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

(2013-06-02 23:47:04)
标签:

方群

海峡瞭望

安琪

台湾

福建

分类: 安琪文论

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

——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文/安琪

 

“我在厦门机场,班机宣告延迟,微博正式开通”,2012年5月17日,方群在新浪微博发布了第一条博文,其时他刚参加完由漳州师范学院、台湾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诗学季刊联合主办的2012漳州诗歌节,回程路上顺便建立了他的第一个与大陆诗人互相沟通的网络平台。诗歌节上,大家都怂恿这个来自台湾的诗人学者兼帅哥要与时俱进不要跑在微博后面,未见他应允,却不料,人未出大陆,微博就建好了,我猜他是用手机注册的,这个现供职于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的教授,显然是一个有现代行动自觉和好玩心态的学者,他的微博量不大,但时有思考性和妙趣横生的语句出现。譬如,他在叙述听讲座心得时如此写到:1,能做学术的通常都不太能讲。2,能讲的大部分都不太专注于学术。3,要能做学术又要能讲实在是强人所难(可怜的大学教授)。4,听了再多如果不能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也是枉然。

在本条博文最后,方群还总结了十六字真言:光听不练,浪费时间;光练不听,进步有限。

我不知道方群是属于能讲的还是不能讲的,我只接触到他作为诗人一面的方群,没接触到他作为教授一面的林于弘,倘若从诗人这个角度,方群还是能讲的,并且有其幽默的语言思维,这点,在他的微博上也能体现,譬如他写过这么一条:被人肉搜索了,还好我肉不多。考虑到2013年4月份他曾在常熟理工学院做过短期学术交流,授过课,我理解这条写于4月26日的微博显示了他被他所授课学生搜索后的心得:1,他的微博文字不多,透露的信息量不大,不怕被搜索。2,他的人生经历不复杂,没有什么不可告人处,不怕被搜索。

无论如何,一个“肉不多”,把一个学者身上的诗性毫无遮掩地袒露于读者面前,使方群的天真本性活泼泼地流泻一地,有时,我们会听到他在批改完作业后伸个懒腰,嘴里呼出一口气说“好……累……啊……!”有时我们会微笑地看到现世安稳的方群忍不住抒情了一把“难得生活简单,读书睡觉吃饭;无风无雨无浪,快乐自由平安。”微博上的方群是丰富的,对生活有着全身心的热爱,对旅游有着按捺不住的兴趣,对学问有着“自求多福”式追求……这样一个人,在2012年因缘际会,被我遇到了两次,也是诗歌之光惠及诗人的见证。

方群见诸网络的诗作不多,他虽建有博客,却少贴诗作,遍查家中与台湾诗人有关的选本(大都出版于1990年代初),也没见到多少与他有关的文字,我不知这是否能理解为方群出道较晚?话讲回来,1966年出生的方群,和同样出生于1960年代的大多数台湾诗人一样,都属于中生代谱系,他们之前,则是洛夫、余光中、郑愁予等等一大批谓为前行代的诗人,大陆耳熟能详的基本就是这批。新世纪以来,随着前行代诗人渐渐走入老境,也随着两岸诗人交流的越发频繁,中生代诗人跨上了与大陆诗人交流的快车道,频繁出入于大陆诗歌现场,慢慢为大陆诗界所熟知。想想中生代诗人,许多已奔五,也不年轻了。这种写作与被认知之间的时间距离,应该不止发生在台湾中生代诗人之被大陆认知,大陆诗人之被台湾认知,也许也大致一样?好在,时代在变,两岸诗人交往的程序也在变,2012年底,大陆诗人潘洗尘组织了一批诗人赴台举办天问诗歌节,两岸中生代诗人有了大规模近距离交流。此后,潘洗尘主编的《诗歌EMS》为近十个台湾中生代诗人做了专辑,方群也是其中之一。

方群的这本诗歌EMS共收入诗作31首,都是他游历各处的诗歌笔记,足迹所至有中国大陆、法兰克福、旧金山、日本、狮城,等等,方群的灵感来源在异地风景的激励下蓬勃发生和发展。考察中国诗歌传统,游历诗历来是很重要的一脉,历代文人游历山水经常会留下诗词或赞美大自然,或抒发感情,山水与诗人间的互动经由诗词这一媒介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前行代诗人游历大陆山水后油然而生发的乡愁之叹不同,祖籍漳州,出生成长于台湾的方群,他的游历诗则没有那么多的悲切,他对中国大陆山水更多的是现代人的情怀印证,也就是,他是以一个纯粹现代诗人的眼光去观照去感悟他置身其中的山水人文,去品尝去寻找与山水人文有关的精神内涵,我想举他的《过儋州东坡书院》来说明。

2011年6月,方群和罗门、蓉子、管管等9位台湾诗人到海南省参加“两岸诗歌高端论坛”,期间,主办方组织了与会诗人参观儋州市东坡书院,本诗便是参观后的产物。全诗采用与苏东坡对谈的方式,娓娓道出诗人的见闻感受,开篇“你的前脚”“我的后脚”,拉近了诗人与苏东坡的距离,仿佛诗人与抒情主体是一对步步紧跟的朋友,他们,隔着遥远的时间几乎就要相逢于书院这一空间里,在诗人看来,东坡先生并未走远,他的热血、他的吟哦叹息,并未走远,在这六月蝉噪声中,诗人给同为诗人的东坡先生留下了再次相聚的信物——诗集,他希望并且相信,东坡先生一定会联系他的,因为,诗人间都保有相同的一份默契——诗歌。

《过儋州东坡书院》基本可以梳理出方群游历诗的大致写作方向,一种以理趣为主要表现宗旨的潜意识抒情方式,身为教授的方群,很清楚自己每一首游历诗的走向——它不会越轨,永远会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

 

                                               2013/6/1

 

 

过儋州东坡书院

 

                                         方群

 

你的前脚才刚走开

我的后脚就已追来

六月的午后匆匆写了几行草书

漂泊的旅痕却难以辨识未来

 

随遇而安的热血依然沸腾

传说的吟哦叹息

在瞭望青山一发的故国之后

你会点唱小邓的「何日君再来」吗?

 

没有预警的蝉噪从两侧逆袭

狗仔花在后堂继续绽放着

一阵阵游客的南腔北调左回右绕

钦帅堂的残香依然氤氲四方

 

我悄悄把背包里的所有诗集都留给你

寄托这份跨越时代的书写默契

有空请记得联络——

偶然,在千年漫长的慨叹之前

经常,在万里投荒的流浪之后

 

 

---------------------------------------------------------------------- 

方群,本名林于弘,1966年生,台北市人。博士。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学术专长为新诗、语文教学及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以新诗为主,并兼涉散文、传统诗。著有诗集《进化原理》《文明并发症》等,论著《台湾新诗分类学》《初唐前期诗歌研究》等,编有《大专国文选》《现代新诗读本》等。曾获:耕莘文学奖、中华文学奖、创世纪40周年诗创作奖等数十个重要奖项,并入选各种文学选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