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正面写的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上浣之吉
正在维修的场景,以上照片为当年拍摄
写了上面的文字,还意犹未尽,遂把当年拍摄《浴血中条山》时,寻找这个纪念碑的一段工作日志摘录下来:
(2005年)7月30日
昨晚住侯马金泊龙酒店,新开的,比较干净。外面十分吵闹,大概是一个什么新的店开业,搭着台子正唱的厉害。今早上,赠送早餐,吃完就出发,天气是灰蒙蒙的,像大纱网笼盖着山西。
向高平市方向,一天基本都在路上,从侯马,然后曲沃、翼城、沁水,一路上就见几多的煤矿招牌,及运输车。到沁水后,大概就是山区了,这山的绿化特别好,也不陡,山基本都是一样高的山头。下来是阳城,这地方也乱糟糟的,人流很大,许多车也通向西安。
坐面包车是很累的,尤其后排,不能靠头,腿也伸不直,加上人基本没什么话,由累又困。
地图上看有高速,但一直这样爬山路,到晋城后,才上了高速,山西的高速,很多从山原中穿过,而山原是奇绿,这地方雨水就很好,玉米在丘陵间,长的汪汪的。12点多,到晋城,没有找到吃饭的,然后上高速到了高平,人已经都累,开了房间休息。下午4点,我出门到高平广电局,结果周末没人,也问不到这里的人,没有几个人知道。最后跑到市委,才打听出广电局长的电话,过了会,他给我说在原村乡窑子头村,这时天色快晚,好像要下雨,心里和着急,急急火火。
中午我们在高平的一家餐馆吃饭时,问过这事,老板也都不知道,一个在旁边吃饭的女的说有,她在电视上看见过是高平电视台拍的,因此才问广电局的。
幸好这地方还不远,一路问到,转了好多弯,当我们到时,看见一条沟道里一群人正在修桥,往里面是一坐碑子,在田地里,(方向不明),不过太阳这时正好在西边山原上快要落下。这个碑子情况保存地还好,附近的村人也基本知道。从山西这边的村子中过,这里的村庄古风依旧,保持了很好的面貌,起码是民国前后,灰瓦砖墙,胡同隐约,门楼上都写有字。
碑子是民国27年,赵寿山为在晋东南牺牲的17师将士立的。字迹保存很好,基座也不错,那群人就是在新维修和扩建一个桥和路、台级,把这里建成一个纪念性的场所,我们正拍,乡书记便赶来。
采访了一个老汉,秦凤生,小名叫“讨饭”,他见过在这里立碑。
采访完,我们就走,从这里到长治。
7月31日
长治很干净,早上下起雨,很大,这是一个绿树覆盖的城市,非常凉爽。我们到八一广场拍摄一个全景,上对面的劳动力市场大楼。然后就离开,往北,出了城,瓢泼大雨,这儿还有许多的河流,过屯流时,前面有车祸,堵了好长时间。大概半小时,就通行了。
一路上很顺利,走襄垣、沁县、武乡的一角,这里当属于八路军抗战的地方,山也不高,沟也不深,是战争上可以自由进退的地方。雨停了,武乡分水岭一过,这边的山植被就差,嘴唇也有了干涩,而刚经过的那边,显然是潮湿的,山都是绿色。进入祈县,最后一个山梁一过,就是山西的大平原,心情也紧迫、舒畅,因为到这里有高速,很快就会到目的地的。
已是中午,便在乔家大院对面吃饭,不好吃,几个人进这个古堡里看,人太多,令人反感,因为,它把村庄搅得没有了秩序。急急离开,就往阳泉。下午5点到达,中间还有一阵子阵雨,然后就恢复了晴天,阳泉是工业城,山西好多就是这样,所以很脏,也令人丧失去了解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