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中心的咨询服务流程中,在咨询结束后会请来访者填一张咨询反馈表。内容涉及咨询环境、咨询方式、咨询态度、咨询效果等等。在每个方面,请来访者从最高分7分,到最低分1分打分。下方还会邀请来访者留下“意见建议或者收获”。
每次咨询结束,我也会习惯看一下来访者离开前给我的咨询打的分数。从这些简单分数中还能看出些名堂来的——
一、一大半的来访者会各项都打7分的最高分。对我来说,这说明3种可能:1)对我咨询的高度满意和认可
2)一贯和习惯了打最高分来“取悦”被评估者
3)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形式化的手续,所以干脆不动脑子全部打最高分来敷衍了事,完成任务。后两者“打分心理”在企业员工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显现尤为明显。
二、有一些人会对满意的打7分,不太满意的打6分。虽然都还是属于前两个高分位,但我还是会特别留意一下看打6分的。如果是咨询效果,那么说明咨询和他的期待有差距,他有可能下次就不来了。如果6分的是关于咨询环境、服务等,我会认为那就是对客观条件的不满意,和我咨询方式效果本身没有关系。
曾经,我比较在意分数的高低,也会因为和我有关的分数略低而有些失落挫败。但是,自从听助理说有时有些专家级的老师分数甚至会低到4分,5分后,又得知原因是因为来访者自己心态焦躁着急、阻抗不合作导致感觉效果缓慢、无效,从此,我就不再把这分数太当回事了。
满分和差分都不再影响我的心情,自我的评价和继续的努力学习。
上周接待了一个来访者。从小再优秀最佳的成绩,他爸爸总能找出比他还强的对手激励他还不够好。所以,在他心底,他永远不够好,永远不能让爸爸满意,永远是差的。哪怕他读了研究生,有再让人羡慕的工作和职位,他还是对自己非常不满意,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意。他事事追求完美,对自己高要求严标准,活的又累又自卑。他小心翼翼迎合每个人的要求,在乎每个人的感受,想用自己的友善、助人、无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好的。甚至,作为“甲方”的他对“乙方”都无法做到应该的严要求和稍微强硬的态度,导致同事和老板都觉得有问题。
咨询中我给他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尝试着在工作生活中做一点小小的“冒险”,就按照自己的真实感觉拒绝别人一次,就在感觉“得罪”了别人的时候不那么急着去道歉和挽救关系,沉浸在那个焦虑和不安中,强迫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会有什么糟糕的事情发生......
咨询结束时,我照例看了一下他对我的评分。他的各项的分数都很低,最高分是5分,根据他的满意度,从5分往下打分,分值集中在5-3分。收获一栏写着“通过咨询,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一感觉是意外,自我感觉咨询还很顺畅,对他的自我成长很有帮助啊,怎么会是我历史上的最低分呢?第二感觉是“他可能就是一个评分保守的人”
想到这个,我给自己减压了。但是,转念一想,我却为他能给我打那么低的分数高兴了,为他高兴。他终于可以尝试着不用那么在乎别人的感受了,终于可以有勇气做一件可想而知让别人可能不舒服的事情了,这不正式我要他做的改变吗?不正是他的成长和进步吗?!这不正式我的咨询有效果的地方吗?他的行为已经比这分数更呈现了结果。
第二次咨询时,我把我对评分的感受真实反馈给他,告诉他我为他的高兴。他有些腼腆地说“是吧?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呢。我的确是评分向来偏保守,因为我一直给自己打低分。但是对上次咨询我觉得是我们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尤其是我离开时有了大病初愈,大梦初醒的感觉。而且,在咨询第二天,我就顺着我以前一直压抑的不满情绪,把我们一个不好的供应商给骂了一通,也克制着没有去给他道歉,结果他反而跟我道歉了。真的是奇怪啊。”
其实,别人的评分高和低都只是一个参考,关键是我们的心对自己正确而真实的评价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