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活林
相信所有华人,都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国际明星、或巨星。这是好事。可这究竟以什么去衡量,想必一直没有统一标准,以至让我们稀里糊涂地承认了一些“国际明星”。不过,有一条标准可以肯定:上外国权威媒体封面,才算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因为,它的观点代表并影响着西方国家受众对中国艺人的看法。在众多国内艺人中,章子怡、姚明、巩俐、李宇春、汤唯等少数明星,上过外国权威杂志封面……由此看来,他们都成了国际明星或巨星了?实际上,不能一概而论。
“好马配好鞍”。上国际品牌杂志封面,肯定有一定条件的,甚至是苛刻的。最起码,明星个人与杂志品牌的价值对等,还有各自的受众群对其青睐度和关注度,等等。所以主观上感觉,上了国际知名杂志,就是国际明星;或换言之,只有“国际明星”,才有资格上此类杂志。当国内某某明星登上外国杂志封面时,媒体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拿她们和姚明、章子怡作比,如对汤唯上日本杂志封面的报道,“日本《AERA》周刊封面曾经刊登过章子怡和卫慧,一个女明星,一个女作家,都是功成名就……”我们媒体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告诉大家,“她们都位列同一等级”,而不是直白露骨地宣告“她,成了国际明星”。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意义相同,起码“貌似”了。
当然,权威外媒的考量标准也不尽相同。《花花公子》和《太阳报》也是世界著名刊物,不过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是以三版女郎为主的色情杂志,一个是趣味低俗的小报。即使上了这样的封面,意义也难“升华”。因为,封面人物的品质和印象,很大程度上会受众群的阅读趣味影响。去年冬,超女叶一茜登“意外”上外国情色杂志,“震撼”之余,相信她自己都会觉得失落和无聊。原来,美国一家杂志竟然刊登她的玉照作色情按摩女郎广告:“东方宝贝,凭本广告每小时优惠10美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沾染低级、庸俗的传媒,无疑是给自己脸上抹黑。《色,戒》在美国被评为2007年度最令人失望电影和年度十大耻辱影片之一。相信找汤唯上封面的那家日本杂志,对这些评价是不会顾虑的。因为,它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国人对我们“国际明星”的误解,还有对图文介绍的忽略和盲从。2005年,“超女”李宇春作为“亚洲英雄”人物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07年底,她再度被《时代》版面介绍。其实,李宇春在国际上影响力有多大,你仔细推敲文中字句即知:“内地少有的,能与港台歌手并驾齐驱的艺人……”如果说能与麦当娜、休斯顿、碧昂丝等携手共进,就是另一层意义了。再进一步说,外媒封面对明星等级的“评定”,也是参差不齐、含义不一的。以美国权威杂志《时代》为例,其实我们明星上的多是《时代》亚洲版,而真正登上美国本土版(主刊)者却寥寥无几。《时代》受众也是有区域性的,而不是纯“国际”的。“怎样才算是国际明星”,这个问题虽然有点可笑,但可笑的还是误导。
“汤唯亮相威尼斯电影节之后,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女星。”一部《色,戒》,就能使汤唯成为国际影星?报道有些言过其实。那么,以此类推,去趟柏林电影节的范冰冰、亮相东京影展的苗圃、出演过好莱坞电影的李冰冰,也没人愿意承认她们就是国际明星了。余男,去年在国内外7次获得影后,但她也仅带点国际影星的影子。放眼国内,真正能称得上国际明星的,目前只有两人,一个是姚明,东方小巨人,多年征战NBA,技高品正;一个是章子怡,参演过多少部好莱坞大制作。再放宽点,还有巩俐,最早闯荡世界影坛;还有李连杰,响誉好莱坞的中国功夫皇帝……他们才代表中国的面孔,才是中国的符号,无论考质还是考量,都完全达标,而不是那么勉强和钻营。
于国内部分明星来说,“国际明星”就像美丽的“海市蜃楼”,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如果真的感觉到,那只是“幻觉”。幻觉如何而生?从生理和心理学来讲,幻觉是病人对本来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的感知。而正常人在殷切盼望、强烈期待、高度紧张情绪影响下,也可出现某种幻觉。但愿国内艺人别有这样的幻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