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贵姓张(7)
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公元4世纪初叶水嘉之乱爆发后,西晋政权很快灭亡,国家再度处于长期的分裂之中。张姓先民活动的中心中原和关中地区,在长达二百七十余年的时间内,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极度的摧残。为了求生,他们和北方其他姓氏的人民一起背井离乡大量南迁,形成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大流徙。如方城(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人张韪在东晋初年就被迫离弃居留六世的家园,带着妻儿随晋元帝南迁到建业(今江苏南京)附近安家落业。而他哥哥的后裔,在战乱中苦苦地撑持着,又坚持了三代,到其曾孙辈张安之手上,已是东晋与南北朝之际了。长安实在忍受不了这长期的战祸之苦,也只得率族人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在整个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张姓大世家和其他汉族世家一样,为了逃避落后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往往带领族人成百成千地集体南迁。为了安置他们,东晋和宋、齐、梁、陈等南方政权都照他们原籍的州县郡名设置州郡县来管理他们,这就是与这次移民大潮相伴而生的著名的侨州郡县制。
楼兰(今新疆罗布泊)张氏也大多是魏晋时期屯垦军卒的后裔。楼兰文书景元四年(263)载有兼将张禄,秦始三年(267)有水曹督田椽张雕、功曹张龟。秦始四年(268)则有铃下张丰,客曹吏张抚、张钧等。他们是由于中原战乱而不能东返,只得留居当地的。其子孙至今还繁衍于西北大地。
楼兰(今新疆罗布泊)张氏也大多是魏晋时期屯垦军卒的后裔。楼兰文书景元四年(263)载有兼将张禄,秦始三年(267)有水曹督田椽张雕、功曹张龟。秦始四年(268)则有铃下张丰,客曹吏张抚、张钧等。他们是由于中原战乱而不能东返,只得留居当地的。其子孙至今还繁衍于西北大地。
隋唐五代时期
与唐代同时的渤海国有很多张姓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为契丹所逼,向我国东北边境方向逃遁,有些张姓先民也就随之从渤海湾地区北上关东。到代替契丹而起的辽金时代,东北地区渤海族张氏就成为大姓,以至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都要改姓张。这个时期张姓名人很多,辽代有朝阳人张孝杰、沈州(今沈阳)人张琳;金代有由高姓改姓而来的辽阳人张汝霖、张汝弼兄弟,他们是名振一时的文武人吏,金代末年还有锦州人张鲸、张臻兄弟割地称雄等。明清时有好些契丹、女真、满族人改姓为张,他们跟随马队征战而流徙东北各地。
今东北地区的张姓还有一些是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各地闯关东的人的后裔。闯关东的人多半是因饥荒战乱而逃荒避难的人,他们或拖家带口,寻觅生存之地,或与当地土著人通婚,其创业立家更为艰难。
今东北地区的张姓还有一些是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各地闯关东的人的后裔。闯关东的人多半是因饥荒战乱而逃荒避难的人,他们或拖家带口,寻觅生存之地,或与当地土著人通婚,其创业立家更为艰难。
宋元时期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到后来蒙古族南下。其间全国经历了三次大移民,北方人口向巴蜀、两淮、东南、岭南地区流移,张姓情况也如此,这从我们下文叙述的情况中可以看出,而张姓族谱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了。
在南移的大潮中,南方地区还伴有张姓东移或西移的行动,如南宋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好些名门望族往往东移以迁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抗金名相四川绵竹人张浚就东迁湖南宁乡,经过数代发展,成为大族。元初、明初、清初,都有东南向西南的移民行动,江西向湖南的移民,至今还留有湘赣“老表”的说法。
在南移的大潮中,南方地区还伴有张姓东移或西移的行动,如南宋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好些名门望族往往东移以迁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抗金名相四川绵竹人张浚就东迁湖南宁乡,经过数代发展,成为大族。元初、明初、清初,都有东南向西南的移民行动,江西向湖南的移民,至今还留有湘赣“老表”的说法。
张姓家谱的分布
现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姓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姓家谱114种,计949册。
这些张姓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姓支派,多为
1种。
张姓家谱的种类
这些张姓谱书的名称各异,有家谱、宗谱、族谱、世谱、世系谱、会通谱、房谱、支谱、草谱、通谱、谱书、纪略、家乘、世系、先芬录等。名称中往往还包含具体郡望、门派或者先祖号谥,以及郡、县、乡名,以与别的谱书相区别。有的名称中还加有“续修”、“三修”、“四修”等字样。
张姓家谱的内容
张姓的各种家乘、谱牒尽管文字繁简不一,记述范围有别,但内容却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序言、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和家族文献等。其中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谱书中关于家族世系的记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承递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详列人物事迹。张姓谱书往往首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然后再详述各支各派的人物事迹。世系不仅要记载本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还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宗派和辈分。
茂陵(今陕西兴平)张氏宗族的《宗规》中就有“族派字目”。这个宗族共分10个支派,取南宋大儒朱熹“忠孝持家远,诗书命世长”10个字,让各支派分占一字。再以这一字为首,联成五言四句,作为派语。如“忠”字一支的派语是:“忠勤襄国事,正直立人纲。龙虎风云会,修齐诩世良。”这一支派的第一代取名要用上“忠”字,第二代取名要用上“勤”字,第三代取名要用上“襄”字,依此类推。这样,通过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哪一支派哪一辈分。
谱书中关于家族世系的记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承递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详列人物事迹。张姓谱书往往首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然后再详述各支各派的人物事迹。世系不仅要记载本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还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宗派和辈分。
前一篇:免贵姓张(6)
后一篇:同志之情, 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