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往事(10)鞍山电业局(用人2)
(2020-06-25 13:00:06)
标签:
鞍山电业局 |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
续上篇,对于慧眼识才,提拔干部父亲有一些心得,另外对于一些小人物也让他们人尽其才,鞍山电业局原来有一位大家称为“王大学”的老工程师王文府,完全是一位书呆子型的老知识分子,上大学时怪话很多,赶上反右运动,在学校里就被划成右派,他的老家是江苏镇江人,毕业分配也分到了鞍山,在老家娶了个农村媳妇,他一直就在两地生活,每年的年节才回家一次,那个时候独身宿舍里这样的人很多,在鞍山电业局他的笑话很多,一次大家到农场劳动,他打了一盆洗脸水,洗完脸端着水盆,走出房间又转了回来,脸盆里的水还在脸盆里,没有倒出,大家都很疑问,问他原因,他说“没有找到下水道”,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个故事有点调侃的意思,没人考证故事的真实性。
但另外一件事据说是真实发生的,就是农场住宿房间里的管灯坏了,他安装上新管灯,可是怎么打也不亮,大家都很疑惑,另一位师傅打开上面的接线盒,发现和电源线连接的电线外塑料皮,尚未剥开,直接接到电源线上,大家这可有了谈资,取笑他这位大学生,他也笑嘻嘻地不当回事,自己独身生活,也不注意形象,整天勒里勒得的,就是脾气好,总是笑嘻嘻的,带着那么多年右派的帽子,已经学会自我解嘲了。
1979年被平反了,在独身宿舍住着,父亲和他聊天,发现虽然他的操作实践能力很差,但是理论水平还是很高的,而且口才也很好,因此决定人尽其才,调他到培训中心做老师,还给他上调了工资,解决了职称问题,可别说这个安排真是给个他开辟了新天地,在培训中心如鱼得水,讲课获得了职工一致好评。王老师十分感谢父亲,后来直对我父亲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后来他回镇江老家了,送行时父亲还参加他们科的欢送仪式,1986年我在南方旅游时,离开镇江的时候,特意打电话到镇江电业局,他还赶到火车站和我见了一面,外表还是那样邋邋遢遢的,遗憾当时我们没有拍张照片。父亲评价王没有赶上好时代,多年右派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性格都扭曲了,实际上他的业务水平还是很高的。
在王老师回家乡那个时期,很多毕业分配到鞍山的南方大学生,已经半辈子贡献给鞍山电业局的工程师开始孔雀东南归,其中一位浙江人丁大千回到浙江老家,在那时正如火如荼的乡镇企业做得风声水起,他太太长得非常漂亮并很有气质。和他经常来我家的陈林田后来升职为副局长。后来在沈阳马路上还遇见过丁大千,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开辟东北市场。
另一位张鹏师傅,他是我工作行业的前辈,文革期间由于嘴没有把门的,不知道说了什么,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一直在下面劳动,父亲在文革之前他们很年轻时就认识他,父亲上任局长后,张已经平反,当时建设住宅等基建工程需要技经人员,父亲想到了他,调他到基建科从事技经工作,张师傅到过我家,十分感动,他的口才真是好,特别能讲,反应也快,真是做技经人员的好材料,在父亲启用他之前,一个其他社会上施工单位挖他要以每月500元当时的天价聘用他做预算员,父亲一用他,他和父亲说“我生是电业局的人,死是电业局的鬼,这辈子就交给电业局了”,后来1982年金安文伯伯(技经工作前辈,原来和父亲一个科室)到鞍山电业局出差,父亲请他到家里吃饭,他也坐陪,他的眼睛近视的很厉害,当时戴着像啤酒瓶底厚的眼镜,据他自己说他有严重的“妻管严”,在外面吐沫星乱溅瞎白话,回到家里一句话也不敢说,老伴儿把他收拾得立立整整的,后来我在辽宁电力设计院技经室工作期间,他还来过我们办公室,我一下就认出了他,他说他那时已经几乎失明了,走路必须有人拉着。
还有一位C同志,他的工作一直很好,但是一件重要紧急的工作没有处理好,父亲在局走廊里和他发了脾气,觉得他不应该出现这样低级错误,被批评的人由于的确没做好,心里有愧,不敢顶嘴,回去后赶紧完善,没多长时间拿回来汇报,父亲看后很满意,父亲不是记仇的人,后来在党委会议上,还是建议提拔被批评的同志,后来有人问老C,局长和你发脾气那么狠,怎么还提拔你了,老C说局长发脾气,真是恨铁不成钢,逼你进步,局长是对事不对人,好领导啊。
父亲那个时代,十分重视技术干部,因此父亲提拔重用的也大都是技术干部,这让一些行政干部心里就有些不平衡,近期和父亲聊起那时一位行政干部,为什么没有提拔他,父亲说那个时候这样的干部都不在后备干部行列里,但的确很有才气和能力,后来那位干部脱离电业局,先是到了省里的某单位,后来回到鞍山市,最后在市政府里较高的位置上退休,他还是很有才气的。父亲承认那时对行政干部的关注度的确不够。
在职场上工作,升职加薪是很多职员毕生奋斗的目标,为了这目标,在那个年代,我们家里经常门庭如市,很多人通过不同关系找到父亲,想得到领导青睐,说几件我亲眼看到的事,一位先生找到父亲启用的王文府老师,让他在父亲面前提提他,在此之前父亲曾经注意过他,但是感觉到比较失望,无论谈吐还是业务水平,父亲问了问他主管的工作,他回答的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所以王文府给父亲提建议的时候,父亲当面就拒绝了,说在我这任上,没有机会,不可能。
另外一位还是老大学生,多次来我家,和父亲谈自己的事,父亲一直对他很好,但是久而久之发现这个人心胸狭隘,经常在父亲面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父亲最烦这种人,没有理会他的诉求,没有给他任何机会。还有几位为了升职和母亲拉关系,母亲回家和父亲多次提起,父亲十分生气和母亲发起了脾气,那是什么人,你看人的水平太差了,绝对不可能。
父亲在提人用人识人的时候,主要看是否有真材实学,做人道德,留下很好的口碑。还有不少故事,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