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终关怀随感三十一(写在成先生身后)

(2011-02-20 17:20:59)
标签:

临终关怀

癌症

杂谈

分类: 临终关怀/生命教育

    成去世了。三天前的那次服务竟然是最后一次,那一面竟然是最后一面。

    今天(2011.2.20 周日)下午2点多收到“手牵手”临终关怀公益组织助理小静的信息:马老师,我们今天来医院了!成叔叔在今天凌晨离开我们了......

   

    震惊,拒绝接受,我立即打电话过去问:“离开我们”是什么意思?是去世了?还是出院了?确认了是前者后,我仍然无法接受!怎么那么快?!不是说还有1-2个月吗?怎么就几天就突然没了?上次去还和我说话呢,还不至于就那么严重啊!小静在电话那头情绪也很复杂,再三说现在不知道和我说什么好。好吧,挂电话,各自沉淀一下和体会自己的混乱情绪。

    

    打了一个电话给老公,拨电话的时候一股想哭的冲动,被当即压了下去,只是带着哭腔告诉他这件事,然后说,我得出去走走。

   

     我感觉到自己有自责,因为上周三去看过他后,其实一直想找时间去医院多陪陪他的,哪怕就做个半个护工参与切实的料理他的生活也好。

    周四专门为他去了玉佛寺烧香,这是他主动提起的心愿,拜佛时没有求菩萨保佑他健康,我知道那个对菩萨来说也是难办成的事情了,我对每尊菩萨求保佑他走得时候安宁没有痛苦。我还拍了照片,想要在下周二再去是给他自己看看。

    周五做了半天的咨询,在开车往咨询中心去的路上很想绕道去看看他,只是个案在等待,做完咨询到傍晚女儿又在家等待。晚上还在想如果正逢他的弥留,我该对他说什么?之前想的那么一大堆在那个时候真的能从容的表达吗?我想也许我会用他在他父亲去世前一个刻说的话“如果你想离开了,你就放心去吧”,因为那是他自己说过的话,这更符合他自己的表达习惯。

    周六请亲戚元宵节迟到的聚餐,下午竟然睡了半天,也没有去,哪怕心里一直惦记着他。

    这两天晚上我一直在读佛友志愿者涛为成积极推荐给我的佛教临终关怀的有关书籍:《西藏生死书》、《西藏度亡经》、《普贤行愿品》,《三十五佛忏悔文》,阿弥陀佛心咒或其他的佛菩萨的咒语等等。

    我把这些文字的电子版都下载到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按照涛的建议打算从下次服务开始就给成读这些书,哪怕他在昏迷之中、神智不清之中,一样可以听到,一样可以有作用。

    我们还商量恐怕时间来不及,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能把这些书,哪怕其中任何一本读完,所以得精选一些适合他的片段读书给他听。这按我自己的思维,就必须我尽快抓紧通看一遍,才能选出那些片段来。

    我们还在商量我下次去征求成先生的意见:如果我没有空,由佛友涛上午去给他读书。

    佛友涛还说如果他是信佛的,他自己是愿意的,可以找人为他在病床上做简单“皈依”仪式,为他念经。只是,他愿意吗?春节前我们只是谈到了对佛教的共同的兴趣和共同学习的意愿,这个跨度对他是不是太大了?我是没有这个自信和能力说服他。

    今天上午在超市专门为成买了一个“念佛机”,中午配好了电池,还特地压在枕头下试听了效果。

    两个小时后,就收到已去世信息。

    我的自责在于,虽然有种种客观原因我无法再去陪他,但是,主观上可能也有怕投入太多而导致最后太伤心的克制,也有对于“临终关怀服务者边界问题”的自我提醒。我为自己调整这“自责”的情绪,告诉自己说:人们永远都会觉得对于逝去的人自己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做。那深层实质只是爱和不舍的情绪,自责只是说明我们想要做得更好更多。想到这点,稍微有些心安,我想,也相信他会在梦里来和我告别的。

 

   佛友涛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已经用观想的方法为成诵经了,他说他每天自己都有诵经的功课,他会在成投胎转世的49天内将诵经的祝福和功德还向给成。我们共同的感受是,癌症病人的晚期病情变化大,如果过早介入死亡和宗教这一领域不太适宜,待到神志不清再来做这一部分佛教临终关怀部分又太仓促甚至来不及。在哪一点已怎样的形式介入,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这其中还会有面临着来自家属的干扰和不信任,使得临终关怀服务只能停留在嘘寒问暖、病情发展的表层,而进入不了病人心理、心灵层面,并因此更显得没什么效果。这是关于临终关怀服务又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成,49岁。单身。脑癌转移到肝部、肾脏等。我对他的服务时间从2010年7月31日(《临终关怀服务随感六》)到2011年2月16日(《临终关怀随感三十》)历时6个半月,基本每周一次2小时。在此过程中我们建立了非常特殊的感情,他在接受我关心的每次都回报给我很多新的感受和收获,为此,我一直充满这感恩和珍惜的。一直写到此,我的情绪中都并没有太多的悲伤的,我甚至有些庆幸他已经在春节期间读完的那本《濒死体验》(虽然,那三本借他的死亡的书或者被当作垃圾处理掉,或者被他的哥哥作为遗物带回家),他知道那是一条怎样的路,那里他曾经离开的亲人朋友的迎接,那里温暖而慈爱的白色的光,在充满包容和大爱地问:“你打算怎样对我介绍你自己?你觉得自己这一生值得吗?你有什么想要呈现给我看的吗?”我也相信,他自己的答案,他在看书的时候一定是思考过的。他在走一条他已经认识的路。这是我的欣慰。

   

    (成:正月十五,我已经为你专门去了你指定的玉佛寺,也虔诚地为你拜过那些所有的菩萨了,他们都保佑你归去的路一路走好的!你还有什么想对我说的,请到我的梦里来。我为你祈祷,为你祝福!感谢你曾给予的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