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记(一)
(2017-01-19 18:04:48)
标签:
安琪随手记 |
分类: 安琪随笔 |
随手记(一)
安琪|撰辑
陆续从微信存储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杂感,是为随手记。——题记
1)
拿到孙晓娅编撰的《彼岸之观——跨语际诗歌交流》后一下子便读了进去,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16位诗人、学者在首都师范大学的诗歌讲座,中编为9位诗人在首师大所进行的诗歌交流,下编8位诗人的诗歌随笔。上中下三编的共同点是,这些诗人、学者都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呈现给读者的信息量和知识量非常丰富,每个诗人、学者都把自己思考许久的关于诗歌的探索分享出来。同时,每一位外国诗人、学者相应地都有一位充当交流的翻译,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对演讲者观点的补充或诠释(譬如树才等),每一位演讲者演讲完后特邀嘉宾的听后感(譬如姜涛等),尤其每一场活动的主持人孙晓娅教授最后深入透彻的归纳及引申,不仅极大还原了当时的讲座现场,也从文字上安抚了我们饥渴的心。凡能吸引我的书都是跟随我地铁一路行走的书,这一阶段就是这本了。
2)
因陈子昂诗歌奖涉嫌抄袭事件和反克诸君在群里聊天,聊到1995年我得第四届柔刚诗歌奖时风气还很纯正。现在奖越多越乱。我说,我得的奖都是问心无愧的。写诗之人,内心当存有对诗神的敬畏。跑奖者,天地不容。抱着跑奖得来的钱回家,相当于脏款,难道还能活得安心?我很怀疑。康德所言“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翻译成中文就是“人在做,天在看”。近几年因为得奖而被曝光丑闻的,就是诗神在说话了。记之,与诸位同道共勉。维护诗坛纯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
最近和康城在微信上聊得最多的是诗歌的接地气问题。“接地气”是一个老话题,但对于还没进入“接地气”写作的诗人,这话题就永远是新的。第三说诗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比较注重语言自身的流转,流到哪里算哪里,流成什么样算什么样,最终的结果是,流出了一道情绪之波。也就是,语言之流其实乃是情绪之流。现在我们要问,你的情绪是否有异于常人之处,很难,大多情绪就是虚无,颓废,感伤,寂寞……你写得出人类情绪中没被写过的吗?如果不能,则你的语言之流情绪之流就还是无甚高论,倒不如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接一个可写之物之地之人去写。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写各自的地域,就是要摆开空对空的情绪抒发。第三说诗群大多数成员的语言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倘若能找到生命中的某个点稳稳地写,也许会有新的开阔地。近阶段我写作停笔,内心也在期待着那条指引我走向开阔地的光芒的照耀。
4)
你寄来的散文集《女性主义者笔记》我收到了,谢谢。如果说你的诗集《父母国》诗意地揭示你的心路历程,那么你在这本散文集则与读者谈心,交心。两者均显露了你感染读者的真诚.须知成熟的读者在你的字里行间会立刻感到作者的真诚程度。长文《永远未完成》对你在诗歌道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回顾以及这段时期你经历的人和事都作了忠实的记录,富有历史价值。祝贺!
生活安定了,写诗的激情相应地少了,历来如此,生活沧桑时,往往能激发诗情,不过我倒乐意你有现在的安定。我也赞同你写不出时就不勉强写,而是多读些古典名著,修心养性,自然会有新心得,新思路。《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里的“穷”指“穷尽”,寻根究源之后才通达,通达了,诗自然就产生了。这是你的这本散文集给我带来的感想。
预祝你在诗歌道路走上一个新台阶!
