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昏了——读《尚义街6号》

(2008-05-02 21:36:52)
标签:

于坚

诗会

吴文光

西大

黄昏

尚义街6号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黄昏了

——读《尚义街6号》

 

 

“为什么在黄昏

我们总是转来转去。”

     这是一首短诗,或是没有写完的诗。无题,我清楚地记得,应该是1989年或1990年夏的日子,我在五楼住,西大二号学生楼,学中文。有一点激情,无意中闹出了这个句子,迄今都记得。我想它是我一首较好的诗吧!那时候,我们处的是八十年代诗末潮,校园里那时常有诗人,有诗会。现在的校园,绝对没有了。读于坚这首诗,有印象,此外还有李亚伟的《中文系》,几乎是传唱的地步。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嘴巴

打开灯

    “黄昏”这个字眼,触了我的神经,于是也有了上面的《无题》。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老吴”,就是拍纪录片的吴文光。果然是他,那时不知,这个大名是在禁六导演时知道了。从此就记诵他的名字,就像念佛一样,对于于坚,也是一样,同时,还有云南。

     这诗像水一样平淡,却是酒的味道。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我们知道,这是常思考的人才有的,他常想些自己应该知道的。八十年代一过,到了九十年代,许多人,根本就不思考了,而我看的于坚的诗和文章,至少他仍在想一些天命一类的问题。

 

     瑞典诗人布罗姆别克《阿波罗的七弦琴》是这样的:

阿波罗的七弦琴上

银色的琴弦闪光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

在蓝幽幽的山峦周围

在峡谷中

太阳的光线紧绷

……

而一只看不见的手

弹奏着黄昏的寂静。

      他在“黄昏”前面,酝酿了许多的气氛,实在造作,而且最后加的“寂静”,让人大不快。为什么这么“直白”呢?于坚的诗表面上很直白,可他却写了一个很好的“黄昏”。

                                                               未明年份

 

      《尚义街6号》也许被看作于坚的成名作,在大学期间,读到此诗,记忆仍在。

                                                            03年7月再读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