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上的麻雀
这些日子,屋前那幢楼的平台上很热闹,每天天微亮,就会被一群麻雀的晨曲唤醒。好久没有看见过麻雀了,其实我很喜欢它们。麻雀虽是很卑微很普通的一种鸟,但听说北方人却叫它“家巧儿”。多好听的名字哟,像孩子的小名一样,叫起来那么亲切。
上班时,站在公司十五楼的阳台上,四周都是高楼林立。大理石的墙体,反射着街影,光滑细腻。我从来没见过一只燕子,更没有看见一只麻雀,城市已经拒绝这些生灵。
上个世纪,麻雀曾被我们国家定为四害之一。可怜的小东西,没想到也被扣上政治色彩的帽子,被四处喊打,惶惶不可终日。有时想,上苍让一棵草结籽,让两条虫相爱,让一只鸟儿婉转,应该都有它的道理。几十年前麻雀的悲哀,但愿永远成为历史。
那天,难得捧起书,想读上几页。一些麻雀从对面的平台飞到我家阳台,在我身边毫无顾虑地跳来蹦去,弄得我心神不定,只好放下书本,看着它们嬉戏。
当我将注意力移到它们身上时,它们却三三两两紧挨着,并排地站在栏杆上,“唧唧”直叫,没一会就飞到对面那棵白玉兰上,躲了起来。先是被它们吵着,接着又弃我而去,喜欢它们这种任性的单纯,于是便盯着白玉兰树,对它们进行“跟踪监视”。
一会,见一只麻雀从树上飞出来,回到对面平台上,低头啄着什么,并抬头“唧—唧—”地叫着。立即又有两只麻雀从树上飞到对面平台上,停在先去的那只身边。先去的那只麻雀好像啄到了食物,转身送到身边麻雀的嘴里。它们就这样如此重复着,无数个来回,一次次地低头啄地,一次次轮流为身边的两只麻雀喂食……
这样持续几分钟后,先去的那只麻雀开始从平台这端飞到那端,另两只随后也从这端飞到那端。我留意到,它们飞的线路几乎一致,只是先去的只比另两只飞的弧度要高一些。
我盯着那只飞得高些的麻雀,凭着本能猜测,它是最先从白玉兰树上飞过去的,然后给另外两只喂食,又带着它们练飞,应该是母亲或者父亲。
我读过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麻雀》,其中记载过一只麻雀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景,现在想起依然十分感人。
记得有位作家说,世界上濒临灭种的兽类或鸟类,都是因为它们的贵族血统,比如老虎,比如天鹅。而麻雀的确太朴实了,普通得人们都懒得用正眼看它们。匆匆忙碌的人们,没有谁会在意麻雀,而麻雀,却用自己的坚韧,一直活着,活得还很踏实。
身居城市的麻雀,一直没见过它们高飞。想起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总觉得有对它们鄙视的成分,其实,如人一般,各有所求,各得其所,鸿鹄又安知燕雀之乐矣?
曾经见过乡下的麻雀,特别是雨后,乡下的麻雀简直像空中飞人。可能乡下的天高,空间广阔,麻雀可以放心地学习腾飞。麻雀,本来多是在低处活动的,也因它们力量薄弱,但在乡下广阔的环境中还是敢于挑战自己——向高空飞去。
城市里的麻雀,因为受到高楼大厦的阻碍,却很少高飞。再加上城市缺乏麻雀吃的,所以它们更多是在低处活动觅食。虽如此,我依然感知它们生命的澄澈和丰盈。
天地间,麻雀是种很平凡的鸟,但它们却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乡下麻雀很多,但从没有人能把它关在笼中饲养。关进笼子的麻雀,会撞笼,会绝食,直至饿死。麻雀视自由比生命更重要,不自由毋宁死,从这点上说,它比鹰勇敢、比金丝鸟高贵。
想起人类,我们有太多的不应该,有太多的不好意思,导致品格气节的流失,缺少了很多动物的天性,真个很是不如啊。我们应该反思,一只麻雀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想洗礼。要是人人都抱有不自由毋宁死的麻雀精神,那么人类社会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偶尔逛鸟市,会见到巧舌如簧的鹦鹉、色彩艳丽名称各异的乖巧鸟儿,但却见不到乡村最平凡的麻雀。麻雀注定不会变成笼子里的鸟儿,它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你只有到大自然里去,才能看到它的身影,感受到它的可爱与高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