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日子。春光中,除了看庭前花开,听敲窗雨落,我也喜欢在光阴流转处低眉浅读,穿越一篇篇文字,让岁月和美丽在心中交叠。
我喜欢读诗歌,读小说,尤其喜欢散文。岁月阡陌里,我有时也写字,仍是散文多一些。一直觉得,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便于把文字写得清新润泽、自然纯粹。
有朋友问我,怎样的文字叫散文?我无法说得准确,因为它十分灵活,既无类,也无界,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放在散文里。我喜欢它,也是因为它没有太多框框限制,文字可以尽情驰骋,心事可以无限展示,可以赞叹青山绿水,也可以轻吟花开四季。
红尘纤陌,那些写得好的散文,大都具有美学品位。美,是散文的灵魂。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世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那些写者,首先是有美的心灵,方能写出美的文字。不论是描写景物,还是述说人生;不论写自己的经历,还是讲别人的故事,他们都能守候一段深情,记叙岁月的芳菲,都能让读的人,与他们的文字同悲同喜。
当然,有好的文笔,也未必能写出精彩的散文。因为,散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达形式。如烟岁月里,一篇表达得很艺术的文字,总是让人很享受、很舒心。
至于散文的这个“散”字,也曾琢磨过,我把它理解为散淡散漫、自由灵活的意思。在满足“形散神不散”的前提下,写法可以不拘一格,起止可以任意,叙述可如行云,文理可以自然,姿态可以横生,既可以让时光妖娆清凉,也可以给季节装点诗意。
一篇散文,虽盛满眉间悲喜,却没有太大的波澜,更像小家碧玉。散文,不会强加给人一个特定的情节,让你跟着走,但它往往却会打动你。因为这些饱蘸心情的文字,表达的是自由的心情,是内心深处的独白。散文,就是贵在有人情味,无情,不写散文。
妻子也读我写的东西,但不喜欢有些虚构的情节,说不真实。我告诉她,散文更多写的是一种心情,有些像随笔,可以有油然而生的感怀,也可以有虚拟的细节。一篇散文的诞生,有时无非就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片段,抑或一个灵感而引发的。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蹒跚着翻越栅栏给孩子买了橘子。或许父亲当时买的是苹果,代表平平安安、一帆风顺,但为了反映分离的意境,他改写成了橘子。因为孩子坐在车上吃着橘子,想念着父亲,橘子比苹果更加酸楚,会一直酸到心里。
又或许,《背影》中的父亲,只是留在月台上,什么也没买,但为了抒发情绪的需要,后来添加的。这些其实都是枝节问题,能达到散文要渲染的目的,这才是重要的。
风过生香,雨落成诗,多彩生活引发的一篇篇散文,真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这些文字,沿着诗和远方,会豁达我们的光阴,丰盈岁月的平仄。我读着它们,学着做最好的自己,不虚荣,不奢华,学会沐浴在文字的暖阳中,享受着安暖宁静。
俗世光阴里,我也写一些散文,说不上尽如人意,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我喜欢诉说心里的不易,分享生命里的悲喜,通过文字来倾诉心声。也许写的并不怎么深刻,好在我是以素心写给时光,待到暮年时,也可叹,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我知道,我写的文字多偏于感性,但也有一些理性;有梦想,也有一些现实。我在文章中,喜欢写一些诗意浪漫的语言,也喜欢表述人生哲理的思维。浪漫与哲理,一直在我的灵魂与文字里友好地并存着,即使有冲突也是柔软的。
世间写字的人,大都看透人世间的纠结。所以我写字,常会发自内心深处,回望人生,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读者。岁月深处,我也遇见过许多人和事,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只要真正懂了,写字的时候,就会温柔的想起。
始终相信,人世间的文字,每一天都在草木闲情的光阴里,展示着人间的美丽。其中的散文更是如此,它在我心中,一直是放慢了的诗,总是万种风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