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1.15心理援助工作建议草案

(2010-11-23 08:40:11)
标签:

转载

分类: 灾后心理重建/自杀危机干预
谢谢林老师的慷慨分享!你昨晚的讲课非常精彩!让我们耳目一新收益非浅!我转一些您的文章去我那边咯!

【题记】11.15教师公寓突发的大火造成53人死亡,另有众多伤者,亡者伤者与家人不只财产身体受害,创伤心理的延续发展亦会造成深层与广大的后续影响。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以及长期在第一线主持处理重大创伤事件及灾后心理援建的心理工作者,希望能够竭尽所能帮助到需要的人,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11.15心理援助工作」建议草案

  • 提案人:林昆辉

一、问题导向

    根据以往的救灾的经验,灾民心理援助工作可能会出现下列三个问题:

(一)政府部门

     教育、卫生、社会,三个单位各自启动部份资源各行己事。三个单位的对象都是灾民,却无工作的明确分工与整合。负责人并不一定具备「心理治疗」专业知能,负责执行或左右决策的人,可能又是另一个不具专业知能的基层干部。因此联结的专业人才或施行计划,就变成偏离专业而耽误了心理援助的成效。

(二)社会团体

     各专业团体自行进入灾区寻找服务对象,少部份被整合至公部门的体系中,少部份去了找不到介入点又折返,缺乏整合服务绩效。最严重的是介入的人是否具备「灾难心理治疗」的专业知能?介入的策略、方案与技术是否正确,缺乏统一管制的系统。开办一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研习,也只是转介精神科用药的前奏。灾民可能仍无法获得专业的「心理治疗。」

(三)灾民

1.      灾民初期被各个救灾单位,重复访视、填表、协谈,造成不堪其扰之民怨。

2.      灾民在后期被各学校或社团之研究单位,重复访视、填表、协谈、造成不堪其扰之民怨。

3.      灾民的心理创伤未获得完整的评鉴,心理治疗作业因缺乏「个案管理系统」,而无法在专业分派的前题下,获得「长期」的心理治疗协助。短期、临时或中断治疗,让初期的努力毫无义意。

4.      有部分灾民是「明星」,物资丰富、长官勤访,有部分灾民乏人问津、资源短缺。

5.      灾区的成人重视财物损失的赔偿或实质的保证,才能安身立命。灾区的儿童迫切需要的是玩具、嬉戏或球类用品。孩童的嬉戏是灾难儿童心理治疗的技术,但是孩童不能说,救灾物资中也少见玩具。

二、策略规划

    根据上述问题导向,以下建构四个机制,及四个「灾难心理治疗」专业知识,提供参考。

(一)归户建档

1.      目的:建立以户为单位之灾情档案。

2.      运用:通知或要求或提供各救灾单位与研究单位使用,避免各单位重复接触灾民建立资

     料档案,而造成灾民创伤及人力资源之浪费。

3.      窗体:档案格式应满足民政、社政、医疗、教育等单位之需求。

(二)设立救灾总指挥部,下辖各类型之救灾中心。各中心由总指挥部统筹调度,各中心统筹协

   调各该类别项目救灾行动之各项资源与行动。

(三)设立「灾民心理援助中心」

     灾民心理援助工作,由中心统筹卫生与教育部门。区分为二个副中心,结合灾区与外地专业、半专业团体或人才执行业务(要求各机构或个人,欲进入灾区提供本类协助,都必须向中心报备,由中心统筹分配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卫生系统之副中心,应于灾区医疗站设立精神科与临床心理科,直接提供精神药物与心理治疗作业。教育系统之副中心,直接从归户建文件资料,筛检创伤事件分类后,统计各类学童人数,再派遣专业人员进行面谈式之创伤心理筛检作业。最后再依创伤心理类别之学童人数,进行个案管理作业。确保各个学童与家庭,都得到专业人员长期之特殊心理治疗、家族治疗与团体心理治疗。操作系统如下图:

    [转载]11.15心理援助工作建议草案

(四)设立「灾民社会扶助中心」

     整合民政与社政二个机构,尤其是本地与外地社工专业人员与慈善福利团体,进行有效之分工整合作业。中心未设立,社工人员易于涉入心理治疗作业,而造成资源错置之浪费。

(五)创伤事件分类评鉴表

类 别

创 伤事件项目

备 注

A

肢体伤残

 

B

感染疾病

 

C

配偶死亡

儿童不用

D

子女死亡

儿童不用

E

父母双亡,政府安置

 

F

父母双亡,亲戚扶养

 

G

父或母死亡

 

H

祖父母死亡

 

I

手足死亡

 

J

亲属死亡

 

K

老师或同学死亡

 

L

家园破碎、无家可归

 

M

转寄他校就读

 

 

(六)创伤心理分类评鉴表

20

负向情绪

 

 

 

 

19

负向情绪与负向动机

 

 

 

 

18

 

生理性压力反应

 

 

 

17

 

心身症状

 

 

 

16

 

 

故意不去做该做的事

 

 

15

 

 

故意去做不该做的事

 

