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开的歉意
(2016-05-29 14:51:53)
标签:
生活朋友记忆名字杂谈 |
分类: 生活琐记 |
多年前,一位小伙子写了一篇言论稿件,携稿来编辑部向我“请教”。我认真阅读后给他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动手帮他修改了一遍,然后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小伙子写作热情高涨,常有文章见诸报端。
此后因工作变动,再没有见过这位小伙子。弹指三十余年,再见到小伙子,是在小区附近的路上。小伙子已是五十开外的人了,脸上已经褪去小伙儿的那种“年容”。
这位当年的小伙子一见到我,老远就喊“赖老师”,紧握我手问寒问暖。可是,我死活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只能尴尬地应付着。
随着住房的变化,他现在住得离我不远,每月都会碰见一两次,每次他都主动地喊我,热情地问好。但是,我依然想不起他叫什么,想炸子脑袋也无济于事,又不好意思问他。
更糟糕的是,我现在发现叫我“赖老”、“赖老师”,我却叫不出对方名字的人,已不仅仅是这位当年的小伙子了,在小区大院,就另有两位。每当相遇,人家叫我,我叫不出人家,就甚感不安,觉得歉疚。
东逝之水般的岁月,流淌得亦近亦远,此中的朋友还认识着你,主动热情地跟你打招呼,你却叫不上他们,干笑着应付,难为情不说,也很不公平,有点对不起人啊!
无奈之下,我想了个无奈之策,再次远远地看到自己叫不上名字的那两个人,就立刻绕开而行,以避开那种难以名状的尴尬和不安。自己总是期盼着哪天想起了人家的名字,再大大方方地见面。
问题是,人绕开了,内心的歉意是绕不开的。这就好像媒体采用了作者的稿件却不给稿费,人家作者也许不计较,但你自己是否会觉得亏欠着别人?尤其是那位当年的小伙子,人家总是那么亲切地叫自己,自己怎么就想不起人家的名字呢?
当然,我也发现,有的老年朋友,甚至还不甚年老的朋友,偶然路遇,显然已经忘记了我的名字,尴尬地叫不出来。于是,打个哈哈,招招手,问个好,彼此笑着走过去。对此,我极为理解,毫不介意。
岁在桑榆,时不可追,数花期,恨春归,思亲念故,朝朝暮暮。相遇难呼其名的朋友,不知都能理解乎?
岁月无情啊,转眼就是70多岁的老人了,在公交车上已是有人给让座的人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体质的衰老,必然引起记忆的衰退,多少当年人和事,不觉已在朦胧中。就像提笔忘字一样,今后忘记了名字的人无疑还会增加。那么,对于一时叫不上名字的所谓“半认识”的人,相遇时难道都要绕道而行吗?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生活趣事:
时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