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博文 |
3月的初春,有一件确定的事和一件即将确定的事共同影响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确定的事指的正是央行前不久的加息,而即将确定的事则是指正在酝酿之中的物业税开征方案。两者均被认为在调控住房需求、平衡利益分配方面将显示一定作用,但同时质疑声也四起:在全社会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追求橄榄型社会为目标的时候,这两个政策似乎对中等收入者及中等收入家庭的负面影响最大,从而受到有关人士的诟病。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影响?作为中等收入者及其家庭,又该如何应对?
脆弱资本的受压
说到加息及物业税对中等收入者及其家庭的影响,就不能不分析中国中等收入者的特性。有人一提“中等收入”,就会比照美国的中产阶级说事,这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的中等收入者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到目前为止中等收入者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主流。一般认为,目前中等收入者只占中国社会总量的不到20%,而且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很大部分是由低收入群体提升而来,具有“财产”和“职业”的双重特性,力量小,较脆弱。所以说,这个群体最输不起,最怕被打回贫困的“原形”。也正因如此,保险、债券以及房产等理财方式更适合他们保守的风格和脆弱的资本,而这部分正是受加息和物业税等政策影响最大的领域。富裕阶层禀其财富刚性、低收入群体因其财富未达受制临界点反而在短期内受影响较小。
比如此次存贷款利率同时提高,直接增加了大量拥有房贷的中等收入家庭还贷压力,对于准备贷款买房的中等收入家庭来说,预期支出负担加重。而物业税作为财产税,是针对房产保有环节征税的,显而易见对作为房贷主体的中等收入阶层是不利的,因为他们拥有的不完整产权的住房其还贷部分其实是作为负资产出现的,但这并不影响物业税的征收性质,这部分仍将包含在征收范围之内。
宏观政策下的承担者
既然中等收入者应该是中国社会的“重点培养对象”,那为什么政府还是要出台这些客观上挤压中等收入者财产的政策措施呢?难道不违背社会结构发展规律吗?答案应该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殊构成和特定发展阶段决定的。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普惠原则,一是差异(补偿)原则。前者表明政府应尽量做到对最大多数人的惠泽,而后者则提醒我们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在可能范围内进行某种财富转移或补偿。
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社会主流支柱的中产阶层是橄榄型社会的中端,他们的占比远高于两端的富人与穷人。因此,无论是在政治选举中还是在经济政策抉择里,他们都是政府积极争取的对象,稳定中产阶层毫无异议地成为政府目标之一。在我国,中等收入者(权且将其比作西方的中产阶层)正处于形成期,他们凭借在改革中的受益及自身打拼成为适量财富的占有者,且多受过高等教育,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群体。但他们的占比与广大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者(家庭)比起来,还是很低的。按照普惠原则,解决最大多数群体的民生才是关键,因此政府在现阶段出台的各项宏观政策,显然是很难向他们倾斜的。而在政府做差异补偿的过程中,倾向于中等收入者的补偿受到经济学上最大范围的诟病(过去的经济适用房就是一例),因为理论上中等收入者不应得到任何形式的补贴。同时,中等收入群体并不是看消费水平,也不是看财产的多少,而是看可持续的收入能力,政府也正是基于对中等收入群体收入能力的信心,在出台各项政策时作出权衡。
那么,中国的中等收入者的“冤大头”要做到何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方面,政府政策应尽力体现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帮助低收入者提升到中等收入群体中来。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对现有中等收入者的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恐怕作为中等收入个体感觉受到的伤害比较多,而同时群体在提升壮大。等到这个群体壮大到社会最大比重时,政府的政策必将完成对其的倾斜,而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现阶段看来,这个时间不会太短。
面对加息与物业税态度很重要
本轮央行加息理论上还是基于对国内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的担忧。而更重要的是,在本次加息后,央行便已完成了一系列加息动作,可以据此认为中国正在进入加息通道,并试图持续改变低利率对投资的刺激。因此也可以说加息已经变成一种态度,并将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还贷压力加大这么简单了。因为在抑制投资方面,加息对上游资源垄断型企业或者具有极强自我扩张能力的大企业影响很小,而对中小企业投资和个人创业的抑制作用明显,从而影响就业,恰不少中等收入者正是属于这个范畴。
既然加息是一种态度,那么面对加息同样需要一种平和态度。因为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中等收入者此时任何的抱怨都是没有用的。同时,还应适度调整自己的投资理财结构,比如,利率提高不排除促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可能性,所以选择短期外汇产品图利可用以补偿股票、债券市场的损失。在房地产方面,事实表明,加息短期内对市场具体指标影响不大,中等收入家庭的房产仍将保值,而银行方面推出的优惠利率也可以部分甚至全部抵消加息压力。因此已购房中等收入者短期内不必过于患得患失。当然,持续的加息可能会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具有使房价下降的向下作用力,如果得以实现,也不失为变房地产市场需求长痛为短痛之举,而长痛与短痛之间的矛盾是不能得到完全调和的,对此,在长期内将受影响的中等收入者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至于物业税的征收,据财政部税政司有关人士透露,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收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如果是这样,已购房的中等收入者更不必担心自己会缴纳高额的物业税,因为这些税种和费用早在购房之初就已缴纳完毕,不会以物业税的形式重复征收。而物业税针对的必然应该是未来新购住房。再者,物业税的征收和房价的表面下降有理论上的联系,但不具有必然因果关系。因此,房产持有者似乎不必过分担心物业税会导致自己的房产贬值,而准备买房的人倒是可以观望一二。
总之,加息和物业税其实在短期内对中等收入者的影响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大,但从长期来看,基于我国中等收入者目前的特性和政府目标,包括加息、物业税等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都将对他们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在可以预见的影响到来之前,中等收入者应本着长远眼光,寻找合理规避政策风险的办法,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应坚信自身所在群体会日益成为社会主流,政策权衡的天平迟早会倾斜过来,而在此之前,暂时的代价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