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鞍山往事(11)鞍山电业局(教育)

(2020-06-27 21:41:17)
标签:

鞍山电业局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教育局长”父亲在鞍山电业局期间,对职工教育十分重视,开办了很多的学习班,业余中专、技工班、双补文化班,职大班、函授班、电大班。

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职大班,当时办这个班,主要的原因是那个年代还没有应届毕业生,电业局急需技术人才,因此办了这个班,一开始延续文革期间的“七二一”的名称,后来改为职工大学,当时培训中心尚未建成,因此就找到电业局卫生所和浴池旁边的小二楼里上课,所有学员那必须通过电业局的正式考试才能入取,这是在文革期间没有获得学习机会很多工人像是久旱遇甘霖,求知若渴,很多青工报名考试,最后入取了多少人,我不记得了,大约30多人吧。

父亲非常关心这个班的教学,从鞍山当时唯一所大学鞍山钢院(现在的鞍山科技大学)聘请老师来讲课,还让“王大学”王文府讲课,甚至联系上爷爷当年磕头的拜把兄弟王立行女儿王文瑞来讲热工。王文瑞当时在鞍钢工作,她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就是父亲认识她,才将她邀请过来讲课,王认真备课,对的起父亲的信任,这个职工大学完全是按照正规大学考试,答辩,父亲真是投入了不少精力,有时亲自到教室听课,学员们也是发奋读书,父亲一直注意着每名学员的成绩,大家一直顺风顺水地学习。

可是办学还是出现问题了,就是Diploma,电业局没有资格发正式的Diploma,这时父亲开始跑沈阳东电、北京国家电力部, 特意从北京电力部教育司请来一位女处长,请她来看看学校的情况,这位女处长非常有水平,看了看学校的办学过程,课程设计,请的老师,学生的成绩,十分满意,和父亲说“这个学校完全是正规大学的流程,吕局长,我回到北京,向领导汇报,一定给一个说法”,这位了不起的处长可真是办实事,回到北京就和部里的领导汇报了情况,部里领导十分重视,责令教育司将这个问题一定完善好,后来还是那位处长给父亲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当时成都电业局有一所能够发正式文凭的职工大学,我们先和他们打招呼,然后你们可以和他们联系,但要通过他们的考核和考试,父亲大喜过望,赶紧和成都电业局联系,由于是电力部发话,对方非常重视,派专人来到鞍山考核考试,这些学员也真给局长长脸,都通过了成都电业局职工大学的考核和考试,这批学员毕业后,他们拿到的是成都电业局职工大学的文凭,到了工作岗位都成为电业局的中坚力量,有的还干到了处级干部,其中班长王兆民担任了鞍山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已经进领导班子),顾志科任盘锦供电公司书记,后来去了中电投,李彦威人资处长,孙伟腾鳌供电局局长、张云霞计划处处长、赵铁增岫岩供电局局长等等都成为电业局的中流砥柱,

接下来又办了两种性质函授大学班,很多学员参加了函授班,这些学员后来也有不少人做出了成绩,孙福庚、曹天伟、张振林,刘桂梅等都是函授大学拿到的文凭,后来做了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胡绍刚后来在鞍山电业局还专门有胡绍刚研究室,都很成才。

接着企业经济管理人才也缺乏,按照东电指示,办了企业管理电大班,电大班的情况在《大学时光》文章里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父亲申请培训中心建设指标,在二一九公园南边(现在已经是一片商品房)山上建设了鞍山电业局培训中心,在此之前电业局租用电业局附近的小学教室作为教室,并配备了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师资力量,铁晓华一开始分配到农电局,父亲亲自找她谈话,她一开始还不太乐意,愿意干点业务,父亲说暂时在培训中心工作,以后有机会会让她从事业务工作,后来在沈阳他再次遇到父亲,说非常感谢父亲让她到培训中心工作,她老公一天忙的,家里都甩给了她,培训潮过去后,培训中心相对轻巧些,她有时间照顾家和孩子。李旭阳(辽大数学系)王纪伦(辽大哲学系,后回到沈阳省公司,机关工会主席退休)杜文杰(工民建,后来不安心在鞍山生活,回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任老师),还从一些中学里找来几个中学老师。

这个时候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如火如荼,除了技术培训以外,日常还有青工文化基础知识的补习班,俗称“双补”班,由于WG的耽误,当时上班的不少招上来和以老换少青工文化基础知识实在太差,“双补”说句不好听的话,有的从小学造句、写作文开始,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就更是一塌糊涂,举一个例子,数学题“2X=6,求X=?”很多青工一脸的茫然,“什么意思,求X干什么?”我在鞍山电业局刚刚上班时,在教育科帮过段时间忙,看到这些青工的考试卷子,极个别人就是空卷交上来。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胡说八道,是真实发生的。当时不通过“双补”,连基本工人资格都没有,大部分学员后来还真是头拱地学了出来。电业局的“双补”班当时都办出了名气,很多社会其他单位的人都到电业局班里来学习,那个时候“双补”不是电业局一家的事,全社会企业都在进行。其他的培训班也是接二连三,那时学习文化成为一种风潮,有些班举办,父亲亲临现场和学员们讲话,父亲讲话大家都很喜欢听,幽默实在,没有虚头八脑的内容。

由于鞍山电业局的培训工作做的好,新建的培训中心食宿条件及周围环境都很好,因此东电也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种中短期学习班,印象最深的是几期的营业班,当时还是帅小伙的吴大明(后来的铁岭供电公司总经理,东北电监局某处处长),穆习(省公司营销部某处处长)是这个班的牵头人,长期在这里驻守,还有五花八门东电各处办的学习班接二连三,东电系统教育会议在这里举行。

由于鞍山电业局的职工教育工作十分出色,也是连续几年被评为电力部和东电的先进单位,父亲到北京接受表彰,在那次会议上遇到了当时的电力部部长李鹏,李鹏一眼就认出了父亲,一下就说出父亲的名字“吕恩民,你好,鞍山电业局做的真是不错,辛宝善现在做什么”,父亲很惊讶,在东电时仅仅和他就出过一次差,李鹏就记住了他,李鹏邀请他坐下,聊了聊原东电的老人,父亲都做了回答,父亲很佩服李鹏的记忆力,不管后来怎样,父亲认为他到那个位置,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能力。

也可能是这段经历,父亲回到沈阳后,在职场后期,被领导安排到职工大学担任校长工作,是金子在那里都发光,父亲回到沈阳,不管是一开始的设计处、还是外事处,乃至职工大学,每个单位都做得风生水起,有口皆碑,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一往无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