5)
安琪好,昨天收到你的笔记(《女性主义者笔记》),已读了一大部份。内中有你重要人生阶段全息性的精神信息,很精采。当年漳州芗城的“井底之蛙”,如今在北京开出了一树繁花。这就是人生的自我造化吧。
6)
年近50,做事但求顺心为上。勉强做事,扭曲心意,不好。现在连尽力而为的话我都不说了,就是无为,休养生息。欧阳江河、柏桦都曾停笔10多年,积攒了力量重新出发,已有他们的先例在。不必每一天每一刻都想在诗歌现场,当然也不用刻意退出现场。顺自然的心性,不勉强自己。
7)
我们用表情各异的文字,和同样归属于福建的血液,完成这次五个声部的合唱。犹如向青春的道别,每个人都合盘托出自己的心事。
8)
昨天在地铁里读了一半《女性主义者笔记》,今天又读,基本读完,很有随笔大家气质啊哈哈,还要写,一个诗人同时能把随笔写到如此地步也是不多,恭喜安!
9)
刘不伟的座位空荡荡的,干干净净的,下周开始,他回呼市在家办公(继续发布作家网信息),成为我遥远的同事。2006年开始跟刘不伟同事,从中视经典到作家网,扣除中间各自在家两年,我和刘不伟真真切切共事8年。在北京上班,中午都不回家,同事间的关系跟亲人一样亲。这几天我的心里还是有一阵阵酸楚,虽然刘不伟还是我作家网的同事,但内蒙跟北京路途遥远,再见不知何时。老刘,祝你在家安心工作并写出你酝酿已久的,伟大的小说!我一直觉得,好人刘不伟还有大才尚未充分施展。
10)
收到诗人安琪从北京寄来的诗集《极地之境》。看着她一丝不苟的笔迹,初览她离乡10年的短诗的忧伤,时光仿佛黑夜中的大鸟扇动翅膀滑过树梢。依稀记得当年学校的文学讲座见到她的模样,戴着眼镜的羞涩的笑,还在学校门口买过她的一本诗集《歌,水上红月》。后来,在福州听到诗坛关于她和一个女诗人的排名争议的事,听青禾老师说起各自对诗和生活的见解的分歧,而她终究义无反顾选择放弃所有的现世安稳重新启程……该书“后记”里说:“对一个已辞去一切的人而言,异乡是你必须战死的沙场,是你非如此不可的极地……极地就是一般人到达不了的地方,即使到了,也只能短暂停留而非长期存活。这几乎就是我们这些背井离乡人的宿命。”这些话,几乎挑明了所有漂泊(如果故乡有根的话)的游子的心境。每一个身在他乡的人儿,都冷暖自知。我不懂诗,唯有像笔名一样祝福你琪安!
11)
安琪妹纸三本诗集,欢喜。那种在乌有之乡,时间得到信任的状态感,语言活性下暗置的生命自信、自爱与冲撞,实在具有摇滚和夜曲的双重娇媚。那种现代性在语义的肌理中,而不是在语气的形态上。不赞赏是不负责任的。
12)
此书出现后我同时在读的其他三本书立刻让位,无论来回的地铁,还是睡前小阅,胡亮的《阐释之雪》都是我想一口气读完的诗学文论集。胡亮文论,自成一家,最大特色是,没有学院统一训练出来的整齐划一步子,却有学院施加于一个学者的庞杂学养和考证辨析之能力。胡亮其人,乃是从古典中走出的现代人。前有陈子昂,今有胡亮,遂宁有此二才,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13)
非常丰盛,胡亮了得!《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非胡亮不敢编,身为川人,此举惊世骇俗,无求于人方能无所顾忌而只凭自己的美学趣味。想我等,编个民刊都得顾东顾西,委实惭愧,惭愧之至。
14)
胡亮编著的《永生的诗人》是近期给我触动较大的一本书。之于我,触动较大一般有如下两个表征:一,阅读过程中会忍不住批阅圈点,并长吁短叹。二,阅读之后会有一种必须推荐别人的冲动,不推荐,会觉得过意不去,觉得自己独自私享了一本好书,很自私。
