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节练习:

(2014-05-21 12:35:00)
标签:

文化

课上,我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分别从吉姆佩尔的角度、拉比的角度、拉比女儿的角度和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傻瓜吉姆佩尔》中一段细节描写:吉姆佩尔离开圣坛,拉比的女儿问他“你吻过墙了吗?”他说“没有,吻墙做什么?”她答道:“这是法律。你每来一次都必须吻墙。”——于是,吉姆佩尔吻了墙,拉比的女儿笑起来。

有同学要求示范。也许,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意愿:你别光为难我们,你自己来一下试试。他们,也许希望能对我进行“考验”。

试试就试试。也罢。

 

傻瓜吉姆佩尔(辛格原文)

    我去拉比那里求救。他说,“书上写着:当一辈子傻瓜也比做一小时恶人强。你不是傻瓜,他们才是傻瓜哩。凡是令其邻人感到羞耻的人,自己就会失去天堂。”可是拉比的女儿也照样骗我。我离开拉比圣坛时,她说:“你吻过墙了吗?”我说:“没有,吻墙做什么?”她答道:“这是法律。你每来一次都必须吻墙。”吻就吻呗,吻一下墙好像并没什么害处呀。她于是大笑起来。她可真会捉弄人。

 

拉比:

他走出门去,看得出,我的解释让他满足。“吉姆佩尔”,小艾卡喊住他,她竟然只扎了一半儿的辫子,“你吻过墙了吗?”吉姆佩尔直着眼珠,“没有,吻墙做什么?”

一定是吉姆佩尔的呆相激起了小艾卡恶作剧的天性。“这是法律。”我听见孩子说,“你每来一次都必须吻墙。”

呆头呆脑的吉姆佩尔竟然信以为真。他朝圣坛的方向望了一眼,没等我出来制止,就径自踏踏实实地朝墙角走过去。现在,吉姆佩尔让自己变得极为可笑:衣服上的面粉和嘴角的那层灰,加上那副木木的表情——小艾卡晃动着半条辫子,咯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拉比女儿:

傻瓜出来了,他走得就像一只大笨鹅。我可不能让他轻易走掉。“妈,等会儿”,我从椅子上跳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截住他,“吉姆佩尔!”我对他说,“你吻过墙了吗?”

“没有,吻墙做什么?”

“这是法律”,邻居达尔曼叔叔探着投朝我们的方向走过来,“你每来一次都必须吻墙”。我说。

这只笨鹅实在笨得可以,如果不捉弄一下他,上帝也不会原谅。他朝墙角走过去的时候,达尔曼叔叔也赶到了。我们看着,她的头和身子都贴在了掉着墙皮和白灰的墙角上。

转过身来,傻瓜已变成了一个土人儿。嘴角的灰如同小丑脸上没有贴好的胡子。

我笑得,肚子都痛了。

 

旁观者:

远远地,当我看到拖着半条辫子的艾卡截住吉姆佩尔的时候,就知道有好戏看了。

“吉姆佩尔”,她叫他,“你吻过墙了吗?”

吉姆佩尔望着她,“没有,吻墙做什么?”

“这是法律”——鬼精灵故意严肃,她悄悄地向我挤了挤眼,“你每来一次都必须吻墙。”

吉姆佩尔这个榆木做的傻瓜,他竟然信了,竟然以为拉比的女儿也掌握着法律的解释权。只见他背过身子,真的去吻墙角了——当然会有他好看。他的嘴角,鼻头,下巴,沾上了一层灰,然后,一本正经地转过了脸。

七岁的艾卡,抖动着她脸上显得刻薄的小雀斑,小母鸡似地,咯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注意事项:

1、吉姆佩尔是个容易轻信的、有些呆的傻子,脑袋不太灵,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辛格是顺着吉姆佩尔的可能而不是写作者的可能写下来的,这样的文字,一是不能华丽,不能超出“范围”,二是不可有强思辨,它只能记述,三是多少要显出些呆气,打碎惯常逻辑,但绝不能把整篇文字带傻了——相反,它要时时刻记得保持差异性的灵气。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阿来《尘埃落定》中的那个“我”均可进行参照。

2、同样一件事,不同角度的看肯定是不同的:拉比,这个负责阐释法律、宗教教义的人,因身份,他看待傻子的呆的时候需要有点小小的克制,虽然他一定也有轻视。而对自己女儿的行为,他多少会有些“维护”,所以他的叙述一定得留出这个盲区来。我设计他那个来不及制止,很可能是“自我辩解”,在那一时刻他也许根本没有想过,但在叙述的时候悄悄加了进来;拉比的女儿,孩子的眼光,她在恶作剧中的语调一定要灵动快乐,而在她眼里,这个用来捉弄的傻瓜是出奇的好玩具,在她角度的叙述要带出对吉姆佩尔强烈的嘲笑来;旁观者,如果由他来叙述,那对拉比女儿的维护就没有了,所以他会观看到拉比没有“看到”的小雀斑,看到小孩子抖动着的刻薄。对吉姆佩尔,嘲弄的心也是在着的,但,在这里,他不必强化,维持住貌似的客观即可。

3、在完成不同角度的描述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和原文的文笔比较贴,多少仿照了辛格式的、翻译体的风格。贴,是在练习中重要的一环。那,设想,如果我们用福克纳的语调来书写,用博尔赫斯的语调来书写,用杜拉斯的语调来书写,包括用甄嬛体——这个练习当然可以做。我做?那得另收费。

4、还有一点:从吉姆佩尔的角度的书写,我没做,用的是辛格的原文。我也设想,如果它由我来写,从叙述变成描述,该如何去做?你也想知道?好,那得另收费。朋友们,缺钱的日子真不好过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记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