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吃是一件特别稀松平常的事儿。朋友在西餐厅对着一份刚端上来的澳洲小牛排,落寞地说,“唉,好吃的都吃过了……”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时候,食物好像丧失了吸引力,大啖的快乐变成淡出鸟儿来。
其实还能想起来,以前看到某一种可口的又无法常常吃到的食物,嘴里失控地分泌口水,俩眼“叮”的一下就像锃亮的灯泡,兴奋的心情怎么也按捺不住,小猴子一样欢叫蹦跶。那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稀世佳肴,不过是一盒稻香村的点心,黄油饼、蛋黄酥、芝麻气鼓、苔条麻花、枣泥卷……却是一个孩子所能想像的至尊饕餮大餐。一盒点心放在橱柜里,会勾引得他晚上睡不着觉。
那些日子,没有充足的零食可供挥霍,连调味橱里的白糖罐,也不时被小孩子打开,偷一勺糖解馋。所以,稻香村的点心,在童年的世界观里,是何等的高端大气。只有过年过节,家里点心匣才会异常丰盛,一块块或软或脆或酥的点心甜蜜蜜地挤成一堆,每一块都伸着小手摇晃,“我最美味!”,令小孩舌底的馋虫连滚带爬地跑出来。平常呢,只能盼着有客人登门,他们带来奶糖水果和点心,吸引了小孩的全部注意力,才不管大人们在谈什么,我要先看看点心盒里有没有最爱吃的奶油夹沙。
一块点心带来的快乐也许胜于今天的一只鲍鱼。那时,也不懂得向这个世界索要更多,一盒点心已算至大惊喜。最要好的小伙伴,才舍得同他一起分享自己的点心,一人拿一块五仁酥,傻傻地坐在树荫下,抹一把鼻涕咬一口酥,脸上手上地上都是碎屑,引得蚂蚁成群结队跑过来,这俩家伙踢踏着腿,吃完点心,咱们接着来看蚂蚁搬家吧。
谁会想到后来我们对着一份澳洲小牛排打不起精神。对着大街上的一家家饭店,对着超市里的一排排食物货架,竟然,都打不起精神。如今还能对食物产生兴奋感的,估计是减肥者了吧?小时候有个梦想,希望家里开点心铺,这样就能天天吃着点心过日子,真像一只渴望掉进点心罐的小老鼠。
——那些快乐的不切实际的梦想,是不会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