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烟把热量大 熏蚊熏得人先晕(《曾经的乡土》之41 )
(2012-12-16 10:47:12)
标签:
草根史记艰苦岁月乡村生活农家往事金色记忆 |
分类: 曾经的乡土 |
盛夏烟把热量大 熏蚊熏得人先晕
家乡之夏,多有蚊害。水草山林,沟渠稻田,茅厕粪坑,牛舍猪圈,都在大量滋生蚊蝇。黄昏时分,屋檐之下,飞蚊乱舞,成群成团。一到夜晚,进屋走动,蚊群碰脸,嗡嗡之声犹如群蜂炸窝。拴在室外的黄牛,头撞腿踢,整夜发出驱赶蚊子的声响,天亮以后,可见其身隆起的疙瘩……千百年来,家乡的农民就是如此“与蚊共舞”,与蚊共度暑夏。
先说与蚊子同类的一种小蠓虫,家乡人称为“蠓子”。盛夏的白天,尤其白天的下午,针头大小的黑色“蠓子”,最叮人裸露着的双腿,更叮咬坐卧着的孩子。虫子虽小,但吸血极狠,数量又多,一掌拍下,满掌是血。对付这种小飞虫的办法,多是点燃一根蒿捻放在跟前,以烟驱之。但天黑之后,“蠓子”歇息,蚊子开始袭人。如果闲坐无事,可以人手一把蒲扇,既扇凉风,又驱蚊虫。如要睡觉,则必须燃烧“烟把”,以烟“秋”蚊。(此处方言之“秋”,即烟薰也。“禾”以“火”焚,其烟为“秋”,可见方言土话中的文化含意)。盛夏之夜,广用烟把“秋”蚊,可谓家家点火,户户冒烟。
我们常用的“秋”蚊烟把,以鲜活的青棵植物和干草为燃料扎成。将新砍来的野蒿或当年生黄荆叶条之类青棵子铺在地上,均匀地摊成条状,上面放置适量麦草,然后卷起,一段段地扎紧。扎好的烟把,比大号的碗口还粗。如此一根四尺多长的烟把,可以燃烧整夜。使用时,将一端的草芯点着,干草与青棵植物缓慢燃烧,产生大量浓烟,迫使蚊子退让住嘴。
每天傍晚,扎烟把是一件重要的生活内容。为扎烟把,必须于黄昏前后,将所需青棵植物和干草备齐。于是,一般在吃晚饭之前,我们拿上茅镰,抓紧到附近的山边、地边、田坎等处,砍回青棵植物。收工回家的路上,放牛归来的前后,砍割青棵也都是捎带的活儿。
由于大人下田干活,收工较晚,或另有事情,砍青棵和扎烟把的任务,常落在孩子身上。我们半大的孩子们,一般也很主动。下午放牛,或去田地干活,都带上一把茅镰,发现哪儿有好的青棵,就顺便或抽空砍割下来,带回家去。
如家中人多,分睡多处,每一处都需要烟把。例如我家,每晚都要扎三四根烟把,青棵砍少了不够,每次都要砍回一大捆。但并不是什么青棵青叶都行,因为有的烟雾有毒性,有的不易燃烧,有的无法扎制,因而只能用野蒿和鲜嫩的黄荆树条,其中艾蒿最好。砍上一捆蒿子和黄荆树条,抱在怀里,夹在腋下,背在背上,可以闻到浓浓的青气与辛香。
但天天扎烟把,天天砍青棵,附近和顺路的地方砍光了,就要跑很远的路,跑很多的地方,才能砍够所需之量。但在这时,天色已黑,长有青棵之处,附近多有坟墓。我一边砍割,心里一边发怵。砍上一抱,搂起便跑。所以,我很喜欢让哥哥和自己一起去砍青棵,一起去稻场扎烟把(稻场的旁边也有坟墓),一起把扎好的烟把扛回家。
进屋睡觉之前,先在床前点着烟把,并用扇子将浓烟扇开,使之散向床底及角落。随着烟雾的散开,密集的蚊子轰然疾飞,声音大作,如同刮风,碰撞于脸。如此过一会儿,屋内的烟雾浓度增大,蚊子已略显安静,人才进屋睡觉。
这时,虽然蚊子已被“秋”得有点儿头懵,无力咬人,可是睡觉的人也并不好受。家乡的房子,千百年来延袭旧式,从无改进。无论草房还是瓦房,每间房子只在前面开一斗(音抖)口大的小窗,基本没有采光和排烟散热之处,更无通风换气之功,夏天闷如蒸笼。再把房门一关,完全就像封闭的土窑。粗大的烟把在里面燃烧,火力旺盛,浓烟滚滚,热量积蓄,如处炉中。蚊子倒已适应,人却连薰带热,汗水直淌,喘息困难。
睡在这样的环境,大人缘于一天的劳累,可以慢慢入睡。但有孩子的女人,就太受罪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满头满身长着痱子,痛痒难耐,加之烟薰与酷热,整夜啼哭不止。对此,哄也哄不住,奶头也不好使,心焦的女人就“啪啪”地拍打孩子屁股,结果越打越哭。一把蒲扇,是唯一的驱热工具,使劲地扇着孩子,直到黎明时分,温度略降,人蚊俱疲,才能各自安睡一会。但是,仅仅迷糊那么一会儿,女人就要起来做饭,开始新的一天的忙碌……
父亲、哥哥、妹妹、弟弟和我,都能在烟把的薰烤中入睡。但我记得,自己夜里睡觉,屋内热,烟把烤,常常一身汗水。虽然一身汗水,也从不神经衰弱,照样入睡。只是极为辛劳的母亲,就像其他女人一样,不能利利索索地睡觉,不能安安稳稳地享受黎明时刻的凉爽。现在的城里,包括农村,生养一个孩子就要几个大人操劳,可那时的农村,一个妇女同时养育几个孩子,昼夜都要顾及,多么不易啊!
世世代代的家乡人,大概都是这样驱蚊度夏。虽然烟把驱蚊办法原始,薰蚊亦薰人,但纯植物燃料产生的烟气没有什么毒害,不产生什么污染,与今天使用的蚊香片和杀虫剂相比,要清洁得多,环保得多,对身体健康基本无碍。
自己生活在城市之后,虽然不再那样扎烟把,不再那样“秋”蚊子,却常常回想起野蒿燃烧的烟味儿。以至多年后的今天,在早已使用蚊香药片驱蚊的情况下,有时仍从端午节购买的艾蒿上摘下一些叶片,拧成细小的艾条并点燃,令其散发出那特有的艾香味,在艾香中回味曾经的乡野生活。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郑州,多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