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土地区隔政策对抗囤地者的绑架

(2007-08-08 08:35:05)
标签:

土地政策

囤地

地产上市公司

就在近日,不少舆论把矛头纷纷指向房地产上市公司,据说源自一份上市公司年报,说年报显示国内一大批房地产上市公司纷纷大量囤积土地,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先后有人撰文指出“地产商因何敢顶风囤地”、“中国楼市被上市公司‘绑架’”等,并大有持续拿此事大做文章之意。

 

应该说,囤地者,不论是上市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小虾米,都是违规并应被严惩的反面角色。只是因为在现在的一刀切的招拍挂制度下,竞得土地的多是财大气粗、吃“大锅饭”的上市公司,因此矛头对向他们也不意外。这里的问题是,拿地是不是就可以想当然归为“囤地”,囤地者为什么可以囤地。想清楚这些问题,再来看绑架论不迟。

 

拿地当然和囤地不是一个概念。有人以万科为靶子,说连万科也开始“囤地”了,言下之意就是“国将不国”了。可是不要忘了,只要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正当行业存续下去,只要目前的开发模式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要上市公司还得以业绩论英雄,房地产商不拿地就是找死,就是不想干了。不想干了谁也挡不住,想干的不拿地就不行。而再进一步,只要土地招牌挂制度还在实施,这里就还是开发商拿地的竞技场。而囤者,顾名思义就是先拿着,先占着,不用也得占。这显然是基于一种预期。在我国房地产相关法规规定的土地利用期限上,只要拿地后不超过两年开发都不算囤地。

 

至于假拿地开发之名行囤地之实者,那是监管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拿了地两年内不做有效的二级开发,收回完事,这是有规定的。可是如果有法不依,纵容真正的囤地者,这仅是开发商的问题吗?这也正是为什么囤地者敢于并且可以囤地的症结所在。这样的监管与执行环节问题不解决,何谈楼市被囤地者绑架之说?你雄武之至,看你脸色吃饭的人还能绑架得了你吗?

 

可以理解的是,之所以众人把矛头指向最近频频天价拿地的公司们,是因为这些令人生畏的地价肯定会制造出更加令人生畏的房价。这个问题的根源又在哪?以价高者得为主要判断标准的土地招拍挂制度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恐怕在于其运用范围。纵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进入市场之后的企业行为不再干预,但在土地源头就进行区隔却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没有任何区隔的招拍挂是失误的。如果我们在招标之前,就严格规定地块的使用条件、面对的市场对象,规定好之后不能改变,如有改变就要狠罚,房地产商自己会作出判断,不合适就不来竞标,地价就不会在这种疯狂竞争下上涨。但进入市场之后,就不应再干预了。在土地源头就予以正确区隔,这不是政府干预,而是政府责任。而目前的招拍挂,显然没有利用好这关键的区隔理论,没有做好这最关键的先期工作。一窝蜂地冲向稀缺的土地市场,必然造就“先拿了再说”的囤地心态,因为地块的使用条件是如此“机动”,稍加改动或提高房价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拿地也好,囤地也罢,如果在土地源头市场就细致、严格规定并铁打不动地实行商品房、保障用房区隔政策,设计好土地使用标准,开发商还会眼也不眨地去天价拿地?不好好算计就可以赔掉屁股的事,所谓囤地者还敢于去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