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往事(9)鞍山电业局(用人1)
(2020-06-24 18:15:22)
标签:
鞍山电业局 |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
“人事局长”作为领导做到班子团结,慧眼识才、人尽其才是主要职责,这个方面父亲做的还是很有心得的,他说鞍山电业局当时的领导班子非常团结,而且每个人都是精兵强将,主管生产是戴局长、主管基建是姜局长、主管后勤是韩局长、主管营销是贾局长、还有赵局长、栾局长,吴局长、刘总工程师。父亲说这些人的无论为人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都很高。
作为一把手父亲没有事无巨细,很多业务都交给副手去办,大事情他来决策,其他日常的事都是由副手自己决策,生产基建营销物资后勤都在正常轨道上运行。这么好的领导班子后来给父亲一个错觉,认为不管哪里,干部素质都是很好的,在以后的单位就吃了一点小亏。那是后来的事不多说了。
另外鞍山的工程师团队水平也很高,我家住宅楼3楼的沈承朴、老何、老黄、老戴、还有天津大学毕业的陆建龙一直无怨无悔在红旗堡变电所担任变电所所长,还有一些虽然低文凭或没有文凭的工人,但是技术水平都很高,有些人本来没有资格评职称,但是父亲告知人事科到东电争取政策,有些时候他亲自出面到东电活动,通过考试很多人获得了评定中级职称的资格。
大家团结一致,使得电业局这艘航船安全运行,他们是船上的船长、舵手和轮机长,和船上的水手们一起乘风破浪,绕过一个个暗礁、险滩,迎击一阵阵风暴和一排排巨浪,为现实和未来的美好生活,驶向幸福的港湾。
对于人才,父亲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还真是慧眼识才,在鞍山电业局他提拔的很多干部后来的发展都很出色,姜绍俊在盘锦一面之交就觉得这个人很有水平,后来到了鞍山电业局,姜和他夫人考高工,父亲一看成绩比别人高很多,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担任了副局长,父亲在离开鞍山电业局的时候,东电领导让他推荐下一任局长人选,当时D局长资格已经比较老了,但他是中专毕业,父亲还是推荐了姜绍俊,毕竟他是大学毕业生,后来姜绍俊当上了父亲的继任局长,也就做了两年,史大桢担任电力部部长,想起了这个老校友,调他进京,进了电力部工作,来沈阳出差时还到我家拜访过父亲。退休后一直也没有闲着,一直给电网建设出谋划策,据说他和原东电的高压专家也调到北京国家电力部的MDZ,是后来如火如荼TGY坚定的反对者,而且是牵头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前几年患病去世了。
陈文斌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鞍山电业局,父亲是学电力系统的,一看他的学历和文凭简历,就和他说你的文凭和学的东西,到电业局有点白瞎了,这样吧调度局的丁肇奇是我的校友,我给他写封推荐信,你到沈阳将推荐信交给他,他一定会要你的,说写就写,陈文斌还有点半信半疑,拿着信到沈阳找到丁肇奇,丁一看信就说老大哥推荐的人一定不会错,看完信和简历,马上联系东电干部处,这个人我要了,赶紧下调函,就这样陈文斌从调度局起步到计划处,然后一直干到东电副总经理,虽然在鞍山电业局可能也不会埋没他这个人才,但是父亲的推荐起到了走上快车路的关键作用。
刘奎光不是学电的,而是学工民建的,但是父亲在和他接触过程中,发现汇报工作一丝不苟,很有条理,而且当时盖房子等工作,作为韩局长的副手,起了很大的作用,父亲提拔他成副局长,虽然当时排名最后,但是后来做到了局长位置,再后来到东电物资局担任领导,农网工程建设时,任省公司主管农电的副总工程师,可以说农网工程改造那些年做出很大的贡献。
第一次见到刘奎光,是在鞍山电业局,当时他刚刚提拔成副局长,和大家见面是在大礼堂传达东电的一个文件,一开始他坐在主席台上宣读文件,下面的人有些嘈杂,他就站了起来说我站着说,下面的人觉得他的这个举动有些特别,就静了下来,文件很长下面的人有点不耐烦,一会儿又蛐蛐起来,他又走到主席台前,站在舞台边上,说我的声音可能太小,大家可能听不见,我靠近大家讲讲,这下下面的人再不明白事就是缺心眼了,鸦雀无声地听完了他的宣读。作为新上任的领导,行为低调也很巧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陈忠一大学毕业后,到了鞍山电业局,一开始他是在职工培训中心讲课,大家反映他讲的好,母亲回家也和父亲说他讲的好,父亲就到培训中心听他讲课,的确讲得不错,后来父亲就观察他,和他谈了几次话,感觉他的业务水平和口才都很好,对生产管理有自己独到见解,就提拔他为生技科长,再后来发展成总工程师,鞍山供电公司(已经改名为“公司”不是“局”了)总经理,本来马上安全退休上岸,可是还是没有把握好自己,结局我就不说了。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他在鞍山电业局独身宿舍里住独身,我去那里看望我家曾经住独身宿舍时的王升级(后来的王石变电所所长),他住在我原来住的床上,正在翻阅英语词典,当时在此之前独身宿舍里除了在电业局自己组办的职工大学学习的几个年轻人学习以外,其他人似乎没有学习的,看到他学英语,还觉得挺佩服,得知他是78级大学毕业生,当时我们还聊起学英语的感受。后来他的家属进了城,搬到了西长甸我家住的那栋住宅里,这栋住宅出局长啊!