这是一本编著,编有9人诗作并著有书中9人的生平记录及对他们诗作的相关评价。哪9人?一一数来即为:海子,骆一禾,方向,戈麦,顾城,麦可,马骅,余地,马雁。熟悉诗歌的人马上明白本书的宗旨——为青春早夭的诗人群体立传。这里面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因病故去,计有:骆一禾、麦可;一种意外辞世,譬如马骅;第三种就是自杀身亡,海子,方向,戈麦,顾城,余地,马雁,如是。
本书以顾城享年(37岁)作为入选诗人享年的上限,选取的这9人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他们的作品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同时,关于他们的资料又相对比较完整。作为读者兼诗人的我,在读了胡亮长达三万余字的长篇序言后,内心涌出的是这样一句话,胡亮为9位逝者所撰写的这篇宏文,应该也是每个活着的诗人所期待的对自己盖棺论定的文本。
15)
梦到新诗典团在旅游,遇到一个印尼华人,矮小白净,他一眼就喜欢我,老缠着我,约我晚上同居。我心想,这人会不会艾滋病啊。我不乐意,又不好意思说。这时伊沙说,安琪我们晚上去住山洞。然后我和伊沙那个晚上住在山洞里,各自读书。第二天天亮后我们赶紧赶回宾馆,住的是五星级呢。这时笨笨看见我回来了就跟店老板说,“我说安琪昨晚没住宾馆向你讨回她的钱没错吧”。我突然想,我跟伊沙在山洞住了一夜,别人会不会乱想呢?后来我遇到那个印尼华人小伙,他气呼呼的,大家都在宾馆吃自助餐,他一点都不搭理我。
16)
是他们成就了死,而不是死成就了他们。正是他们,使寻常之死,使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死,放射光芒。死亡本身是黑暗的,若无一些勇敢者敢于挑战死亡,则死亡就太过强大。这勇敢者包括英雄烈士——那些不惧于对手屠刀的人,一样要享有本书中诗人们被赞美的权利。——读胡亮《诗人之死》有感。
17)
过分的探索真的只有大师才可以玩。一般人给便壶签名最多只能证明你是便壶的主人,杜尚签了才是艺术品。
18)
便壶只是杜尚反叛古典艺术的粗鄙化隐喻符号而已,它本身并非艺术品。不能因为帕瓦罗蒂唱我的太阳唱得最辉煌時放的一个屁,也说成是美声。
19)
谢绝了一篇写谢冕老师的约稿。起了几次开头,终于还是下不了笔。2001年第一次见到谢老师,无知者无畏,写了一篇小随笔,刊登于2002年第五期《绿风》诗刊。本以为15年来见到谢老次数更多,应很容易写,不料却年纪长了,胆子小了。左想右想就是怕写不好,有辱长者。还是投降吧。我觉得写谢老如果只是家长里短写写谢老的可爱乐观助人为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他的历史价值呈现出来。这么一想,就越来越下不了笔了。晚辈写长辈,视角问题不好摆,肯定长辈吧,晚辈何德何能对长辈加以评头论足?要是写长辈关心晚辈吧,一来容易把长辈写俗了,二来会成为变相吹嘘晚辈自己。所以说,难。
20)
读谷禾《十八术士帖》,就是在古典中国走了一遍,遇见身藏十八种武器身怀十八般武艺的高人,他以十八种面目示人,总有一种会和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对接,你由此感动击掌、长吁短叹、心潮激荡。读谷禾《十八术士帖》,我又一次确认了这些产自中原大地诗人他们得天独厚浸润其中的中原文明施加于他们身上的来自《诗经》的教化,这近乎一种天赋,河南诗人被汩汩流动于身的传统之血滋养着,一出手便有儒侠并举之气象。读谷禾《十八术士帖》,我觉得谷禾在有意无意的题材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几年,诗人们纷纷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写作关键词,以臧棣“丛书”“协会”为典型。
21)
