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安琪
诗人安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4,761
  • 关注人气:49,4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手记

(2017-01-18 21:58:08)
标签:

随手记

安琪

分类: 安琪随笔

随手记

安琪|撰辑

 

陆续从微信存储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杂感,是为随手记。——题记

 

 

1

终于见到发星了。四川普格农机厂相信1990年代的诗歌中人都知道这是发星的通讯地址。普格隶属西昌,我对西昌的向往也包含有想见发星的因素。一直以为发星是彝族,今日才知他竟然是汉族。发星钟情于彝族文化,且在这方山水中出生成长,整个相貌已全然彝化。自然和文化的渗透力就是这么神奇。我问发星,彝族信仰什么神,他说,分好多种。我说,我要那个大众化的譬如蒙古族的长生天。他想了想指着环西昌皆山的山说,你就信大凉山神吧。我觉得这神不够彝化,经询问彝族老人,获悉他们信奉毕摩神。毕摩神毕摩神,请赐我灵感,让我写出大凉山诗篇!

                   安琪,2016-6-26

 

2

太神奇了!

昨晚做梦如下:我主持诗人大九主编的《百年新诗精选》首发后,潇潇带我找一个女中医理疗,女中医开口即说,礼金?我掏了四百给她。她帮我按摩腰腿,效果很好。然后一干诗人爬北京西山,上有某寺。门票一百。

晨起我对吴子林说,这两张邮件通知单稿费兴许正是五百。

竟然!

神秘的不是世界为何这样,而是世界就是这样。

                            安琪,2016-7-1

 

3

收到家乡寄来的《语堂文化》,芗城区林语堂研究会由芗城区文化局具体负责创办工作,时我正借调该局,无论是到天宝五里沙踩点,祭拜林语堂双亲墓,还是在厦大和林语堂女儿林相如相见,我都在场。林语堂纪念馆开馆仪式的热烈场景,首届林语堂学术研究会上社科院王兆胜教授陈述他为何放弃鲁迅选择林语堂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林语堂雕塑的设计方案遴选,纪念馆牌匾书法的作者,凡此种种,都只以点滴印象模糊在脑中。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是林语堂祖居地,漳州平和县坂仔是林语堂出生地,两处都有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是漳州的,也是宇宙的(先生有言,一心评宇宙文章)。对先生,除了当年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和一本《苏东坡传》(觉得译者没译好),我所知不多。本诗(《五里沙无际蕉林中的林语堂》)也是应漳州诗人吴常青之约而作,有唐突先贤之愧。漳州现代文学史三大家(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我比较能理解和进入的是杨骚,故有文记之,余二者,等天意。是为记。

                            安琪,2016-7-2

 

4

有人哇哇叫把我吵醒,结果我看了点球心脏差点跳出心。意大利肯定点不过德国,浪漫的人心理素质差,更何况遇到的又是超理性之国。

                                              安琪,2016-7-32016法国欧洲杯

 

5

评论文字也能读出伤感和眼角的泪这是因为论者和读者皆在红楼梦中。一部红楼,千古伤情。——读李敬泽《〈红楼梦〉:影响之有无》有感。

                                安琪,2016-7-5

 

6

安琪此文(指《一个天才中之天才”——纪弦其人其诗》,刊于《海峡瞭望》2016年第6期),多次引用我的观点,并对拙文《且去填词:读纪弦回忆录》颇有谬赞。事实上,对于纪弦诗,乃至其他台湾诗,安琪自有她的感悟。她发表于《海峡瞭望》“台湾诗人专栏”的系列文章,已经构成了一部“一个人的台湾新诗史”。

                                                 胡亮2016-7-21

 

7

一定要有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才能写出这样安静的诗篇,这是属于李少君观察感悟到的自然,不是想当然的自然。——读李少君《自然集》有感。

                         安琪,2016-7-26

 

8

现在我希望写确确实实读得懂说得清的诗评,而且这诗评只针对这首诗有效而非放之四海而皆行。                                      

                          安琪,2016-8-12

 

9

迄今读到三本学生整理老师的听课笔记而成的专著。它们是,陈丹青之于木心,韩敬源之于伊沙,还有就是这本,叶龙之于钱穆。钱穆文学史就是经典文学作品史,今天开读,有几次读到眼一酸心一动,如在现场聆听先生面授。由此书,又翻出几本书待读。书就是这样,越读越多。

                                                               安琪,2016-8-31

 

10

昨夜(20160901)与日文翻译家田原先生相聚于北师大谭五昌教授做东的饭局上,听他谈到诺奖作家大江健三郎,记之。大江一生勤于读书,他的读书方式是,对自己重视的作家,用半年时间读该作家全部书籍,包括各国译本。普通重视的,则读三个月。读完后,书全部送出。田原有一回去大江家,发现大江家一个大书柜全部装的帕斯的书,他问大江为什么,遂得此答案。大江并说,到他家的人也多了,只有田原发现这个奥秘。田原先生一般到别人家里,喜欢看人家的书柜,他说,从书柜里可见出主人品性。

