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博文 |
在6 月25日的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中,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安家盛透露的“除了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外,北京今年还编制了2007~2010年的中期土地供应计划,两个计划都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的消息自然引起“饥渴”的市场的欲望。截至下笔前,这两个计划尚未公布。
有人戏称,这哪里还是土地供应计划,都快成了土地供应总结了。而当笔者请教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此的看法时,他竟然讳莫如深地“嘿嘿”一笑,反问“你说呢,你觉得正常吗”。
与对行政干预房价公开言称不满不同的是,很多市场人士对土地供应的抱怨总是遮遮掩掩的,很多时候他们的抱怨都是以“呼吁加大供应量”的措辞面目出现的。并且在强调供需矛盾不解决、房价很难控制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声音直接剑指土地供应部门。这样的局面耐人寻味。其实分析起来也不难,在土地供应总体拉闸的严格政策精神下,及其有限的城镇土地供应地块更加成为开发商争抢的目标。真想接着发财的开发商,谁敢言语攻击“土地爷”呢?背后不知有多少人想尽各种办法尽可能多地套取一些土地信息,以便自己先拔头筹。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是不敢抱怨,甚至“神通广大”者反而未必希望这样的供应计划出台太早,省得公开透明化之后私下的优势丧失。因此,对这些人来说,供应计划出台晚一点,似乎无妨。
当然,这一次北京市会同时出台中期规划,这是未雨绸缪的好事,为此耽搁了一些时日,这种谨慎周全的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迟未出台年度供应计划,除了会引起上述“背后操作”的猜想外,还有更多的副作用。
早在去年,在房地产界统计数字问题被炒的沸沸扬扬之时,就有人提到过有计划的“规划”工作对做市场研究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准确的数据,研究不会准确,如果政府的规划和计划总是变量,这无疑给市场带来太大的不确定性,何谈数据取样的准确和统计?不过,这样的声音很快便淹没在吵闹声中了。这只是一方面。包括土地供应规划迟迟不出台在内的一些管理部门的行为,往往给市场供应方的运营规划造成难度,从而不但使大多数开发商对未来供需状况判断不明,给普通民众的购房预期也会造成错觉。在供需关系很敏感的当下,市场供应的不稳定必然导致房价的不稳定,这也是非常令人担心的事情。
而且,在多数人的预期中,即将出台的土地供应计划表上不会趴着太多的地块等待分食,这还包括了不作开发用途的其他用途土地。下半年供需依然紧张的局面或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