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看唐昌东临摹大唐壁画展的感慨

标签:
转载 |
今天,《丝路魂梦——唐昌东临摹大唐壁画展》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馆北厅隆重开幕,这是唐先生临摹壁画作品在陕西的第一次全面展示,昨天还是在布展时,我去展室认真看了一遍作品,在其中的几幅壁画摹本前流连忘返,陷入感叹和感动中。这些作品的印刷品早在唐先生当年出版的《大唐壁画》中见过,但面对原作,看到其中那细微的线条墨色变化,人物局部的烘染细节,还有那保留着壁画刚出土时那种泥土气息和历史沉淀的整体色调。我还是从内心发出深深地叹服。
由于近水楼台,我有多次看壁画原作的条件,也目睹着由于岁月的痕迹给唐墓壁画带来的色彩和造型以及线条的损失,特别是我们虽然有科学的保护措施和一流的文保人员,但也无法挡住壁画出土后由于环境变化所造成的渐变损失和多次修复带来的色调差异。因为画在泥土墙皮这一局限,许多壁画在刚出土时线条色彩清晰鲜明,但逐渐变得脱落和漫漶不清。这种变化是无法逆转的。临摹的意义就在于保留了最初的各种信息。而唐先生临摹的大唐壁画,由于当年能直接面壁潜心揣摩唐人工笔绘画的神韵,加上西安美院国画专业的工笔功底,更由于唐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干着同一件事情,将自己对传统线描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对考古临摹技法的不断总结探索,使他临摹的大唐壁画,不仅达到和还原了唐代壁画艺术的水准,在许多细节上,甚至有所发展,这是让我感动的原因之一。
唐先生临摹的李贤墓壁画《观鸟扑蝉图》系当年发掘后未揭取前直接在墓道对着原壁临摹,将人物面部表情、身上衣纹的细微变化、还有色彩细节都忠实的表现出来,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最接近原作的精品,使我们在唏嘘那幅国宝原作已不存在的同时还感慨多亏有这张摹本留存。还有唐先生临摹的那幅永泰公主墓出图的国宝级壁画《宫女图》,其整体色调,人物造型和线条细部都保留了其出土时的神韵。当我再看经过岁月销蚀和多次修复的原作时,对照当初的照片和这个摹本,总感觉原作上损失了不少当初的感觉。
我比唐先生从美院毕业晚近20年,进入文博系统也更是晚了20多年,所以他是前辈。陕博开馆后有一段短时间在他领导下同处一个部门,但由于专业不同,虽然在他辅导下临摹过几张唐代壁画,但对于壁画临摹,对于其技法掌握,实在是差的太远,每每体会他技艺的精进和经验的老到,更感受他对这一行的敬业和执着时,就感到唐先生在这一行的高度恐怕后人是无法超越的。
去年在北京开会,见到常莎娜、唐小禾等壁画界老一辈大家,当他们知道我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于是打听唐昌东先生,说是当年曾一起在户县临摹过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壁画。原来唐先生从1962年西安美院国画系毕业后,一分到博物馆就一直从事壁画临摹,一干就是五十年。所以当他的作品到了日本、到了德国,那里都用最好的展示条件来展览他的作品。此次他的作品在他曾供职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对于正在进行的《唐墓壁画临摹大赛》活动则是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模范和标杆。期望唐先生五十年的临摹经验,能够在新的时期得到传承。
开幕式现场
唐先生临摹的李贤墓壁画《观鸟扑蝉图》
唐先生临摹的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李重润墓壁画《 驯豹图》真迹现状
唐先生临摹的《 驯豹图 》
唐先生临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