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幸福玛丽娅微博
幸福玛丽娅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84
  • 关注人气:26,3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心理干预最重要事情:辨别自杀行为的征兆(转)

(2010-11-23 08:44:30)
标签:

灾后

心理重建

创伤心理

自杀征兆

健康

分类: 灾后心理重建/自杀危机干预

【题记】重大灾难发生后,针对幸存者,死亡者家属,直接受灾家属、及其他灾区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进行心理危机的评估,如何评估心理危机等级,请参考下文。

 

    萌生自杀动机、转化自杀意念,或出现自杀行为的人,都会表出各种行为征兆向他人求救,当这些讯号表出而未获得响应时,他就会开始执行自杀的行动。求助的时间或长或短,行为的征兆或隐或显,以下的「六变三托」是辨识自杀行为的征兆。尤其是心理危机等级的判读,更是自杀危机处置重大突破。从心理创伤模型,自杀(未遂)个案治疗性会谈模型,到12种死亡谘商的技术,都是自杀处遇的重大技术。

 

第一节 自杀的行为征兆

 一、成人自杀的行为征兆

  撞针事件发生或认证之后,以至自杀行为发生之前,成年人会出现以下的行为征兆。每一个征兆都可以视之为求救讯号,或者是生命最后的挣扎。如果没人发现或伸出援手,自杀死亡将是最后结局。

 

(一)六变

  1.性情发生巨大的改变

     外向的人突然变成内向,内向的人突然变成外向;少语的人突然变得多 

雨,反之。个体的个性、气质与情绪行为模式,突然发生巨大改变时,都是自杀的危险征兆。

   

 2.行为发生巨大的改变

    当个体不按规律习惯作息,该干嘛不干嘛,不该干嘛却去干嘛。或出现持久的反常动作与行为时,都是自杀的危险征兆。例如:翘班逃学,请病假不上班不上课,开始酗酒开始注射或服用毒品,开始自伤自残,一直打电话或一直不接电话,一直缠着人或突然消失无纵。

   

 3.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

  当个体把存款全部提领或乱借钱,把钱胡乱花光或全部捐款给慈善机构,或乱买东西送人,这种突然以各种极端方式花光所有财产的行为,也是自杀的危险征兆。

   

 4.语言发生巨大的改变

   当个体日常说话的内容,发生以下的改变时,就是自杀的危机征兆。语言的征兆非常容易辨识,但是也非常容易被忽视,或引为笑谈而不了了之。

      (1)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生命的意义」。

      (2)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死亡的价值仪轨与花费」。

      (3)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自杀的方式」。

      (4)突然谈论或书写一些不在他现在生活范畴的情事。

      (5)突然谈论或书写「家庭责任解组」、「生存信念解组」、「活不下去」、「死 

    了算了」、「我想自杀」、「我会自杀」……等语言。

 

 5.身体发生巨大的改变

  以下的征兆,在自杀危机中扮演「撞针事件」的角色,可能会直接引发自杀行为,或激发病态行为而自杀致死。

(1)突然得了不治之绝症。

(2)突然遭逢变故,肢体或颜面或脊椎伤残。

(3)罹患精神疾病久治不愈,或近期刚治愈出院。

(4)罹患重病或慢性疾病不愈。

(5)动机与情绪发生极端或异常的改变,陷入深度焦虑、忧郁失眠、恐惧恐慌、强迫或狂躁之中。

 

 6.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

      生活环境的异常变故,或成为重大创伤事件,直接引爆死亡意念,或扮演极其敏感之重大「撞针事件」的角色,极易引爆自杀行为。

   (1)天灾人祸、家毁人亡。

   (2)妻离子散,家财散尽。

   (3)重大关键事务严重挫败,如失恋、失婚、失学、失业、大考失败、大业 

  不成……等。

   (4)家庭或家人或重要他人,发生重大变故或死亡创伤。

 

(二)三托

  以下三种情况,都是自杀者的求助讯号,都是「临终安排」,所以危机更严重。三托的现象,主要是动机性自杀者,尤其是目的性自杀者。目的性自杀者采取这三种作为时,通常已发生「撞针事件」,极可能已决定自杀的计划,所以务必要谨慎处理。

 

1.托人

  突然向亲友嘱咐、要求或委托,加强对某人的照顾。

 

2.托事

  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委托代为执行或完成。

 

3.托物

  突然打包身边重要文物、玩物或宠物,要求或委托代为照顾或保管。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95114513_3_1.html转自台湾心理治疗专家林昆辉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