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站起来回答百姓?(本文第二部分)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研究媒体信息,不难发现:职能部门和一些官员(包括吃着俸禄的某些专家权威),在情感和理念上习惯于消费者受骗上当是因自身的原因而“自食其果”;对于充斥社会、危害百姓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他们经常寻找各种借口,左一个困难、右一个客观地为自己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开脱责任。于是,他们对市场的巡察和监管能力不及外地记者远道而来的一次偶然采访,甚至不及一介童叟的旁窥则探。且看: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3.15贡献奖”第一名得主李秀英,一位下岗女工,7岁的儿子因食用有毒豆腐致患绝症。她冒着人身威胁,几年内500多次“混入”小豆腐作坊调查,揭开了黑心豆腐内幕,将大量线索提供给有关职能部门,使得几百家黑心豆腐作坊被清除。另一“3.15贡献奖”得主、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文荣,利用休息时间暗访了500多家菜市,发现了大量用有毒化工原料加工处理过的食品和蔬菜(如用避孕药摧肥的黄鳝),给政府主管部门写出了64页的长篇调查报告。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一位12岁的小学生看到黑网巴“勾去了许多同学的魂”,他经过两周的课余调查,摸清了隐蔽在学校附近的两家黑网巴及其营业、设防情况,然后向警方和文化部门举报,引导执法人员查处黑网巴。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职能部门和专职官员本应种好的“田”,种荒了,但一无职责、二无专业能力的普通群众却能有效地为其除草。一些制假售假、违法经营、坑害百姓的单位、窝点、市场就在政府职能部门和其官员或管理人员的眼皮底下,有的已经生产、经营了多年,嚣张尘上,有目共睹,怎么他们就不知情?怎么知情了就不履行应尽的职务责任?
在北京城区的一个大型菜市场,笔者转遍肉食区,就是买不到未被注水的猪肉。一位摊主笑着讥讽说:“这儿的肉哪有没过注水的!您要买没注水的肉,请到中南海去看看。”在这个市场内,有固定的市场管理办公室,也有专职人员值班。但笔者经过一个冬春的观察发现,他们每天似乎只做一件事,就是下班职工正需要买菜的下午6点钟左右,用高音喇叭向摊主厉声叫喊:“收摊了,收摊了!快点,快点!”在这儿,好在没有看到管理人员与注水肉之间有什么利益关联。但是在别处,媒体上的曝光和老百姓的所见所闻早已就一些职能部门为何不能履职尽责给出了人所共知的答案。
应该说,只要职能部门的人员认真负责地去管,去执法,那些违法经营就一天也干不下去。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权为民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勇于负责的官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不乏其人。在他们面前,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违法经营的就是干不下去。能干下去的,必然在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能干下去的“道理”。诚如一个非法注水屠宰场老板所言:“我给猪内注水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他们(管理人员)也从我这里拿了不少好处,他们要彻底治理了,也就自断了好处,所以他们不管。上面真来人检查,他们还提前给我打招呼。”难怪乎,国内64%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能力却照样生产,82.5%的企业不按法律规定检验产品却能让产品畅行无阻地出厂销售。
欺民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面对种种无序现象,该作为的职能部门和官员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小学生、下岗女工等普通百姓反而胜似专职人员,中国百姓不知情的国产食品毒物有的要从国外返回含毒信息,于是不断有网友发贴子、有正义之笔在报纸上写文章,责问:谁该羞愧?谁该脸红?
这种责问的确问得好,但决不会有人主动承认:我该羞愧,我该脸红。首先,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者应该羞愧和脸红,但他们已经良知丧尽,贪婪心黑,脸皮异化,他们哪里还知羞愧和脸红一说!其次,那些失职渎职的基层专职人员应该羞愧和脸红,但他们有的是猫鼠之恋,有的是权钱交易,有的本来就公然勾结作崇,他们不会因此而羞愧和脸红!你看电视上的那些暗访报道,他们有过羞愧和脸红吗?监管不力的上级职能部门的官员应该羞愧和脸红,但职责缺失者,或官僚主义严重,或缺乏百姓感情,或见怪不怪,甚至充当不法经营者的地方“保护伞”,因此他们也不会羞愧和脸红。再往上一点的有关领导机关的官员应该羞愧和脸红,因为面对百姓反应强烈的问题,面对一些事关重大的突发事件,他们往往发一纸诸如“要规范市场”、“杜绝乱收费”之类不痛不痒的苍白通知,说一声“狼今后不得吃羊”似的警告,事前事后都缺少深入细致的过硬工作和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但是,他们常有“发言人”告诉媒体和大众,我们对某某事情一贯很重视,但解决问题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全社会都要重视。看,他们更不会羞愧和脸红。
他们都不羞愧和脸红,难道该让北京的部长们脸红吗?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何况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大计的国家部委机关,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无疑承担着更重、更大的责任。诸如执法队伍建设、食品安全监控、企业行为监管、打击违法经营、解决教育不公、治理医疗秩序等等,有关部委既是“龙头”,也是“锁头”。能否有效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和根本利益,是对部委官员执政为民和职务行为的检验。你那里由纳税人供养的公务员们坐在高官、高管之位,每天都在思考着什么、作为着什么?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如果他们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对履行职责不能殚思极虑、鞠躬尽瘁,对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无动于衷、冷漠麻木、作为不大,甚至失职渎职,那里的部长(有的虽然不称作部长)就应该羞愧和脸红。
或许部长们也有满肚子苦衷,例如11个部门没能管好老百姓的一饭一菜,8个部门没能管好一头猪,存在着体制和机制问题,因为部门众多、职能交叉,齐抓共管而“齐抓不管”,你叫谁脸红去?也许正是这个理由,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却没有一个部门从下到上的一个官员心里难过、日子难过。不过老百姓看身边的问题总爱偏重问题,说那些问题并不是“齐抓不管”,而是有利之处都“齐抓”,无利之处都“不管”。至于政出多门、交叉扯皮,明知流弊严重,为啥不积极解决、主动克服或者管好自身职责上的环节?总之,没有把份内的事情管好,部长还是应该脸红。
当然,脸红没红只是一个心理现象,即便红一下脸也不足以代表作为部长级高官的工作反思和行动推力。据史料记载,当年周恩来总理主持一些重要会议,在检查到某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好或存在漏洞时,就会点名让有关部委的领导站起来,责令其回答本部门的工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做好、打算怎么办?部长们站起来回答总理的责问,当然不只是回答给总理一个人听,同时也是向人民作出交代。当前,对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职能部门本应努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却失信于民、失职于责的现象,北京的部长们理当站起来就自身的责任向老百姓作出回答。这比红一下脸更有意义。
2005年4月22
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