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六一:大人们,请慢点(原创)

标签:
育儿生命六一 |
分类: 亲子互动 |
http://s13/bmiddle/001kyfeRgy6Jg4L3hQUec&690
(作者:罗文娟
图片摘自网络,图片前三幅为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作品,最后一张是小棉朵,她只同意本博客使用她的玉照啦)
一转眼,又一年六一,翻着几本育儿杂志的样刊,我不由得问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呢?
也做了一年多的咨询师了,和小来访者接触得不少,再加上家有小孩,所以,对孩子的关注自然会更多。
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小来访者的父母们往往着眼于孩子:“老师,你看看我孩子做作业这么慢,怎么能让他快点!”
“我这孩子很懒啊,什么都不愿意学。这阵钢琴又不肯去了。”
“早上就是不肯起床啊!叫十遍都没用。”
一、快VS慢
在这些声音的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快点,再快点!不够,永远都不够!”就算是马上变成大人,拿来博士学位,豪车千金捧进门都不算快。
无疑,这是一个快的世界,“比、学、赶、超”这类的标语横幅,一天一天的洗脑着我们,是啊,再快也不算快,因为还要和别人比,你永远不可能最快。
所以,包括我在内的成年人一直赶啊赶啊,疲于奔命的赶向前方。
其实前方什么都没有,除了死!
在这儿,我不想说得特别惊悚,这篇也是写给我自己看的。
是的,大人都有成长阴影,有不能够,同时,这些不是我们不顾及孩子的理由。
人类的孩子,与世界上所有动物相比,拥有最长的童年。这是物种进化的要求,童年的漫长,是有其作用的。
或许一说到六一儿童节,许多成年人,还会将童年当成孩子快乐的象征,其实,这在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眼里早已不是:童年,是一个孩子内在驱力与外界规则的冲突融合驯化之地,《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而童年更是这样。
在漫长的童年里,我们要发展出一套心理结构,尽可能的应对两个世界的需要:孩子的内在世界的需要与广阔的外在世界的规则与需要。
许多出现问题的大人与孩子,他们的根源就在于:要么外在世界压倒内在世界,要么内在世界的需要压倒外在世界的规则与需要,结果都呈现出适应不良与心理问题。
我的小来访者当中,会成为小来访者,许多都与“快”、与催逼有关,而且,在最初的“快”与“催逼”下,他们长得确实都十分之好,一般都会好几门乐器,早早的就会认许多许多的字,拿了许多许多的奖,同时,在快到一定程度时,好象,这个小人儿,早早的,就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收到经历世事后的礼物,没有得到一事一物的真正接触经验,没有得到宝贵的“体验”,而是,一路奔忙,满身疲倦,然后就变成了妈妈眼中的“懒孩子”,甚至出现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这时候,往往内外两个世界是敌对,并且格格不入的,压制性的。
而想要这两个世界整合得更好,不是相冲突,而是互相润泽与支持,那么,我们的童年,就快不得,代表着我们就是得这么“慢”,用这么许久的时光,来温润生命的底色。
而且,这世间的一事一物的质感,就在于慢慢的温和相待中,真正的“体验”,体证到,然后,真正的热爱上。
http://s10/mw690/001kyfeRgy6Jg4TMTjz89&690
二、快和催逼为什么要不得呢?
每个孩子,在出生时,他都是圆满的,同时,这不代表他全能,对于这个世界,他基本不能,而进化史让孩子有这么长的未成年期,就是用来,慢慢的,让这个新鲜生命与世界的规则,有一个互相调和的过程。
我的父亲会做木工活,他喜欢用他自己的工具,所谓“他自己的工具”,是因为那些工具,陈年累月的,为他所使用,会慢慢地带上他的特点,会特别适合他使用,这时候,就算我用砂纸按原来的尺寸,去打造一个新的给他,他也不会觉得顺手。
工具,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生?
孩子会需要一日复一日的,在内要需要与外在规则的交接中,用整个身心去体会,会细细的品味,去完形,去整合,去“试对”,去内化这些经验,成为他今后人生顺手的工具,成为支持他走上人生长路的温润底色。
所以,当一个孩子在和世界相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父母,能够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期待,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白一个孩子与世界的调和,是需要过程的,需要时间的,需要“慢”的。
我们有幸,将这个小生命带到世界上来,在他出生以后,我们能做的,不过就是带着爱和信任,在他需要时,给他一个眼神的支持,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给他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参考和角度。
http://s6/mw690/001kyfeRgy6Jg51s2Ylb5&690
三、怎么样,我们家长,才能拥有慢的能力呢?
其实,我自己经常都是着急的,同时,让我们理性的头脑认识到慢与快的不同,是很有必要的。
当下盛行成功学,成功学不外乎:你这样做,保证能够很快成功。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出名要称早。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着急啊,着急啊,赶啊,快啊。
比如我自己,学心理咨询的前期,各种赶,赶着参加学习班,赶着学习理论,赶着做咨询。一轮下来,其实真正让我“成功”起来的,是“慢”,是内观。
内观,是与快完全不相干的,从表面上看,慢得不得了。慢到一动不动的,就坐在那儿,就观自己的呼吸,感受,什么都不干。
同时,另一个办法,也是我尝试的,找一个已经“慢”下来的咨询师,陪伴一阵,清理掉那些过往塞进来的急迫、恐惧、害怕、焦虑,自然,也能慢下来。
能够慢下来,并且享受慢生活,这或者,不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是一个人解放生命力的路吧!
http://s3/bmiddle/001kyfeRgy6Jg5qv3s662&690
做为母亲,亲爱的小棉朵,我愿意学习慢一点,试着慢一点,享受慢一点,陪着你慢慢长大。静候花开!