                                                       安琪2016-9-1

 

11

政治家尤其一国首脑决定本国命运,可怜的人民只能承担后果。

                                      安琪,216-9-21

 

12

安琪好!谢谢你送的诗集,我会好好读。在此前的阅读你作品的过程中,获益很多。在我看来,诗歌和诗意最大程度地融入了你的生活,信手拈来皆是妙语;散淡之中表情达意,轻松之中偶有意外深刻。而且,诗的形式也被你运用和开发得丰富多变。因为读你,诗歌在我内心变得温柔而开阔。我甚至以为,军旅诗人们应当从你身上借鉴更多,我一直觉得宏大而空洞的甚至没经过大脑和内心的文字不会有什么力量,枪口上的花朵、花朵上的露珠可能更能激起大家对和平的热爱。有时间欢迎你来听音乐,喝茶,聊天,发呆。   

                                       雷从俊2016-9-29

 

13

读书,是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认识的,应该是边读边琢磨着,边琢磨着边质疑着,而边质疑着也就会有一些小的发现,不断的小发现汇成了不大不小的发现,待到这样读的书多了,发现也多了,发现多了就有了大发现,有了大的发现才会有写作的冲动,一次又一次,一次次的按捺不住,就有了大的掀天揭地的写作冲动,于是创造就诞生了……读安琪的微信久矣,发现她是文坛女流中难得的一个会读书的人,而且她读书是有自己立场的,让我觉得是一个好榜样。

                            王久辛2016-10-02

 

14

2016911日至17日,我参加了中国诗歌网在上海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网络诗人高研班,除了认识本班其余2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同学和10几位授课名师外,还认识了旅居上海的徽籍诗人杨小青,小青家离上海大学很近,因此可以节节来旁听课程。我是在那天上午他拿着一本《上海诗人》请我在刊有我作品的那页签名时知道他的,同期杂志也刊有杨小青诗作。杨小青质朴、仗义,给二高班同学留下很深印象,班群里也都视他为我们中的一员。此画随同我的各种诗文集一起寄赠杨小青,它在我家书柜已摆放近半年,一直靠着《李太白全集》,已采足诗仙之气,希望能给小青带去创作的灵感和勃发。是为记。

                   安琪2016-10-07

 

15

你的读书笔记真的很好,每次我都复制下来,不仅自己再三品读,还给几位好学的学生推荐。希望能经常读到这些优美、敏锐而富有见地的文字。还希望日后能结集出版。

                                     薛庆国2016-10-08

 

16

后弟:仲夏,您与智宏大师于鼓山小院短聚匆别“黄鹤一去无消息”仅在屏上时时有您的诗迹。近期欣悉《安琪/读书记》上,中。阅之満目生香,很有民国范之味!盼(下)。安琪作家曾在您《访谈家》受访作客,几十位著名诗人,作家访谈中,安琪所述原访录未见颇憾。(见读书记)。安琪是文字精灵!书是她毕生静谧灵魂的栖息地。然她受邀在大学演讲时,一定是她灵魂对中,外,古,今严肃文学之美!精釆铨译神釆飞扬的尽情释放!安琪所读的书,本身就是一座可移动的图书馆,令人心生敬畏!
                                 (白发渔樵给张后的微信。2016-10-12

 

17

为什么诗歌只负责记忆而不让记忆中的人事永远跟随你走?让我试试翻开记忆的快乐。

                                  安琪2016-10-13

 

18

鲍勃·迪伦是代表一代人获奖的,19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青年革命,包含有民主、女权主义、反对种族歧视、反战和平、环境保护、同性恋者权利,性解放,等等,经由摇滚、嬉皮士、吸毒、流浪等形式表现,这里面有文学界熟知的金斯伯格和凯鲁亚特等“垮掉的一代”,至今健在的鲍勃·迪伦已然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他的获奖是一代人的获奖,是诺奖评委会对1960年代美国青年革命运动的礼赞和致敬,在中国所赢得的欢呼主要来自受惠于1980年代国门开放西潮涌进曾经的一代热血青年对自己青春记忆的饱含热泪与深情的回望。

                             安琪2016-10-17

 

19

中间代不是历史,是安琪努力的轨迹。

                        徐江2016-10-30

 

20

“我一来,鱼儿都游过来,你一来,鱼儿都跑走了。”

“说得我像鱼儿的后妈,成天逼他们拖地板似的。”

                                安琪, 2016-11-7

 