等人时读诗是一种享受,读到这组力作,随便说点感觉:安琪的作品体现的完全不是女性视野,她已经进入大思想大写作境界,一种面对大海背靠整个人类的写作。从《父母国》、《极地之境》中一个人一代人的书写进入到整个岩石层的写作。写泰山我竟然看到泰山将倒欲倒而未倒,人之将死欲死而未死,她借泰山说出了风花雪月之怒。另外几首从人性层面的贴身呈现出发,比如写父亲的那首,揉进历史和大的文化演进以及人类虚空,以500年为一个时间计量单位,那我们刚举起的桨我们所有的一切不都是仍然都停在半空?安琪会成为伟大的诗人。
22)
每一个优秀的诗人都有自我的美妙和期许。安琪有热情的灵魂和梦想的行动。
23)
在跑动的落叶面前,相机也有相机的无奈。
24)
一夜北风紧,清晨见蓝天。北京不是没有蓝天,只是没有狂风。不是我喜欢狂风,我只是喜欢蓝天。应该让狂风来当环保局长。
25)
胡亮读诗总是能以己之心度彼之腹并深得要领,最终经由自成一格的语言表述完成对被写者的完美呈现。胡亮的评论语言兼具典雅与前卫之风范,真正特立独行。老一辈中燎原自成一种语言格局,新一辈就是胡亮了。
26)
在我不十分尽然的了解中,安琪是一位一直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不仅仅是作为一名诗人)。她的修行体现在,她于内心不负命运许给她的幸运和天赋的同时,又安于接受并努力扭转命运交予她的坎坷和考验,并从中获得趣味与智慧。如果说诗歌是诗人专一的情人,那么安琪可以说是努力做到了,“不负如来不负卿”。
27)
记梦。一群诗人到一地,我和几个朋友被晴朗李寒邀请去讲座,对着一个喇叭开讲。之后李寒送我们来到机场,我看到那群诗人都在机场候机。我突然发现我的包包忘在李寒处了,身份证也在包包里,急,向安检人员说,我和这群诗人是一个团队,希望他们允许我找一个证明人。安检同意。我抬头却看见诗人们已乘上扶梯远去,我看到娜仁琪琪格后背,急着大喊“娜仁,娜仁”,娜仁没听到,扶梯到顶端后娜仁右转登机去了。我东找西找企图再找一个诗人来证明,却一个也找不到。吴子林把我摇醒说,你干嘛哭呢?我说我没哭,我只是着急找人。子林说,怎么听到你嘤嘤声,我说,我是在叫娜仁娜仁。
28)
记梦。昨晚又梦到娜仁琪琪格,还有老苏。梦到娜仁出差回来,老苏上班了,娜仁进不了家门,就先到我家洗漱,洗漱完毕还把我家客厅地板拖得贼干净。知道我家有保留茶叶渣的习惯,把茶叶渣铺晒到地板上,就在进门处。后来老苏来电找娜仁,我就醒来了。
29)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周宣王时儿歌。
30)
“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糜弧箕腋!”周宣王占卜鲧词。
31)
多谢寄来的诗集《极地之境》。我已读了二十余首,挺喜欢。都是一些可读和耐读的短诗。很佩服你对诗歌的热爱、坚持写作和先锋态度,我个人认为先锋就是打破旧规范并建立新规范。赞成像你一样真性情地生活和真诚地写诗。
32)
再慢的桃花,再慢的山楂,也有更慢的春天等着它。
33)
为什么诗人一信基督就都会给主写诗?为什么佛教徒很少给佛主写诗?
34)
看交响乐的几句外行话:A、每次看交响乐总是忍不住昏昏欲睡(在家听碟倒不瞌睡),赶紧东张西望提精神,果然见到若干人在打盹,交响乐真是最好的催眠曲。突然我看见拉小提琴的美女穿着无袖紧身黑衣,不禁对同伴说,她也不怕冷?B、不明白为什么每曲结束指挥都要到后台一下再回来,难道为的是让乐队和观众给他鼓鼓掌?C、一个疑问很久了,我看乐手人人盯着乐谱,没谁在看指挥,指挥到底有什么用呢?D、每种器乐都要有若干个乐手以备其中某个停下翻乐谱时音乐不会断,一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