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安琪
诗人安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6,148
  • 关注人气:49,4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手记(2)

(2017-01-19 11:40:36)
标签:

安琪

随手记

树才

张清华

民间诗刊

分类: 安琪随笔

清华兄这张照片,哈哈脸廓有一点阔,应该是照相的角度所致吧!他在我的印象中,面孔一直是偏瘦的。眼睛的晶亮,胡子的拉茬,倒一直是他的特点。清华兄属于才情满溢、视野开阔的那一类批评家。我对他的超强记忆力,也印象深刻,葛雷先生翻译的法国天才诗人兰波的名作《奥菲莉娅》(这首诗可不短啊!),他不仅能倒背如流,而且他背诵起来,真叫声情并茂,流光溢彩!诗人安琪去年以来一直做着一件让人称道的善事:她博览群书,对诗人、诗事、诗书(与诗歌有关的一切著述,好像都在她的阅读兴趣之内),兴致所致,文思涌动,便随手点评,文章虽短,但信息量丰富,常常闪现灼见。这篇读后感,是我读到的她最长的一篇书评,往事历历,她有所亲历。关于“第三条道路写作”(1999年莫非、车前子和我一起提出并倡导;我感觉,它的源头、进展和裂变,都应验了“不结盟”这个当初的预见)。安琪在文中写道:“幸运的是,第三条道路入选了《上海文学》“当代诗歌的民间版图”专栏和本书,算是我和第三条道路同仁相互共勉的纪念——第三条道路饱含了我初到北京时诗歌的热血和疯狂。本书“第三条道路简史”由我撰写,树才写了题为《“第三条道路”:一种新的思路》的文章,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命名缘起及写作理念,“写作。对,是写作,而不是争吵”,因为第三条道路是在“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激烈争吵的盘峰论剑(1999年)之后提出的,性格温和的树才自然不喜欢争吵。但人算不如天算,恰恰第三条道路是在撕破脸皮的争吵中分裂的。感谢张清华教授为曾经兴旺的第三条道路留下这么一篇文论《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张教授写到,第三条道路“蕴藏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没有任何的自我限制”。”清华兄提醒得对:“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对于诗人,写诗如同找到人生的一条路来走,而对于诗歌,写作则需要在人心和阅历中挖掘语言之道。路/道,或者道/路,都在前面。我们回顾过往,其实正是打开“前面”的一种方式吧。

——读安琪《为民间诗刊立传:读张清华主编〈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地理〉》感言

                                 树才,2017-1-16

 

吾国东三省人最适合到美国参与竞选,他们个个能说会道,特别擅长冷幽默。一个东北人是单口相声,两个是相声,三个是群口相声。

                                                       安琪,2017-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手记
后一篇:随手记(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