 

14

 

 

 

吃不下饭

 

13

 

 

 

睡不着觉

 

12

 

 

 

躁动

 

11

 

 

 

不动

 

10

 

 

 

忧郁状态

 

9

 

 

 

焦虑状态

 

8

 

 

 

恐慌状态

 

7

 

 

 

畏惧状态

 

6

 

 

 

强迫状态

 

5

 

 

 

妄想状态

 

4

 

 

 

 

想伤害自己

3

 

 

 

 

想自杀

2

 

 

 

 

已经伤害自己

1

 

 

 

 

己经自杀未遂

 

 

(七)重大创伤心理重建(策略规划)模型

 

重大创伤灾民心理重建(策略规划)模型

项目

细目

现阶段心理

创伤之焦点

需求

心理历程

援助标的

援助方案

一、直接受伤害之灾民

1.灾变初期灾民

1.生命连带关系被破坏

2.生理连带关系被破坏

1.失亲之恸的抚慰

2.出现创伤的医疗与Body-image的重建

 

1.不甘于变故发生在自己身上而痛苦

2.为了失亲而痛苦

3.为了没有一起死而痛苦

4.为了身体已经伤残而痛苦

1.陪伴与倾诉

2.同理心与自我观之重建

3.死亡谘商

4.医疗援助与床边会谈

1.心理重建人员紧急动员网方案

2.消防人员之心理重建知能训练方案

3.紧急医疗网之联合行动方案

 

2.灾民收容中心灾民

1.心理连带关系被破坏

2.生活连带关系被破坏

3.经济连带关系被破坏

1.情绪与压力的抒解

2.价值观的重建

3.生活空洞而亟须填补

4.经济救助与补偿

5.赚钱

1.为了被情绪所困扰,与无力排解压力而痛苦

2.为了激励与哀伤的意念,无人可以慰藉而痛苦

3.为了生活习惯破坏,日子单调空洞且又无力改善而痛苦

4.为了各种政府补助方案未能落实而痛苦

5.为了丧失钱财而痛苦

1.自我观之重建、家庭重建与价值重建

2.小区心理重建与生活模式重建

3志愿服务训练

1.灾民收容中心心理重建方案

2.家族治疗工作坊非事件动机咨询与治疗模式

3.区域心理重建人员动员方案

4.远距心理重建机构支持方案

 

3.安居房灾

1.经济连带关系被破坏

2.社会连带关系被破坏

1.恢复灾前的生活水平

2.谁来帮我

1.为了无法养活或安顿自己或家人而苦恼

2.我是灾民

1.撕除灾民之心理标签

1.财务规划顾问方案

2.安居房小区营造与心灵重建方案

 

4.小区化灾民

1.心理连带关系被破坏

2.生活连带关系被破坏

1.心理的压力、负向的动机与情绪不知如何宣泄排除

2.想恢复以前的生活模式,可是一些成员不见了

1.为了自己的心情意念无法自己控制而苦恼

2.为了抱负水平无法达成而苦恼

1.加强全面性倡导作业,提供○○○电话咨询专线服务

2.提供深度面谈咨询或团体咨询服务

1.○○○电话咨询专线倡导方案

2.重大创伤暨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坊(跨机构之咨询员专业训练)

二、间接受伤害之灾民

1.政府救难人员与民间救难人员

1.生命连带关系被破坏

2.心理连带关系被破坏

1.灾变血腥现场大量影像、声音残留,认知与情绪残留无法消除

2.生活态度自觉偏差,但不知如何是好?

1.我怎么变成这样?

2.我怎么这么没用,我不敢说出去

3.我可找谁帮助呢?

4.我会不会得精神病?

1.教导自我诊断技巧

2.教导自我治疗技巧

3.教导如何求助

1.政府救难人员之心理重建方案

2.参与救难机构之人员心理重建方案

2.一般社会大众

1.生命连带关系被破坏

2.心理连带关系被破坏

1.生与死到底怎么一回事?

2.灾民到底是谁在照顾?

3.我能为灾民作什么?

1.爱心紧贴着灾民的悲痛起伏

2.为了帮不上忙而苦恼

3.为了值不值得付出爱心而苦恼

1.提供幸存者的心理历程与重建历程之信息

2.了解「我们都是幸存者」的角色,而接受部份灾民的非理性行为

1.幸存者心理学讲座之全面推广

2.幸存者心理学书面或影音信息之流通

三、其它

弱势族群

例如:脊髓损伤患者

1.生命连带关系被破坏

2.心理连带关系被破坏

1.生与死的价值

2.Body-image破坏之后的修补

3.怎样才能和一般人公平竞争

1.既然生活这么脆弱,像我这样活着有什么用?

2.既然我的智慧不输人,社会仍然是不公平的

1.提供生死观的信息

2.建构生命的新价值:接受生理连带关系破坏的事实

3.承认社会不公的既定事实条件下,如何自我管理并与他人竞争?

1.生命观专题讲座

2.动机管理项目讲座

3.情绪管理项目讲座

4.心灵重建整合方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