上班后由于出差见过他几面,这个时候我对他的印象不太好,可能官当大了,没有了原来的淳朴,感觉他似乎情商不高,说话办事不知大小轻重,我偶尔到中学同学家(由于动迁,开发商给了他家面积很大一房子)陈和另外一个电业局领导也在那栋楼里,当时正在装修,我们电业局同学住的房子都是贫民窟似的,他们两人的房子在当时可算豪宅,那是福利分房年代,领导觉得公司就是他家的了。
后来的结果证实了我的感觉,如果他情商高,就不会有那样的结果,工作期间处理人际关系经常是远交近功,有一次开会他说他上海供电公司的朋友如何如何,和其他外面单位的领导及人员处理关系面上挺和谐的,称兄道弟的,而身边的人似乎没有几个摆平的,明里暗里都对他有意见,他信任的人甚至都欺骗他,出事后他的那些所谓朋友没有一个出手帮助的。仅是帮助他走后门换了一个地方。做个技术干部挺适合的,后来在里面从事了技术工作,挺称职的,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赵作力沈阳农学院毕业后,大学生毕业要在基层锻炼一年,赵就在送电工区实习,父亲到送电工区去,送电工区的主任大周(中国女排周红的父亲)和父亲说,局长推荐你一个人才,这小赵这个小伙子非常棒,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说了很多具体事情给父亲,父亲听后非常欣喜,也非常信任大周,自己也观察赵,并找他谈了几次话,感觉的确很有水平,就提拔他作为生技科副科长,没有多长时间东电就将他调到东电生技处,后来成为省公司生产部供电处处长,他就是由于身体不好,身体好的话还会有很大的发展,2008年他太太先患乳腺癌去世,秋天的时候他也去世了,真是英年早逝,非常遗憾,据说他上大学时同寝室的八个人里,五个人都先后患病去世,其中三个和他一样的病(脑瘤),可能是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寝室不够,将原来的实验室改为寝室,实验室里或许有没有清理干净的放射性物质,多年后爆发。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刚刚到鞍山电业局,在培训中心他太太铁晓华办公室里,中午休息时他们在下围棋,他还笑话铁老师,铁老师把他支一边去,他们两个是农学院的高材生,后来我还到他家去过,他家就在独身宿舍后面当时的单间里,那时他们的小儿子刚刚出生,很好玩的小家伙,两口子非常恩爱,后来在设计院工作期间,开设计审查会经常遇见,当时他吃回民餐,他是汉民,铁老师是回民,他随夫人风俗,后来到审计部工作之后,对我们审计工作还十分重视,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们生产部一起去调研城网工程情况,回来后一直管我要调研报告,我送给他了一本,他十分重视,后来几次生产部会议都邀请我们参加,对于我们提出意见很重视,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十分坚强,原则问题绝对不让步,一次组织某供电公司工程验收,他就毫不客气地提出该公司工程不能通过验收,本来该公司以为验收就是走过场,他坚持原则,没有让给该公司蒙混过关,可惜了人才。
父亲说那时提拔干部,他是非常慎重的,组织部门的意见是个参考,他经常到基层了解情况,很多时候是召集基层单位班子成员,挨个背靠背谈话,有时还找个别老工人谈话,了解第一手情况,然后提出人选,最终在领导班子会上决策,当时提拔的干部似乎业绩口碑都还不错,没有丢脸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