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006-03-11 09:23:49)
分类: 试题集锦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课改实验区使用)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120分   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 写(3分)
请将上面这则纪伯伦的名言抄写在格子里。
阅 读(57分)
一、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7小题,计14分)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2】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4】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 (1) 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2)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排闼(tà):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2分)
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2分)
3. 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2分)
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2分)
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2分)
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2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2分)
7.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二、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材料1】
南方风俗,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公婆要检验其烹调手段,并推及家教。某书香门第同时娶两房媳妇。大媳妇起早洗手下厨,果然整治一桌佳肴,公婆齐口夸奖。大媳妇谦虚道:“有葱有姜,煮粪也香。”众人  。小媳妇接着也办一桌美食,啧啧声遍起,那小媳妇儿福了一福,谦逊着:“并非媳妇巧,乃是多佐料。”胜负不辩而明。
——舒  婷《民食天地》
【材料2】
希望你活得潇洒 / 不要走不出从前的篱笆 / 把目光朝向未来 / 不要总牵挂昨日的黄花 /失去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 是你把它想成了最美的图画 / 前面的路上还有许多风景 / 不要耽搁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 把目光朝向未来 / 不要耽搁 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汪国真《希望你活得潇洒》
【材料3】 
岳不群吸一口气,长剑中宫直进,剑尖不住颤动,剑到中途,忽然转而向上,乃是华山剑法的一招“青山隐隐”,端的是若有若无,变幻无方。左冷禅一剑自上而下的直劈下去,真有石破天惊的气势。旁观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招“独劈华山”,甚是寻常,……招式虽平平无奇,但呼的一声响,从空中疾劈而下,确有开山裂石的声势,将嵩山剑法之所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见左岳二人各使本派剑法,斗在一起。嵩山剑气象森严,便似千军万马奔驰而来,长枪大戟,黄沙千里;华山剑轻灵机巧,恰如春日双燕飞舞柳间,高低左右,回转如意。
                                             ——金  庸《笑傲江湖》
【材料4】
我的业余爱好很多,当首推书法。……我积存了一书橱字帖。大都是影印本,也颇有十几种难得的原拓本。敝舍在二十层楼高处,悬隔市尘。或窗明几净,闲云在天,或春阴秋雨,凉风入座,倚着盛开的盆花,品着淡雅的茶香,摊开几本字帖,漫不经心地看,忽如登名山,层峦耸翠;忽如步小苑,竹石多姿;忽如上青天,驾风骖龙;忽如泛沧海,乘风破浪。古帝的入梦,诗客的游仙,不过如此。
                                             ——刘  征 《我的爱好》
1. 材料1是一则有趣的故事。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在横线A处填入一个词语或短句,来形容此时众人的表情。然后再将大媳妇的话作少许改动,使之表达得体。(3分)
2. 诗歌的美情美意,需要用心体味、整体把握。请认真阅读材料2,说说你对诗中“活得潇洒”具体含义的理解。(2分)
3. 金庸小说不仅有感人的侠客形象和武林故事,更有细腻生动的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请品读材料3,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谈谈其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3分)
4. 查字典,为材料4中加点的“拓”字正确注音。(1分)
5. 阅读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语句。作者在欣赏书法字帖时,产生了奇特的美的感受。请你模仿“忽如……”的句式,也写四句话,表现你在听音乐(或读诗歌,或看表演……)时的美的感受。(3分)
6. 这四段材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美。校刊编辑要把这四段材料一齐收录在某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命一个恰当的名称。(2分)
三、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积累资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概括、批注、联想,还可以作评价、写心得。请认真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只慢八分钟
                                □龙应台
离终站还早,电车里的人突然纷纷起身,陆陆续续全走空了。我一边下车,一边问身旁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瑞士是个难得“发生什么事”的地方。该送信的时候,邮差就到了门口。秒针走到了某一点,该进站的火车就进站了。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
看街景的人会觉得无聊: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街上也难得听到尖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更不会有愤怒的驾驶者推门而出,挥着拳头破口大骂。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国人,要不然是意大利人,反正不会是瑞士人。
有个修饰整齐的主妇对我说:“前面出车祸了,汽车撞上电车,铁道不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等警车与吊车抵达现场,拖开肇事车辆,铁路局重新调度通车,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纽约的经验:车厢塞得满满的,陌生人带着汗味的肉体紧紧压迫,令人想别过头去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等上一个小时,还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铁路局也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更别提道歉了。
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钟已经过了吧,正想看看手表,却瞥见一辆蓝色的公车从转角处缓缓开来,优雅的停在我们面前;是一辆空车,车门打开,制服笔挺的驾驶员阔步下来,向大家道歉,然后念出这辆临时车将停的站名,“下一班临时调度车将在五分钟后抵达。”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从下车到上车,不过八分钟时间,车子经过车祸现场时,吊车正把肇事车前轮悬起,电车司机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车窗。周围,没有看热闹的人。
只迟到了八分钟!我应该满心感谢,但是我却觉得震惊,震惊中还有一点不寒而栗——把“效率”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效率,其实只是瑞士人事事讲究“完善”的结果之一罢了。瑞士生活的悠闲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鸭,写意自在,唯一的痕迹就是水上的一缕涟漪。细看才会发觉水里的鸭脚划动得很费力,尤其当逆水的时候。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的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走到家门口,看见自己的脚踏车斜靠着墙,那根支柱已经坏了三个月了,脚踏车必须倚墙而立。阳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头一看,所有的阳台都缀满了怒放的、鲜红的花,我的阳台是唯一夹着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钥匙启门时,在红色的门板上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手掌印,巧克力糖的颜色——我们家,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国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四、阅读下边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5分)
诗中有科学(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   ”(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      ”,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⑴、⑵、⑶、⑷处。(3分)
2.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3. 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2分)
4. 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2分)
5.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6.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4分)
    写 作(60分)
    作文1(40分)
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发现的眼睛,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
拿起笔,写出你发现自己美的经历,让我们分享你的欣喜和快乐。
要求:可叙可议,可夹叙夹议;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550个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作文2(20分)
请再次品读“阅读”部分第一大题中提供的四段材料。设想有这样一座小屋:它具有四段材料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环境美。请你根据材料表现的意境进行合理构思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对你设想的小屋及其四周景物进行描写,写出诗情画意,写出那山、那水、那木秀、那花香、那屋净、那鸟鸣……。
题目:我梦中的小屋。
要求:字数在350个左右;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注意,不要翻译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