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就业难在择业上!

(2007-11-02 12:52:22)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职场/励志

大学生

就业

难在

择业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说,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一年。到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

  从2007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个是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占就业毕业生的16.6%;二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就业毕业生的40.7%;三是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四是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今年增加50多万。对于正在进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试点和改革,王旭明表示,现在社会上误解为收费,这是不准确的,研究生的改革不是收费改革,是培养机制的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自主创新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全国有17所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试点和改革工作,王旭明介绍,教育部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2008年将安排设置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进行试点。

 

      听说父亲的一个老朋友才从老家某局长职位上退下,投奔在河北廊坊工作的小儿子来了,出于礼貌,某一天我登门做了拜访。按辈份我叫他为路叔。路叔今年五十六岁,精神状态不错,虽不是局长了,“官气”多少还有点。多年在领导岗位上做报告,口才是没比的了,特别健谈。先是热情地赞扬了一通廊坊的建设好发展快之类,又问了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及我本人的一些家事,然后说,我最近在廊坊又找到工作了,你猜猜是干什么?路叔可能是怕我太费周折,又划小了范围,说是在一家大商场。路叔的底细我再清楚不过了,大学毕业,能说会写,有能耐有魄力,在局长位置上政绩突出,在当地不说是有口皆碑,也是名声远播的一个人物。我估摸着怎么也是管理层,就说是经理吧。经理也分大小,如总经理、部门经理、楼层经理、柜台经理等等。路叔直摇脑袋。最后告之:做警卫。具体工作是每天后半夜坐在监视器前监视商场的安全情况。

     听了这话我很惊讶,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能接受“从奴隶到将军”,而从心里拒绝“从将军到奴隶”的。路叔笑着告诉我,老家已有五位退休局长来廊“发展”了,干什么的都有,只是有一点相同,基本上都是“打工”的,其中一个是自己干,卖冷饮.

    其实,局长下来做点事情有什么不好呢,也就中国官本位思想太浓厚了。想当年,人家波兰总统瓦文萨,从总统宝座上下来后,又回到了早年自己当电工的厂子,又干自己的老本行去了。哪像咱们呀,别说“总统”,一个小小的科长,下来了再让他干工人的活计,恐怕不是迫于生计,是万不能掉这个价的。不过,现在也还是有人想得开的,从前无论做过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滋滋润润,舒舒服服,快快乐乐的生活每一天,多好!

     李博客由此又想到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莫怪李博客嘴冷,其实不是“就业难”,应该说是“择业难”。因为大学生们对未来抱着期待太大,甚至有些不现实。一些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对新工作,也就是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什么薪水少于多少的不考虑,非什么岗位的不考虑,工作不体面的不考虑,于是,才有了千军万马走报考公务员的独木桥一大景观。中国人好面子,有些下岗职工宁可在家吃救济也不有意从事侍候人的工作。有些大学生毕业几年了也不就业,宁可在家让父母养活着,也不想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父母四年付出多少心血与金钱,都没有他的“面子”重要,不找个好工作,宁愿老死在家!

     局长当警卫也好,大学生择业也罢,都是自己的事,关键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从事哪一行,都会有所作为的,也就是所谓的"行行出状元",干什么都能养活自己的老婆孩子,只是别在让白发双亲再养活自己了。

 http://pic.enorth.com.cn/0/01/66/30/1663087_994406.jpg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都会面对以下三种误区:

 误区一:感情和工作,选择放弃后者。需要学生们更好地处理个人情感与就业的关系,其实感情和就业并不矛盾,大学生应该多和同学、老师、亲友交流,以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

 误区二:考研和就业,孰轻孰重不好分。考研和就业虽然会有一点矛盾,但问题不大。考研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如果能与就业单位好好沟通,单位是会支持、理解毕业生的。

误区三:待遇和目标,有业不就机会失。有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贪图安逸、讲求待遇,不能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调整好自己的择业观。

   此外,近年来,一些院校纷纷上马热门专业,大量扩招学生,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难度加大;一些企业利用目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然后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使得毕业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学校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空有专业知识,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等,也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http://pic.enorth.com.cn/0/01/66/37/1663704_21543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