21

写完商禽,2016《海峡瞭望》台湾诗人专栏本年度任务完成。4年零1月的专栏感谢编辑鲁亢不依不饶的追稿。目前尚积累有若干台湾诗人素材慢慢写给2017,希望随心所愿,不以专栏形式。确实每月心里都放着一块石头有点吃不消了。

                                安琪,2016-11-10

 

22

狂妄的人必将在某一处受到惩罚。

                          安琪,2016-11-15

 

23

我已到了时时在他人的作品中看到长处的年龄。

                          安琪,2016-11-14

 

24

羡慕小说家,在别人是八卦,在他们是素材。

                     安琪,2016-11-15

 

25

其它诗集读不下,就是它读得下。安琪的作品,不追求唯美,但求真实,有一种生活性、直面现实性,不同于中国女诗人唯美、细腻、感性化的作品,也不同于中国男诗人的扩张性、侵略性和干硬强硬性,安琪的作品介于此二者间,是柔中有硬度、硬度中见柔性的不同于任何人的作品。正如安琪本人给我的印象:外柔内刚。

                                      ——沙辉点评安琪诗集《极地之境》2016-11-18

 

26

安琪正常的时候就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患神经便马上先锋起来。

                 钱志富,2016-11-24

 

27

说实话,哪个人做体检不是胆战心惊怕被查出病来?好像体检就是为了证明你有病。我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做体检。

                                     安琪,2016-12-1

 

28

认识安琪很偶然,也很幸运。这最大的幸运不止是由此见识到了她的真诗人性情,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诗歌人生,她的让我联想到她有点类似为现代版的李清照般才华横溢而满腔情怀(在我看来,此二者之为诗者,均主要源于一种骨子里的先天性情愫),认识安琪的最大幸运,是因此而可一览她的著作、文字。分享在此的《安琪读书记》便是如此。我从输液的病房里起看,液输完了行走在夜街上继续边走边看,直到到家,吃饭,完后继续看,看完。这几年,我想,不止是整个社会,就是自诩热爱读书的我,这样读入迷的书和情形,确实是太少了!至于安琪文字随笔的亲和与自然、“粘人”,不必再多讲。我只说她在这里说我读鲁院时有幸接触的邱华栋老师我知道邱老师览书海量,还寄了一套他特关注的《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予他)的一段话,以此反赠安琪其人:“这个世界注定有一些人非同凡俗,他们的一天仿佛不是以24小时计,他们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一边忙碌于生活与工作,一边又大著不断,邱华栋就是这样一个人。

                                   沙辉,2016-12-2

 

29

我觉得我本质还是庄子一点。跟人打交道不行的都庄子。

                             安琪,2016-12-18

 

30

每有友人言及焦虑及郁闷我就劝他们“去写读书记”,单读不写还不行。写了,你就会静心读,抓紧时间读,并用心组织语言写,你和作者和书中人物事理交流,也就超脱于尘世之上。何以解忧,唯有写读书记。

                         安琪,2016-12-31

 

31

收到《元写作》第8卷,批评家胡亮又出长文《遇真记》,此番论述的是苏小小接受史,待细读。惟此前曾应胡亮之约写过一首苏小小,今日看到亮兄解读不禁心惊,潜意识中对苏小小之不敬被针挑而出。暗叫羞愧。确实的,女诗人写杜拉斯多,写苏小小几无,男诗人写苏小小多,写杜拉斯几无,此间定然有二女“女性身份”之强烈反差的元素在。值得胡亮再从比较文学角度做一文。

                        安琪,2017-1-4

 

32

晨起,依旧重霾,连续5天了(201711日至5日),喉咙刺刺的。朋友说,躲啊,到南方啊,回故乡啊,但一动就涉及各种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空间成本,对大部分生活工作于北京的市民来说并不现实。关注雾霾,让雾霾成为雾霾中人持续的话题,当能有一点作用?或者只能祈祷风祈祷国际会议召开?

                       安琪,2016-1-5

 

