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唱大概是:徐彦昭将李艳妃的父亲李良赶下场,然后与李艳妃的一段辩理,本段可充分体现早期秦腔繁音促节、激昂热烈的特点。还是朱师傅唱,我们听到后,第一印象似乎是梆子,但它的确是二黄,关中派的唱法。如果怕引起混淆的话,不妨称之为前秦腔,与现在的秦腔(可称为后秦腔,其直系源头为同蒲梆子,时间要晚些,余从先生的说法大致在清朝后期)不同,基本唱腔是西皮二流。
在这出戏中,最珍贵的是还保留了西皮与二黄相互转换的唱法,即老艺人所谓的“上下把”。如果说京剧和陕西有什么关系,这些就是最直接的明证。也就是说,“皮黄合腔”并不全是在湖北或安徽等南方地区完成,而是更早的就在陕西就已出现,因而朿文寿先生关于京剧主要声腔来源于陕西,是被可以证实的论断。此前,齐如山、程砚秋先生都提出过这个说法,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充分论证。
以下的词基本一样,个别还有差异,这在不同的人演唱同一个戏中是很正常的。
徐彦昭:(与李艳妃对唱西皮一字)
功劳簿并无有令尊的名。
李艳妃:(唱)有他的名来无他的名,哀(捱)皇儿本是他的御外孙。
徐彦昭:(唱)御外孙来亲外孙,他不该起意谋龙庭。
李艳妃:(唱)这江山本是老王挣,并未曾亏你徐家半毫分。
徐彦昭:(唱)这江山虽是老王挣,也有我徐杨八九分。
李艳妃:(唱)这江山本是哀家让,只由哀家由不了大臣。
徐彦昭:(唱)这江山虽是国太坐,半由君来半由大臣。
李艳妃:(唱)老王封你的官职大,(放)
你把我女王天子那在你的心。
徐彦昭:(唱)官大官小臣的功劳挣,并非是沾亲代故恩赐老臣。(行弦)
李艳妃:下面是定国王?
徐彦昭:上面是龙国太。
李艳妃:徐皇兄。
徐彦照:李皇娘。
李艳妃:徐彦昭。
徐彦昭:李艳妃。
李艳妃:我把你这猛臣!
徐彦昭:我把你这昏君!
(对唱西皮二流)
李艳妃:(唱)地欺天来不下雨,
徐彦昭:(唱)天欺地来苗不生。
李艳妃:(唱)臣欺君来国不正,
徐彦昭:(唱)君欺臣来别奉君。
李艳妃:(唱)子欺父母该短命,
徐彦昭:(唱)父母欺子不孝心。
李艳妃:(唱)弟欺兄来家不顺,
徐彦昭:(唱)兄欺弟来把家分。
李艳妃:(唱)妻欺夫来纲常乱。
徐彦昭:(唱)大丈夫怕妻算不了人。
李艳妃:(唱)莫非是徐杨要坐位,
徐彦昭:(唱)我徐杨不坐你让不了人。
李艳妃:(唱)要让要让实要让,
徐彦昭:(唱)不能不能万不能。
李艳妃:(唱)莫非是徐杨要造反,
徐彦昭:(唱)我徐杨未点那路兵。
李艳妃:(唱)你要反来哀就斩,
徐彦昭:(唱)老王爷封我不斩臣。
李艳妃:(唱)我为君来斩得你,
徐彦昭:(唱)龙国太你错打定盘星。
李艳妃:(唱)内侍臣将他赶下殿,
徐彦昭:(唱)哪一个狗官敢拢我的身。
李艳妃:(转唱西皮撩子)
传国玉玺往下打。
徐彦昭:(唱)祖先宗红往上伸。铜锤去了黄俊军。龙凤阁上打错君。(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