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幸福玛丽娅微博
幸福玛丽娅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84
  • 关注人气:26,3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祈福大伯——医疗的作用》

(2011-04-02 11:53:40)
标签:

健康

分类: 临终关怀/生命教育

    很多人说,中国的医疗目前存在着“医疗过度”的问题。尤其对于家里经济条件还行,病人和家属完全迷信医院医生,很容易就在懵懂无知中、不知不觉中、稀里糊涂中、万分无奈中被小病大治,引领到一条不归路上。

  

    杭州的二哥对此也是很不满,他说医生一脸无助地说:“现在你们的父亲,其他指标都还行,就只是小便出不来,肾就坏损了,这个我们也无能为力了。”二哥说他恨不得一个嘴巴子打上去,他说病人进了医院后,医生就把一个坑、一个坑都挖好了,病人和家属都对疾病完全无知,只能任医生建议,就像水流一样,只能顺着挖好的坑一个一个流下去。医生建议插管、医生建议切气管、医生建议进重症病房、医生建议进ICU、医生说我们无能为力了。

   

    医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按照流程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交班、查房、挂营养素、量血压、测体温、抽血、询问大小便、检查浮肿情况、换纱布、吸痰、检查、交班.......一波一波医护人员在该自己出场的时候到来,没有表情、没有差错地麻利做好该做的事情,叹口气、摇摇头、说几句“没有办法了”,离开了。

   

    看不出任何个性的、人性的服务。曾经一个做护士地跟我说:说实话,我们每天都很厌烦这些病人,虽然我们面对他们是带着微笑,一转身就没有表情了,心里就在想“咦,他怎么还没死?”。因为每天接触太多这样的病人,实在没办法有那么多同情心、那么多爱心了,自己都要不堪重负了。当时我就对她说:现在我知道了,这些病人长期住在医院里不死都难,因为每天受到那么多“诅咒”,都是被你们咒死的。

   

    之前,大伯和杭州的哥哥姐姐们在医生的又一次建议下面临艰难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进: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去后就再没有那么容易见到亲人了,每天一个小时的亲人探望时间,其他所有时间都是和冰冷的医疗设备在一起。可能会对身体病情有所缓解,但是对病人确是“精神折磨”,他们会认为是被亲人抛弃了,放弃了。所以,那时大伯神志还有,他自己坚决不同意去,他曾经进去过,知道那孤苦无依、充满恐惧的感觉。哪怕他知道自己可能因此会越来越糟糕,也不愿意去,他更想要感受身边一直有亲人守护的感觉。当时他以“摇头”表示拒绝,在已经无法点头摇头时,他用“不眨眼”表示拒绝。(因为对他说:如果你同意去ICU你就眨一下眼,表示你同意)

 

    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临终关怀医疗方面的问题。到生命的最后尽头,到底要不要全力抢救,上全部可以上的医疗设备,维持几乎没有思维、没有感觉、没有表达的低质量生存状态,还是放手让其尽早解脱苦海?这个决定权应该属于病人自己还是子女?

 

    我个人观念:应该在病人还可以思考判断、有感觉可以表达时就由医生和家人全面介绍两种情况的不同结果后,有病人自己做选择。每个病人一定会有不同的选择,不管怎样的选择一定都有他自己觉得重要的理由,不管是怎样的理由都是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的。因为,这是他们对自己生命的处置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