33

201716-8日,到肇东参加第四届冬捕节,和花语同居两夜,主要听她讲述她的爱情故事。这个起于20169月的爱情,以单相思为主,但并未遭到对方的猛烈拒绝,对方虽然没有答应花语的追求,但并不拉黑花语,反而和花语经常在微信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我对花语说,你们其实已经在恋爱中了。短短两月,花语为她心仪的画家,她口中高冷的,央美毕业的画家写下一百多首诗,并开始了以他们爱情故事为摹本的小说创作。因为画家爱美,花语开始网购衣裙,注重打扮,每天坚持打乒乓球锻炼身体,已练出了腰身。花语说,这一生从来没有主动追求过人直到她一眼相中画家并一见钟情。花语说,我都是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了还怕什么,该追就追,至少不留遗憾。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花语为了画家换掉了红框眼镜,网购时竟然把地址填写到淘宝网,闹出了好多好笑事。花语从不隐瞒她的单相思之爱,实际上她狂轰乱炸的爱情诗早把她的情事公之于众。她会坦诚她和画家的微信对答询问到底画家何意,其实这询问本身已是答案。花语胸有成竹,知道自己要继续穷追猛打。譬如她问画家是否有自己喜爱的对象,画家答,我都过50的人了,能没有吗?花语于是沮丧沉默。一会儿画家又发来一句,我20岁时就有喜爱的人琼芳登。花语于是又很欣喜。我对花语说,画家是爱你的,怕你伤心,又绕了回来。花语连连点头,这么聪明的人自然心中有数。

2016年是花语的幸运年,除了爱情,她还兼职中国诗歌网访谈主持,采访了大量女诗人男诗人。花语是我的女朋友圈里精力最旺盛、战斗力最强的人,能吃、能睡、能干活,说的就是花语这样的人。无论何时何地见到花语,总是意气风发,跑前跑后忙乎、张罗、为大伙拍照。我和花语交往已近10年,这次肇东之行的花语和11月洛阳之行的花语,是我见到的,最喜庆、最快乐、对生活最没有抱怨的花语。因为爱情,也因为中国诗歌网给予她的自信。

我又热心又善良,从不害人,按照轮回,也该我有好运了。肇东之夜花语在她的床上说,我在另一床上答,会的,我已亲眼见证诗神帮助过许多我身边的人包括我,你也一定会受到诗神的眷顾。花语不知道,我这句话早就跟几个朋友说过,确实的,大家好,才是真好。

期待有一天花语带着她的画家恋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一定请他们吃饭!

                                            安琪,2016-1-9

 

34

在岁末年初各个版本的诗歌年选中邱华栋和周瑟瑟联袂编辑的中国诗歌排行榜一向以新异、丰富、生猛的创意取胜,它牢牢抓住排行二字,做足各项榜单,提出各种吸引眼球的新概念诸如“TOP10”,诸如“寂静诗人”,让诗歌向娱乐靠拢,事实上在古代,诗从来就是可歌可吟,就是娱乐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优秀诗人的邱周二位,他们的诗选眼光值得信任!

                           安琪,2017-1-9

 

35

长诗我只记得读《轮回碑》时的感受,词语翻飞,世界在疯狂,读了就忘不掉的,大气磅礴。

            牧野,2017-1-09

 

36

得奖“第七届包商银行杯高校征文大赛”诗歌组优秀奖)了,算是对2016的总结吧!

2016,读中文系的第二个学期。闽南师范大学开设的特色课程,新诗写作课让我重新燃起因高考而中途放弃的文学写作的热爱。代顺丽老师的新诗写作课帮助我系统地了解了新诗和如何进行新诗写作。

在代老师的引荐下,我又认识了任毅老师任毅老师的指导对改变我写作中的学生气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半年,又跟着任毅老师参加了漳州诗协的庆典,认识了不少漳州诗群的前辈,不胜荣幸!

最重要的是学校的闽南诗歌节,我第一次见到了校友诗人安琪学姐,朦胧派诗人梁小斌老师,台湾诗人萧萧老师,女诗人叶莎老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校旧图书馆和安琪学姐,梁小斌老师的交流,安琪学姐和她的诗一样充满了一种女权主义的味道,对诗的认识深刻,诗学观念非常先锋,最近模仿她的《像杜拉斯一样生活》写出了《像萧十一郎一样生活》,同时也再次细读了她的一些作品,希望可以从这些前辈大家的作品中汲取更多创作理念,人文精神!

在新诗写作的路上,我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试图接受最先锋的写作理念和诗学观念的熏陶,尽管有些东西我还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始终告诫自己,作为一个新人,开放有所取同时不至于狭隘。

今年得的是优秀奖,学院历史上学长刘文西拿过二等奖,并且去了北京发言,希望再写一年提升水平去帝都去北师大的国际写作中心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北京之行!感谢!安琪老师,作家网,漳州诗协,代老师,任毅老师!

                          北鸽,2017-1-11

 

37

安琪这首诗写的是鞋子(《鞋子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投射的则是自己饱满的情感。浓烈的主观意愿构成荒诞性假设,却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这种纯口语叙事的诗歌实验,隐含着的诗意核心不是女诗人的恋物癖,而是女诗人对自己有关联的物质的情感超过了一般女性的尺度。

                      黄土层,2017-1-11

 

38

诗歌有时是一种药剂。你要说足迹,显的那么历史,她偏说鞋子(安琪诗作《鞋子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显的那么现实。

                                  长蒿,2017-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