帮人,到《新民晚报》学习。比如,后任《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集团领导的周跃民等老朋友,都在其中。因此,《新民晚报》的发行量,有很大的一块,在江浙两省。但是,现在不同了,《扬子晚报》和《钱江晚报》快速崛起,将《新民晚报》逐出了自家的地盘。毕竟,本地的报纸,更贴近本地的民生啊。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齐鲁晚报》、《武汉晚报》、等内地报纸快速增长,短短几年,就打破了发达地区的报业垄断。
三是各地都市类报纸的急速发展,打破了晚报类报纸一统天下的格局。都市内报纸一般都是日报,其先发优势明显。《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大河报》、《华西都市报》、《新快报》、《每日新报》,以其轻松活泼的内容,迅速抓住了当地的读者。晚报类报纸受到挤压,也是必然的。
四是上海地区的报业生态本身也面临调整。1998年以前,上海报业基本是《解放日报》、《文汇报》与《新民晚报》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经过市场的变革与洗礼,报业市场上呈现了新格局,《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与《青年报》,共同瓜分了上海的市场。此外,还有《东方早报》、《第一财经》、以及在上海地区发行的几家证券类日报加入竞争,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外来者加入角逐,上海报业的生存游戏,愈加激烈和残酷。上海的读者市场份额,就是这么一块,而且还越来越小,你说怎么办?这都是无奈的事情啊。
最后,当然也有一个办报质量和思路的问题。不提。
因此,我想说,今天报纸的发行量,其含金量早已超过八十年代。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报纸的决策者们,今天确实已到了转变观念的时候了。单纯地去追求发行量,而不考虑受众的需求与经济的效益,研究自己的目标群体,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有一个观点:今后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将进入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时代。今后的受众,可能已不会考虑他们所消费的资讯,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载体来传播的。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所消费的信息是由哪一个品牌提供的。这就好比今天的消费者选购一件商品,他可能关注的是该商品的品牌(含质量价格实用美观等等),而不会在意这件商品是商场买的,还是从网上选购的,乃至于是通过传销的方式得来的。在一个品牌之下,多元的聚合,多样的传播,才是一种媒体历史发展的潮流。
因此,我认为,上海媒体必须将“品牌建设”放在首位。至于用什么方式传播,确实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上海的“媒体品牌”有什么?我觉得,有两类,值得决策者研究。一种是传统品牌,比如“新民”、“文汇”、“解放”,以这些品牌为中心,打造多样的传播载体,就会深得人心。还有一种是新品牌,比如“东方”,上海有诸多的东方系列,为什么不好好整合呢?如果将这些品牌营造好了,上海的媒体建设就会不同凡响了。
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已不屑于去谈什么发行量了。我们所乐意谈论的,将是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复合的、交叉的、有生命力的。
附:中国进入百强的报纸
中国25家进入发行量百强的日报分别为《参考消息》(第5位)、《人民日报》(第8位)、《扬子晚报》(第21位)、《广州日报》(第22位)、《南方都市报》(第26位)、《信息时报》(第29位)、《羊城晚报》(第31位)、《楚天都市报》(第36位)、《燕赵都市报》(第39位)、《齐鲁晚报》(第42位)、《新民晚报》(第43位)、《21世纪报》(第52位)、《钱江晚报》(第53位)、《现代快报》(第57位)、《南方日报》(第59位)、《都市快报》(第60位)、《大河报》(第63位)、《武汉晚报》(第65位)、《北京晚报》(第67位)、《华西都市报》(第71位)、《今晚报》(第87位)、《半岛都市报》(第88位)、《青岛晚报》(第89位)、《每日新报》(第99位)、《新快报》(第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